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今天心情有点小忐忑啊,原因是我看到了张坤的最新持仓,没错,坤坤调仓了,而且幅度很大,最大的是洋河,之前比例9%左右,张坤持续减仓,现在已经只有5%了。
心里有点犯嘀咕,洋河,我是不是真买错了?
具体数据:2025 年一季度,易方达蓝筹精选、优质企业三年持有等基金,集体减持洋河股份 1050 万股,同时增持山西汾酒 27 万股、泸州老窖 95 万股。
从动作上不难看出,张坤不看好洋河,要不然也不会低位减仓,张坤持有洋河的具体成本不知道,一季度减仓时间点,大概率是割肉了。
割肉洋河之后,转头加仓汾酒和老窖,这说明什么?说明张坤还是很看好白酒行业,只是不太看好洋河。现在洋河在白酒行业中,股息率第一,6个点左右,即便如此,张坤非但没有加仓,而是大规模减仓,不就说明问题了吗?
张坤为啥“抛弃”洋河?
2024 年前三季度,洋河营收同比下滑 9.14%,净利润下降 15.92%,而山西汾酒同期营收增长 17.25%,净利润增速领跑行业。对比之下,导致张坤的仓位调整 —— 卖洋河买汾酒老窖,说明其投资逻辑始终围绕 “商业模式 + 自由现金流” 展开,而洋河近年的表现显然不符合这一标准。
现在唱衰洋河的论调有很多,张坤则不是唱衰,而是直接付诸了行动,当初我加仓洋河,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看到滇南王和张坤,都是重仓了洋河,加上洋河价格在低位,市盈率不足15,股息率6个点。而且洋河承诺每年分红不低于70亿。
既符合高股息策略,也符合价值投资策略,所以买入并且加仓了。
现在怎么办?按理说,我的眼光对还是张坤眼光准?肯定是张坤的。我的眼光准,还是唐朝老师眼光准?肯定是唐朝老师的。
唐朝老师曾经是洋河的铁杆粉丝,持有洋河长达8年,前段时间好像也发布消息,逐步减仓洋河了。
唐朝给出的清仓理由如下:
业绩失望:洋河发布的 2023 年年报和 2024 年一季报业绩远低于白酒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其业绩增长乏力让唐朝感到失望。
管理层诚信问题:唐朝认为洋河管理层在 2024 年 2 月 28 日的年度工作大会上的表述使他感到受到了欺骗,这成为他直接减仓的导火索。
唐朝曾经说过,什么情况下会减仓洋河?第一:当洋河的市值高于他心中的合理估值 2250 亿元(以 PE20 - 25 倍的中位数 22.5 倍计)时,会减仓至少 5%。
第二:当贵州茅台的市值低于 18000 亿元时,无论洋河当时多少市值(无视浮亏),均清仓换入茅台。
现在不知道唐朝老师是不是清仓了洋河之后,转头买了茅台,如果是,其逻辑和张坤完全一致,就是看好白酒,但是不看好洋河。
写到这里,我也是一声叹息,以为自己是一个极端保守者,在买入洋河之前,已经做了充分准备,看来,还是不够。
在洋河这件事情上,最起码获得两个教训。
第一:个股确实风险太大了,老老实实买ETF,才是省心之道,也是一般散户最佳投资策略。
第二:唐朝老师也曾经说过这一点,一般投资者,只买ETF,然后用三年时间研究透一个个股,才可以买股票。
三年?当时对这个数字很无感,看书时也是一眼带过,真是人教人不会,事教人真准啊。
我买入洋河时定的卖出标准是这样的?
第一:股息破3。第二:或市盈率20,第三:或者翻倍。
如此看来,我还是太乐观了。那接下来怎么办呢?
持有观望,为什么持有观望?
第一:我买入的价格本来就不高,股息率6个点左右,能接受。
第二:现在不仅仅是洋河,整个白酒行业都不景气,等待行业转机出现。
第三:洋河的白酒行业没问题,商业逻辑也没问题,行业地位尚存,最主要的问题,是管理层问题,作为国企背景,管理层是可以改变的。
第四:江苏是经济大省,洋河是江苏支柱产业,相信上层也不会甘心失去洋河行业地位,形成合力,改变管理层现状,助推洋河一把,应该还大概率事件。
所以,我调整预期,如果洋河管理层改变,继续持有,卖出指标不变。如果不改变,整个行业转机后,也不见起色,考虑卖出。
极端事件,如果整个行业继续下跌,当五粮液跌破15倍市盈率,股息率接近4,考虑卖出洋河买入五粮液,无论当时洋河是亏还是赚。
更新时间:2025-04-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