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
(央视财经《经济信息联播》)人工智能,如今正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逐渐走进现实生活。从年初DeepSeek引发关注,到各类智能机器人频频“上岗”,AI浪潮正加速奔涌,重构我们的生活。有了外骨骼机器人的助力,人类活动会发生哪些改变?
来自上海的钱先生,在黄崖关长城脚下,发现可以体验外骨骼机器人助力,于是就尝试了一把。
钱先生所穿戴的外骨骼机器人,是一种人工智能机械装置,结合人体工学、动力和AI算法等核心技术,可以识别行走、上下楼梯等多种人体运动状态,并自动提供助力,实现人机协同。
总台央视记者 杨紫薇:外骨骼机器人的自重只有4公斤到5公斤。听说穿上它之后就能拥有“超能力”。大约花了30秒的时间穿上这个设备,它最多可以提供30公斤的助力。在我面前有一个15公斤的沙袋,现在试着把它提起来一下,我已经能感觉到机器在发力了。虽然很重,但用了设备之后感觉是在提两三公斤的重量,减负的作用还是比较明显的。工作人员表示,整体的外骨骼机器人是能够实现综合减负达到60%以上。
上海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 CEO 徐振华:等于是机器人在通过软件揣测你的运动状态,然后再给你的膝关节和髋关节相应的助力。
外骨骼机器人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户外运动方式,也能为行动不便的人提供辅助。家住上海的赵晖,此前脑出血导致身体左半部分出现偏瘫。此后,他左腿走路比较吃力。现在,借助外骨骼机器人,他行走起来比以前省力多了。
谢洪军是一位护工,每天要照顾6个老人的饮食起居。帮老人起床、洗漱、翻身、擦身......护工的工作,弯腰动作多,而外骨骼机器人则有效地帮她减轻了腰部的负担。
上海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产品经理 王丁一:它的力度,我可以去控制它的大和小,比如说可能从10公斤的助力到30公斤的助力,灵敏度也可以调节。
记者了解到,人体外骨骼机器人一开始主要适用于工业领域,随着养老和康复等领域需求的增加,生产企业也逐渐改进技术,使得产品更适合大众消费者,并且降低成本和价格,让人体外骨骼更加“普惠”。机构预测,2030年,全球康养外骨骼机器人市场空间可达480亿元人民币,全球户外外骨骼机器人市场空间可达700亿元人民币。
上海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市场经理 陈郝:我们未来的消费级产品基本上是在几千元,甚至是5000元以下、3000元以下都有可能。我们预测明年消费级产品的销量增长概率在300%到400%左右。
转载请注明央视财经
编辑:王昕宇
更新时间:2025-05-0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