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专家预言:若都不生二胎、三胎,50年后中国人口将变成5.8亿

“50年后中国人口将变成5.8亿,这是危险现象。”

这是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做出的一个预言,这个预言一被抛出,舆论瞬间就炸了锅。

的确,5.8亿,乍一听,这还真挺吓人的。毕竟现在我国可是有14亿的人口大国,要是预言真成真了,那五十年后,连现人口的一半都没有了,想想都觉得可怕。

但其实,郎咸平的预测也并非是空穴来风,毕竟现如今,死亡人口已经超过了出生人口,而且现在的社会还承受着少子化与老龄化的双重压力,这些无疑都是在为未来社会发展敲响了警钟!

那么,究竟是何原因导致生育率下降如此迅猛?又该如何有效提升生育率呢?

«——【·出生率现状·】——»

说实话,当年“全面二孩”政策开放时,就有专家撂下话说,今后新生人口肯定会迎来爆发式的增长。

虽然说,2016年政策刚刚开放时,的确是出现了一次新生人口出生的小高峰,那年的出生人口攀升到了1786万。

但是,这仅仅是昙花一现,之后就开始了断崖式的下跌,到了2023年,出生人口仅有902万人,也就刚刚是2016年的一半。

虽然说到了2024年出生人口数量又有所上升,但是也就增长了50万人,而且从2022年开始,死亡人口就已经超过了出生人口,并且之后连续三年出现了人口负增长。

明明现在开放了二胎、三胎政策,但为什么现在的生育率却下降的那么迅速呢?

«——【·为什么生育率低下?·】——»

随着现在社会的发展,早些年的“多子多福”早就不再适应时代了,反而“精养优于多生”才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一代的首选。

而且现在生孩子难,养孩子更难,生养一个孩子所花费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都是难以想象的高。

根据《中国生育成本报告2024版》显示,将一个孩子养到17岁,平均就要花费53.8万元,要是养到本科毕业,最少得有68万。

这还只是普通地区,像北京、上海那样的经济发达地区,费用更是高的离谱。

有些人或许会觉得,想当年他们生个孩子哪用得着这么多钱?最后孩子不也是好好活下来了,甚至都还挺出息的!

但是时代不同了,现在都讲求科学喂养。

孩子出生,尿不湿、奶粉这些平均下来基本上每个月就得要两千多。上了学,各种各样的学习班得报吧,要不大家都卷着学习,到时候只有自己的孩子跟不上、学不会怎么办?

除了学习班,还有兴趣班,现在这个社会,基本上人人都是多才多艺的,只有自己的孩子没有个什么一技之长的,那他和同学们之间都没有什么共同话题,甚至未来机会又比别人少一个。

你说,这些哪一个不要钱呢?

除了这些看得见的经济成本之外,还有很多看不到的隐藏的时间成本。

有句话说的好:“三岁不离手,五岁不离眼,十岁不离心。”

小朋友在三岁以下都需要有人照料,这三年都是时间。雇佣保姆或者月嫂的确是可以节省自己的时间,但是经济成本也就相应的增加了。

而且等到孩子大一点该上学了,上下学需要家长接送,写作业需要家长看着。而根据相关调查表明,每周辅导小学生写作业的平均时间是5.88小时,辅导初中生的时间平均是3.03个小时。

也就是说,辅导完孩子一下午时间都过去了,但是一下午可以做多少事情啊!

不仅如此,养育孩子还会对女性的工作产生很大的影响。

因为女性休产假的话,产生的各种成本都需要有企业承担,这就导致很多企业在招聘时会避开育龄女性,甚至有些公司招人第一句就问“有没有孩子”,好像成了妈妈就不会好好上班一样。

所以,无论是时间成本还是经济成本,又或者是背后为女性带来的职业风险,这些都成为了年轻人思考到底要不要生孩子需要考量的重要问题。

除此之外,现如今,社会上的老人是越来越多了,老龄化似乎已经成为了社会的标配。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消息可以看出,2024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首次突破了3亿人,占全国人口的37.5%。

而有人预测说,老年人的占比在未来大概率是不降反升,甚至到了2050年,老年人的占比可能会升至48%左右。

按照这次预测的数字,也就是说,在未来,基本上平均一个年轻人就要赡养一个老年人。

«——【·破局之路·】——»

为了破解老年化、少子化严重的这样的一个难题,国家和地方都已经开始积极的寻找破局之法。

国办发布的《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明确表明,从2025年1月1日开始,每年都会对3岁以下的婴幼儿发放3600元的育儿补贴。

不仅如此,很多地方也拿出了真金白银响应国家号召。

比如东湾长安镇厦边社区就出台了相关的鼓励政策,对户籍股东生育二孩的给予2万元奖励,每月还有300元育儿补贴,三孩则奖励5万元,每月还有500元补贴。

除了真金白银,还有一系列的福利政策也正在推行,比如延长产假、推行弹性工作制、医保覆盖范围的不断扩大等等。

这些政策的目的就只有一个,就是为了可以鼓励大家进行生育。

除了政府的政策努力还不够,社会组织和大家的力量也是不可忽视的!

现如今,有许多国家在生育支持上已经形成了相当成熟的多方协作模式,比如日本和韩国等其他国家,他们的很多企业都在公司内为员工提供了托儿所,允许员工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孩子。

我们也可以借鉴这些国家的协作方式,做到国家、企业和社区协同一体,更好的帮助职场中的育龄父母平衡好家庭与工作。

总之,我们希望可以通过所有人的努力,大家一起齐心协力,打破生育率低迷的困境,把未来可能会出现的危险现象扼杀在摇篮里!

结语:

郎咸平的预言并不是空穴来风,反而饱含着对当下的警示。

只要我们能正视问题、积极应对,为年轻人创造一个 “敢生、愿生、能养” 的环境,相信就能缓解年轻人生育的焦虑,并且还能转变生育率低迷的困境,改变现如今的局面!

参考信源: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04

标签:育儿   年后   专家   经济   人口   生育率   孩子   成本   时间   政策   现如今   平均   社会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