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A.lmm
曾几何时,快餐“三巨头”门店前大排长龙,可谓是一“位”难求。
可如今,门店倒闭、销售额降低、高级消费沦为垃圾食品?
从盛极一时到陷入困境,这巨大落差的背后,是消费者喜新厌旧,还是对手太强?
肯德基、必胜客、德克士这三位快餐巨头,如今又为何没落?
三个品牌,三种战略,共同谱写中国西式快餐三十年的发展史。
1987年11月12日,肯德基在北京前门开出中国第一家餐厅。
正式成为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西式快餐品牌。
彼时,其“洋气”、“高端”的形象迅速吸引了大批消费者。
不少孩童攒了几周的零花钱就为吃这一口。
1990年代,肯德基凭借其标志性的“吮指原味鸡”等产品。
让无数中国人首次体验到“洋快餐”的魅力。
但要说其真正的成功密码,还得是它独特的“文化嫁接术”。
进入中国后,肯德基深知要在异乡发展,一定要入乡随俗。
2002年肯德基推出老北京鸡肉卷。
2008年其将豆浆、油条纳入早餐菜单,2010年又推出安心油条和粥品系列。
可以说,肯德基的本土化战略彻底改变了西式快餐在中国市场的玩法。
在2020年后,肯德基开始进一步深化区域化战略。
在武汉推出热干面套餐,川渝地区推出椒麻风味产品。
甚至还在河南市场定制胡辣汤。
这种“美式快餐骨架+中式味觉灵魂”的模式。
助力其在2024年就实现了在华门店数突破10000家的里程碑。
如果说,肯德基在中国市场走的是“入乡随俗”的路线的话。
那么,必胜客走的便是“高级白领”路线。
1990年,必胜客进入中国。
在北京东直门开出第一家店,成为国内首家披萨连锁品牌。
其优雅的环境和温馨的氛围,迅速成为年轻人约会、聚餐的首选。
而当时的“超级至尊披萨”也承载着第一代都市白领对西方生活的向往。
2000年前后,必胜客用“欢乐餐厅”的概念成功抢占家庭聚餐场景。
2010年必胜客开始推出北京烤鸭披萨等本土化产品。
这是该品牌第一次尝试将国际品牌与中国口味相结合。
但不得不说,这一次的尝试是非常成功的。
入乡随俗式的创新为其赢得了更广泛的客户群体。
然而,“性价比低”的口碑却如影随形。
但尽管如此,必胜客仍是中国快餐行业的龙头之一。
而德克士虽然没有肯德基和必胜客那么有名气。
但这却是三大巨头中唯一的本土品牌。
1996年,德克士由顶新集团正式引入中国市场。
在肯德基、麦当劳尚未深入县城的年代。
德克士凭借其“平价”的定位迅速在二三线城市站稳脚跟。
其招牌产品“手枪腿”和“脆皮炸鸡”深受小镇青年喜爱。
甚至被许多90后视为“童年回忆”。
在独具价格优势的情况下,德克士迅速实现了对低线市场的广泛覆盖。
三大品牌分别占据着不同的市场定位。
却共同构成了中国西式快餐市场的基本格局。
然而,2020年后的市场环境变化却彻底改变了游戏规则。
在市场竞争白热化的当下。
曾经的三大快餐品牌,如今正沿着截然不同的轨道前行。
2025年第二季度,百胜中国(肯德基和必胜客母公司)的业绩财报。
清晰呈现出两大品牌的分化态势。
公司该季度总收入高达28亿美元,不计及外币影响同比增长了4%。
详细看,肯德基依旧稳健。
其经营利润同比增长11%,达到2.92亿美元,创下第二季度新高。
反观必胜客。
虽然通过降价策略使交易量增长了16%。
但客单价却仅同比增长13%,品牌溢价能力大幅削弱。
可以说,现在的必胜客已经陷入了“以价换量”的尴尬境地。
而德克士的处境更是岌岌可危。
2025年,其门店数量大幅缩水至2466家,年均关店近600家。
市场占有率更是直接跌至西式快餐第6名。
曾经要开25000家店的豪言壮志,如今看已成梦幻泡影。
快餐市场的洗牌浪潮说来就来。
华莱士凭借其“性价比之王”的定位一路狂飙。
门店数一度突破两万家,成为快餐市场的一匹黑马。
塔斯汀则以现烤汉堡胚搭配国潮包装的“中国汉堡”策略。
在一年内新增2000家门店,迅速抢占着市场份额。
性价比已经成为当下餐饮消费的主导趋势。
肯德基单价快降回6年前水平。
必胜客更是推出部分产品降幅高达51%的大幅降价措施。
然而,这种“以价换量”的策略虽然能在短期内吸引消费者。
但从长远来看,对品牌价值的损害也不小。
与此同时,外卖平台的崛起,彻底改变了快餐行业的游戏规则。
2025年上半年,百胜中国外卖销售同比增长17%。
其中肯德基外卖增长25%,占餐厅收入约45%,必胜客增长15%。
两者迅速接入数字化系统,推出专属套餐和会员体系,积极拥抱外卖时代。
反观德克士则反应迟缓,错失发展良机。
另外,加盟模式的管理挑战也成为了德克士的致命伤害。
其加盟店占比高,导致产品品控存在明显短板。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与德克士相关的投诉有近乎两千多条。
其中不乏吃出鸡毛、外卖超时退款难等问题。
相比之下,百胜中国在加盟管理上则更加谨慎。
此外,品牌老化与创新不足也是这三大品牌面临的关键问题。
尤其是德克士。
当竞争对手纷纷推出创新产品和营销活动时。
德克士的菜单依旧以传统的炸鸡汉堡为主,健康选项少之又少。
必胜客也缺乏代表性招牌单品,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百胜中国首席财务官丁晓坦言。
随着消费者支出逐渐趋于理性。
肯德基的外卖和店内用餐的平均消费价格将进一步下降。
而这种下降并不只是肯德基这一个品牌将遇到的难题。
如今,三大品牌都在努力探索各自的自救路径。
但自救能否成功,只能交给时间来检验。
快餐市场的未来格局仍然充满着变数。
参考资料:中国日报网——门店突破1万家,肯德基中国品牌总经理汪涛:未来仍有广阔发展空间
金融界——麦当劳与肯德基在中国的资本账
光明网——必胜客持续强化“披萨专家”地位
新浪财经——德克士,凭什么用产品硬控这代年轻人?
更新时间:2025-09-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