法国高等经济商业学院新加坡校区信息系统学教授扬˙昂德鲁什10月30日在《中国日报》撰文指出,中国在“十五五”规划建议中聚焦新质生产力发展,体现了对技术应用的深远思考,在亚太地区快速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对亚太包容性发展也将非常有意义。
文章指出,不同于单纯关注高科技硬件和尖端平台设施的做法,中国坚持以人为本,重在培养具备战略眼光的区域领导者和技术团队,强调“为何”和“如何”应用技术,而不仅仅是关注技术本身。通过推动创新与技术自主并实现技术与人力资本的有效整合,这一以人为本的战略不仅支持技术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也为亚太区域合作与共同发展创造条件,助力打造更加可持续、包容的数字化未来。文章表示,当今时代的主要挑战并非缺乏创新,而是无法充分利用创新成果。中国在这方面已占据优势。其创新生态系统展现出将技术与实际应用场景相连接的罕见能力,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便是绝佳例证。
在人工智能方面,中国在新质生产力发展框架下更倾向于那些推动共同繁荣而非孤立颠覆性应用,摒弃炒作概念,专注于推广实用且注重价值导向的解决方案。这些方案能应对共同挑战,并提升生产力,例如共享数据平台使农业更智能更可持续,人工智能辅助诊断让偏远村庄获得医疗服务,一体化物流网络推动跨境电商发展并降低成本。
文章认为,区域伙伴不仅需要获取算法,更需建立运用和治理人工智能应用的能力。这需要联合培训项目、协作平台和中立对话空间。通过与邻国共同构建这些机制,中国能助力各国成为自身数字未来的缔造者,确保人工智能服务于各自的经济社会目标。
以人为本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模式也拓展了区域合作范畴。当前存在着共同培育数字化转型所需人力资本的明确机遇,这意味着要培养领军人才、制定共同技术标准、建立人工智能伦理治理框架。通过这种方式,中国可助力区域伙伴提升自主能力,构建更具整合性与实效性的数字生态系统。此举既能增强区域互信,又使中国成为包容性增长的推动者。
通过培养既懂得“如何”运用新工具,又明白“为何”这些工具至关重要的劳动者,中国有机会重新定义21世纪的生产力。这不仅是构建新型经济模式,更是培育更可持续、更具包容性的数字未来。(王辉 周凤梅 朱萍)
来源:中国日报网
更新时间:2025-11-0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