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编辑|L.Y
2025年10月,欧洲智库突然抛出一记狠招,建议欧盟对中国实施惩罚性DUV光刻设备出口禁令,理由是中国刚收紧了稀土管制。

这份引发轩然大波的报告,并非欧洲智库的 “独立研究”,而是带有明确政策导向的 “吹风文件”。根据 CEPS 官网 10 月 26 日的标注,报告撰写过程中 “得到荷兰经济事务部、德国联邦经济事务和气候行动部的技术支持”,核心数据来源于 ASML、ASML 的核心供应商蔡司等企业。
报告的 “反制逻辑” 十分清晰:2025 年 10 月 9 日,中国商务部发布第 61 号公告,将 12 种稀土材料及稀土加工技术纳入出口管制,其中镝、铽等重稀土是制造光刻设备光源系统、精密轴承的关键材料。CEPS 在报告中声称,中国稀土管制 “已对欧洲半导体产业造成潜在威胁”,ASML 生产的 DUV 光刻设备中,约 35% 的关键零部件依赖中国稀土加工的材料,若中国进一步限制供应,欧洲半导体设备产业链将 “面临中断风险”。

但这份 “反制提议” 的针对性远不止于此。报告明确将禁令范围限定在 “DUV 光刻设备”—— 这类设备是制造 14nm 至 90nm 制程芯片的核心设备,也是当前中国芯片企业实现 “自主化突破” 的关键环节。截至 2025 年 9 月,中国已建成的 14nm 芯片生产线中,80% 的光刻设备来自 ASML;而在 28nm 等成熟制程领域,ASML 的 DUV 设备更是占据 95% 以上的市场份额。《日经亚洲评论》分析指出,“禁令若落地,将直接卡住中国成熟制程芯片的扩产节奏,试图延缓中国芯片自主化进程”。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对更先进的 EUV(极紫外)光刻设备却只字未提 —— 并非 “遗漏”,而是因为 ASML 已在 2023 年受美国施压,停止向中国出口 EUV 设备,此次提议本质是 “在 DUV 领域补上最后一道封锁线”。

对 ASML 而言,欧盟的禁令提议堪称 “灭顶之灾”,根源在于中国市场早已成为其 “生存基石”。2024 年 ASML 的财报数据显示,中国市场贡献了其全球营收的 38%,远超欧洲(25%)、美国(22%)和韩国(15%)。其中,DUV 光刻设备的中国销量占比更高达 45%——2024 年 ASML 共交付 210 台 DUV 设备,95 台销往中国,这些设备平均单价约 1.2 亿美元,直接带来 114 亿美元营收,占其 DUV 业务总营收的 52%。

这种依赖还在持续加深。2025 年上半年,中国芯片企业为应对潜在的设备封锁,加速向 ASML 采购 DUV 设备,仅前 6 个月就签订 68 台 DUV 设备订单,占 ASML 全球订单量的 51%。ASML 首席财务官罗杰・达森在 2025 年二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坦言:“中国市场是 ASML DUV 业务增长的核心引擎,失去这一市场,我们的 DUV 生产线将面临大规模产能闲置。”
更致命的是,ASML 的供应链早已与中国深度绑定。除了依赖中国稀土材料,ASML 的 DUV 设备中,约 20% 的精密零部件由中国企业供应 —— 例如,中国上海微电子装备集团为 ASML 提供 DUV 设备的光学校准组件,深圳杰普特提供激光测量系统。若欧盟实施禁令,ASML 不仅会失去终端市场,还可能面临供应链 “双向中断” 的风险:一方面无法向中国出售设备,另一方面也可能因中国的 “反制措施”,失去关键零部件供应。

CEPS 的禁令提议看似是 “针对中国的反制”,实则存在三重无法化解的悖论,最终可能导致 “欧洲半导体产业自伤”。
第一重悖论:“反制稀土” 却加速 “稀土替代”。报告声称禁令是为了 “应对中国稀土管制”,但现实是,中国的稀土优势并非 “资源垄断”,而是 “加工技术与产业链整合能力”。2024 年全球稀土储量中,中国占比约 36%,澳大利亚(28%)、美国(14%)紧随其后,但中国的稀土加工产能占全球 90% 以上。

