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3年十二月,唐高宗李治驾崩,太子李显即位称帝。
李显在位仅仅五十多天后,就被武则天废为庐陵王,又重立了李旦为皇帝。在李旦之时,依然是武则天临朝听政,并几乎将李唐宗室杀戮殆尽。傀儡皇帝李旦又惊又怕,又是迫于形势,提出让位给武则天。
690年,武则天正式称帝,改国号为周。这是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女皇帝,她执掌天下15年,上承大唐贞观之治,下启大唐开元盛世。不过,武则天时期的武周虽然被后世归为唐朝的一部分,但在当时实质是一个新的朝代,大唐忠臣一直意图恢复李唐江山。
在705年,82岁高龄的武则天因病卧床不起。张柬之、崔玄暐、敬晖、桓彦范、袁恕己趁此时机发动政变,带禁军诛杀张易之、张昌宗,逼迫武则天退位。武则天被迫传位给李显,李显再次称帝,复国号为唐。
这就是神龙政变,终结了武周朝廷,重新恢复了大唐江山。不过,神龙政变中功劳最大的五人虽然被封为五王,下场却是无比惨烈。
1、汉阳王张柬之
张柬之出生于唐高祖武德八年,早年考中进士后担任大唐清源县丞。不过,早年的张柬之履历并不出众。
在李旦当傀儡皇帝时,64岁的张柬之因在贤良征试中位列第一,被授任监察御史。后来,在武则天时期,张柬之又得狄仁杰推荐,才成为了武周的宰相。
虽然张柬之备受武则天重用,但他却是一直忠心于大唐李氏。此时的张柬之已经八十岁了,却还是意图拥立中宗李显复辟,恢复大唐,可谓忠耿。
直到到武则天病重之时,张柬之终于寻到了机会。于是,张柬之联合了崔玄暐、敬晖等人发动政变,成功拥立李显为帝。因为张柬之是首先设谋者,李显复位后,进封他为天官尚书、凤阁鸾台三品,封汉阳郡公。
当年汉朝吕后死后,吕氏族人全部被陈平、周勃等人诛杀,安定了大汉的天下。此时武则天虽然退位,但武氏族人却并没有被诛杀。
其实,在神龙政变后,参与政变的洛州长史薛季昶也曾劝说张柬之、敬晖等人诛杀武三思等人,匡正王室。不过,张柬之觉得李显从前是个英王,有着勇烈之称,故意留下了武家人,希望皇上能够亲自锄奸立威。
张柬之神龙政变可谓深谋远虑,此时实在是糊涂啊,《新唐书》对此评价为:
五王提卫兵诛嬖臣,中兴唐室,不淹辰,天下晏然,其谋深矣。至谓中宗为英王,不尽诛诸武,使天子藉以为威,何其浅耶?
因为李显不仅不英明,还是个昏庸无能的人,而且他的爱女安乐公主嫁给了武三思的儿子武崇训,他更不会铲除武家了。
再说武则天退位后,居住于上阳宫,李显每过十天都来看望一次。此时的武则天由于不再当皇帝了,不再进行打扮、装饰,看起来异常憔悴。
武则天毕竟是李显母亲,他看见后也是大惊地进行询问。武则天对李显说,自己本来就有意让位给他,“五贼”贪功惊动于自己。李显听后,伏地拜谢死罪,就开始任用于武三思等武氏族人,逐渐疏远了张柬之等人。
武三思是武则天的侄子,本就野心勃勃,又与李显老婆韦皇后勾搭在了一起。而韦皇后在李显被贬房州时陪伴了十四年,深得李显信赖,她又被上官婉儿诱惑地想当第二个武则天,也是开始干预起朝政。因此,三人就开始陷害起了妨碍他们的张柬之等五人。
韦后、上官婉儿都是李显宠爱的妃子,却又与武三思私通,常常对李显说武三思的好话。李显本就是个昏庸无能之辈,被韦后、上官婉儿玩弄于股掌之间,戴了绿帽子还将武三思当成了心腹。
在武三思的建议下,李显将张柬之等五位大臣加封为王,赐铁券恕十死。不过,同时也免了他们五人的宰相实权,不让他们参与朝事。后来,韦后与武三思又是不断诬陷张柬之等五人,致使他们被外放为刺史。
就算这样,武三思还是没有放过张柬之等人。武三思又是暗中派人将韦皇后秽乱后宫之事贴榜于天津桥,上书要废黜于她。
李显听说后很是震怒,派御史李承嘉去查。李承嘉本就是依附于武三思,装模作样的查了一番后,回报称是敬晖、桓彦范、张柬之、袁恕己、崔玄暐所为,他们看似是废黜皇后,实际是谋反,并让李显诛杀五人全族。
