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明的“青训+留洋”布局,似乎在男篮亚洲杯这届赛事上,第一次让人看到了切实的成效。
文案:林凌 编辑:林凌
在1/4决赛中国男篮对阵韩国的比赛中,那位年仅20岁的锋线小将王俊杰,像一把锋利的利刃,从替补席跳出来,斩断了对方的追分希望,14投9中、三分4中3、高效砍下21分,还抢下8个篮板,正负值+18全场第一。
无论是进攻端的果断出手,还是防守端对韩国主攻手的黏防,都显得异常成熟,丝毫不像是第一次在亚洲杯这种高压淘汰赛舞台扮演主力角色的年轻人。
可就是这样的表现,让全场观众习惯性地以为他会打满末节,却忽然在第四节关键阶段消失不见。
这让不少人发问:“郭士强怎么回事?弃用?”、“这么年轻的核心苗子,还怕什么?” 。
直到赛后,王俊杰亲自出面把事情说明白,原来并不是教练弃用,而是腿部抽筋导致自己无法继续在高强度下坚持。
那种比赛末段的极限爆发,对于习惯了大学联赛节奏的他来说,还是提前透支了体能。郭士强也很清楚风险,于是果断换下,用保护替代冒险。
这才让外界意识到,我们这些隔着屏幕坐在沙发上的人,很容易忽视一个细节:在这样快节奏、高对抗、高消耗的国际赛事里,年轻球员不仅要面对技术层面的挑战,还在承受身体承载力上的巨大考验,王俊杰的抽筋,不是软弱,而是他在场上每一个回合都全力在拼。
如果要看他这几场的轨迹,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曲线,首战对沙特,替补出战15分钟就拿到10分。
第二场面对印度,首发打了22分钟,全场5投全中,三分3中3,13分的同时交出全场最高的+22正负值。
小组赛末轮对阵约旦,依然保持稳定输出11分,到1/4决赛,彻底打出“代表作”。从身份、时间到表现,他用四场比赛升格成了这支国家队锋线的关键一环。
这其中,姚明过去几年推行的“年轻人走出去”策略,正在隐隐在线上发力,王俊杰留洋NCAA旧金山大学,意味着他接受的是另一套篮球训练理念,更强的攻守转换节奏,更强调个人在体系中的功能衔接与阅读能力。
而且他没有在CBA打过球,没有经历过那种固定角色、定点等球的打法刻板印象。
这让他在国家队反而像是一股新鲜血液,场上敢主动发起进攻,也懂得在快攻、防守轮转中创造机会。
有趣的是,当他在社交媒体晒出被抽中尿检的照片,还开玩笑写了句“被自己打进了尿检”,很多球迷留言的第一句话却是:“千万别回CBA。”。
NCAA的竞争环境是开放的,即便没有NBA班底,他照样可以在北美各类高水平比赛中锤炼自我,这是国内联赛短时间内无法提供的。
再加上他这种既能防3-5号位,进攻端既能空切投射又能持球挡拆的打法,本就是国际潮流趋势中最吃香的位置。
而姚明的作用就在于,让像他这样的人能走出去去感受、去学习,然后再回到国家队去提升整体竞争力。
这届亚洲杯之前,国内可能有人还在想,这批年轻人留洋归来究竟能不能用;现在,答案已经摆在球迷眼前了。
不过,竞技体育从来都是双刃剑的写法,就在大家为王俊杰拍手叫好的时候,中国男篮与新西兰的半决赛已经迫在眉睫。
对手是亚洲排名第三、风格明显的“硬球队”,锋线有身高不算出众但力量和爆发力兼具的戴维斯,以及米尔纳、达令这样的矮壮内线,外线节奏又快又狠。
这对缺了周琦、杨瀚森的中国内线而言,是一道棘手的考题:如何守住篮板、顶住冲击,同时又能利用胡金秋的脚步优势去消耗对方?
新西兰的打法,有点像放大版的韩国队,但力量和轮转速度更快,中国队想要过关,必须延续对阵韩国时的团队防守,后卫线要顶住高压干扰、减少被逼迫的失误,锋线要保持侵略性,这一环节,王俊杰是必须倚重的。
但他1/4决赛的抽筋状况,显然是需要解决的隐患,这就是备战周期短,只有不到两天休息,带来的连锁反应。
赛程上,8月16日19点中国对新西兰,澳大利亚 vs 伊朗则是17日凌晨,后者几乎没什么悬念。
自从澳大利亚加入亚洲篮坛以来,连续两届称王,小组赛场均净胜30分的统治力让人无话可说。中国和新西兰则五五开,可能会是整届亚洲杯最激烈的一场对决。
也许有人会说,即便止步半决赛也不算失败,毕竟我们的现实处境是世预赛、奥运落选赛的连续失利后,急需重建。
这个阶段,让球队重新找到信心、让年轻球员摸到高水平比赛的节奏,比成绩更有长远意义。
姚明一直强调的是系统建设,能持续供血的青训管道,以及更多年轻人去到更大舞台接受历练的可能性,王俊杰就是最鲜活的案例。
他将在亚洲杯结束后立刻返回美国,无论是17日铜牌战还是18日决赛打完,都要赶着19日去旧金山大学报到。
行程紧凑到几乎没有喘息,这对一名20岁的球员来说,是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拉扯。
但这也是留洋和在国内环境最大的差别,你不会因为在国家队打得好就被“捧着”,回去依旧要在新的环境里竞争出位。
所以,当球迷喊出“别回CBA”的时候,他们想表达的不仅是对国内联赛水平的担忧,也是希望他身上那份独立性、创造力,不要被同质化的体系磨平,有更多像王俊杰一样的人,才能让“姚明模式”长期有效。
王俊杰,也许当下只是中国男篮锋线的一个亮点;但假以时日,当他的全能与眼界,在更高层面开花结果,他可能会成为那个让人回顾时感叹:“原来从那届亚洲杯开始,中国篮球真的变了。”
就像现在,我们还在讨论他为什么在末节被“弃用”,其实这只是他在高强度舞台所交的一笔学费。
真正重要的,是他能健康地去打新西兰,能继续把这种无所畏惧带到未来的每一次比赛中。
至于回不回CBA,那是他的人生选择,而姚明的贡献,在于给了他一个可以不急着回来的理由。
信息来源:
更新时间:2025-08-1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