若欧盟实施 DUV 禁令,中国完全可能进一步强化稀土加工技术壁垒,甚至推动 “稀土替代材料” 的研发 —— 例如,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已在 2025 年 6 月宣布,研发出可替代镝的新型永磁材料,性能相当且成本降低 30%。《自然》杂志评论指出,“禁令不会削弱中国的稀土优势,反而会加速中国摆脱对传统稀土的依赖,同时让欧洲失去获取中国稀土加工技术的机会”。
第二重悖论:“封锁中国” 却倒逼 “中国自主”。ASML 的 DUV 设备虽仍是中国成熟制程的 “刚需”,但中国的自主研发已取得突破。2025 年 9 月,上海微电子装备集团宣布,其自主研发的 28nm DUV 光刻设备已完成临床试验,良率达到 92%,接近 ASML 同型号设备水平,预计 2026 年可实现量产。

若欧盟实施禁令,短期内会影响中国成熟制程的扩产节奏,但长期来看,将彻底断绝中国企业对 ASML 的 “依赖心理”,加速自主设备的商业化落地。ASML 前高级工程师马丁・范登布林克在接受《半导体工程》采访时表示:“2023 年 EUV 禁令已让中国在先进制程领域加速自主研发,此次若再禁 DUV,相当于给中国自主设备企业‘送助攻’,5 年内中国完全可能实现 DUV 设备的全面自主化。”

第三重悖论:“保护欧洲产业” 却摧毁 “欧洲龙头”。ASML 不仅是荷兰的 “国民企业”,更是欧洲半导体产业链的 “核心枢纽”。2024 年,ASML 直接带动欧洲 1200 家供应商的发展,创造超过 15 万个就业岗位;其 DUV 设备的出口,还为荷兰带来每年约 80 亿欧元的贸易顺差。若禁令落地,ASML 的 DUV 业务将面临营收腰斩,进而引发供应链连锁反应 —— 德国蔡司的光学镜片、比利时 Melexis 的传感器等供应商,都将因订单减少而陷入困境。
荷兰经济政策分析局预测,“若失去中国市场,ASML 可能在 3 年内裁员 20%,荷兰 GDP 将因此下降 0.8 个百分点”。这也是为何荷兰工商协会在 10 月 27 日紧急发表声明,反对 CEPS 的禁令提议,称 “这是一项短视的政策,将对荷兰乃至欧洲经济造成长期伤害”。

CEPS 的禁令提议已引发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恐慌,多家国际芯片企业公开表达反对。2025 年 10 月 28 日,台积电、三星电子、英特尔联合发表声明,呼吁 “保持半导体设备供应链的开放与稳定”,直言 “任何针对性的出口禁令,都将导致全球芯片产能短缺,推高芯片价格,最终损害消费者与企业利益”。
对中国芯片企业而言,禁令的影响已开始显现。2025 年 10 月 27 日,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等企业紧急与 ASML 沟通,希望加快已签订 DUV 设备的交付进度,避免禁令落地后无法提货。中芯国际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已做好短期应对准备,提前储备了部分关键零部件,但长期来看,自主设备的量产仍是唯一出路。”

截至 10 月 30 日,欧盟尚未就 CEPS 的提议作出正式回应,但荷兰政府已透露 “将在 11 月的欧盟工业部长会议上讨论这一议题”。ASML 的股价虽在 10 月 29 日小幅反弹 2.1%,但市场对禁令的担忧仍未缓解 —— 彭博社的分析师调查显示,78% 的分析师认为 “若禁令落地,ASML 的评级将从‘买入’下调至‘持有’”。
这场由欧洲智库挑起的 “设备禁令风波”,本质是地缘政治博弈对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又一次冲击。对 ASML 而言,这不仅是一场 “市场危机”,更是一场 “生存危机”;对全球半导体产业而言,若禁令最终落地,将开启 “以邻为壑” 的恶性循环,让本就脆弱的产业链雪上加霜。正如彼得・温宁克此前警告的:“半导体产业的发展需要合作,而非对抗。任何试图通过封锁实现‘安全’的做法,最终只会让所有人都陷入不安全的境地。”
参考信源:


更新时间:2025-10-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