李显或许是念着五王的功劳,而且自己以前赐过他们免死铁券,不同意诛杀他们。最终,李显下令将五人以及他们家族过十六以上的子弟,全部流放到偏僻之地。
年迈的张柬之也是被流放到了新州,忧愁愤懑而死,终年82岁,《旧唐书》记载为:
柬之至新州,愤恚而卒,年八十余。
张柬之如此身死看似悲愤,但对比下面几人来说却是有些幸运了,因为他早死而躲过了折磨的厄运。
2、平阳郡王敬晖
敬晖是绛州太平县人,但具体生年不详。
在武则天时期,敬晖就已经先后担任过卫州、泰州、洛州刺史。又因为敬晖官清廉,武则天将他提升为了中台右丞,加银青光禄大夫。
在复辟之前,张柬之就安排了敬晖为右羽林将军,掌握禁军。因着敬晖有带军诛杀张易之、张昌宗之功,政变后被李显加封为金紫光禄大夫,拜侍中,赐爵平阳郡公,不久又进封齐国公。
同张柬之一样,敬晖又是先被封为没有实权的平阳郡王,再被流放于琼州。只是相比于死于忧愤死于贬所的张柬之,敬晖的结局就更惨了。
其实,在张柬之、敬晖等五王被流放后,武三思又曾怂恿太子李重俊上表诛杀他们三族。不过,李显还是没有同意。武三思担心敬晖等人以后会被重新起用,终究是后患,就派了周利贞假传圣旨去追杀他们。
周利贞是个手段残忍的酷吏,追上敬晖后将他凌迟处死,《资治通鉴》记载为:
得晖,呙而杀之。
3、博陵郡王崔玄暐
崔玄暐出身世家博陵崔氏,被武则天亲手提拔为凤阁侍郎、同平章事。
在政变后,崔玄暐先被封中书令、博陵郡公,又明升暗降为博陵郡王。后来,崔玄暐被流放于古州,病逝于流放途中。
这又是一个相对来说结局不错的人,因年老病逝而死,终年69岁。
4、扶阳郡王桓彦范
桓彦范出身谯国桓氏,在武则天时期担任过御史中丞、司刑少卿等要职。
在神龙政变前,桓彦范也是被张柬之安排为掌禁军的羽林将军。因诛杀二张之功,桓彦范被封为上柱国、银青光禄大夫、谯郡公,不久进位侍中。
李显即位之初,桓彦范曾上书反对韦皇后干预朝政,又反对李显任用方士郑普思、叶静能为秘书监、国子祭酒。不过,昏庸的李显都没有听从,而桓彦范也被武三思、韦皇后所忌恨。
等李显册封五王之时,桓彦范被封为了扶阳郡王,并赐姓为韦。后来,桓彦范被流放瀼州,但在途中被武三思派出的周利贞追上。
周利贞先是命人将桓彦范绑缚,在竹槎之上拖行刮掉皮肉,又是乱棍打死,《旧唐书》记载为:
彦范赴流所,行至贵州,利贞遇之于途,乃令左右执缚,曳于竹槎之上,肉尽至骨,然后杖杀,时年五十四。
5、南阳郡王袁恕己
袁恕己是司刑寺少卿,兼任相王李旦府中司马。
在神龙政变时,袁恕己跟随李旦率南衙兵仗,捕捉了韦承庆、房融、崔神庆等张氏党羽。因这大功,袁恕己被封为南阳郡公、中书令,后又加封南阳郡王,再被流放环州,又被周利贞追上。
袁恕己有个习惯,平时喜欢吞食一些黄金养生。这不是个例,在秦汉时代,就有食用金箔、金粉的记载,而且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也有记载:
食金,镇精神、坚骨髓、通利五脏邪气,服之神仙。尤以金箔入丸散服,破冷气,除风。
周利贞也知道袁恕己地习惯,就逼他喝下野葛汁,引得他体内毒发。袁恕己疼痛的抓地,以致于指甲全都被磨尽,最终又被周利贞击杀。
寻为周利贞所逼,饮野葛汁数升,恕己常服黄金,饵毒发,愤闷,以手掘地,取土而食,爪甲殆尽,竟不死,乃击杀之。
对于大唐来说,五王有着再造之功,却落得个如此惨烈的结局,可谓悲惨。
在李显死后,唐睿宗李旦再度称帝,他恢复了张柬之、崔玄暐、敬晖、桓彦范、袁恕己地官爵,并分别追谥为文贞、文献、肃愍、忠烈、贞烈。后来,唐玄宗时期,又是将五人配享中宗李显庙庭。
#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2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