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一荻独子回国扫墓,跪在张作霖墓前说:我代表您儿子来看您了

1994 年 5 月 9 号,在辽宁锦州的大帅陵,来了一位挺特别的客人。

他看起来六十多岁,戴着一副眼镜,脖子上还挂着相机,斯斯文文的,眉眼间依稀可见故人的影子。

大约是第一次来,他从进入大帅陵开始,就不停地左看右看,眼眶通红通红,看起来很激动。

片刻后,他走到了那座圆拱形的大帅墓前,扑通一声就跪了下去。

他双手撑地,对着墓碑磕了三个响头,语气充满沧桑与怀念:“我代表您儿子,来看您了。”

这句话一说出来,男人的身份呼之欲出。

能代表张学良来张作霖墓前磕头的人,除了张学良的儿子张闾琳,也没有别人了。

张闾琳是张学良和赵四小姐唯一的儿子,十岁的时候就被送去美国生活了,很少回咱们国家。

他此番前来,也是为了完成父亲惦念多年的心愿……

造化弄人:张少帅的人生遗憾

张闾琳乃张学良与赵一荻的独子。七岁之前,他一直随父母居于西安的张学良公馆,那段时光无忧无虑。

西安事变以后,张学良被蒋介石给软禁起来了。赵一荻带着年幼的张闾琳到处跑,在香港和南京之间来回折腾。

此时,张闾琳虽然不像之前那样,天天能看到父亲,但好歹是能见着的。

直到1940年之后,父亲这个角色,连带着母亲,都从他的生活里消失了。

这一年,张学良的原配于凤至因病需接受治疗,故而无法陪伴被软禁的张学良。

赵一荻打算去陪丈夫,但又不想把年幼的儿子留在凄苦的囚禁地。

经过好多番的考虑,她忍着跟孩子分开的那种痛苦,把张闾琳托付给了信得过的美国朋友伊雅格。

张学良的密友伊雅格(左一)

伊雅格夫妇把张闾琳当成自己亲生的孩子一样,他们也清楚他的身份不一般,为了不让熟悉他们情况的华人知道张闾琳在这,这夫妻俩还特地搬到了洛杉矶。

为了能更好地保证张闾琳的安全,让他能健康长大,他们把张闾琳改叫“克尔”,送到好朋友科恩夫妇家里让人帮忙养着。

当然,对外,他们还是以“克尔”的父母身份自居。

科恩夫妇有一个孩子,跟张闾琳岁数一样大,两个孩子在长大的过程中能做个伴,这也能让父母不在身边的张闾琳心里能舒服点儿。

张学良和儿子以及保姆在一起

在伊雅格夫妇的用心培养下,张闾琳从十岁长到二十岁,再从初出茅庐的青葱少年,长成事业有成,家庭美满的成功人士。

他完美地融入了美国的生活,按部就班地完成学业,被美国加州大学的航天专业录取,毕业后成为了一名航天专家。

期间,张闾琳和一名叫陈淑贞的女孩结为连理,两人组建了一个幸福美满的小家庭。

令人心酸的是,无论是张闾琳的毕业典礼,还是他的结婚典礼,他的亲生父母都没能参加。

隔着茫茫大洋,赵一荻和张学良对儿子的情况一无所知,张闾琳也多年未收到父母的消息。

记忆中的西安城,随着年龄的增大,轮廓越加模糊。

1957年,张闾琳27岁的时候,终于收到了亲生父母的消息,分别了十几年的一家人在台湾高雄团聚。

这次的相聚很短暂,面对父母的困境,张闾琳一点办法也没有,只能又回到了美国。

直到1988年,蒋经国去世,张闾琳也退休了,一家人才得以生活在一起。

此时,张闾琳的两个儿子都已长大成人,张学良没什么好操心的,安心享受天伦之乐。

经过了几十年的幽禁生活,现在重获自由,张学良心态很好,也算是看破了世事人情。

唯一让他意难平的,就是他再也无法回到故乡。

张闾琳是最能直观感受到父亲这种思乡情的人。

张学良经常对他说,想以老兵的身份回东北与乡亲们叙叙旧,再去祭奠一下父母,当然,前提是身体情况允许。

九十年代,祖国大陆也一直邀请张学良回国,张学良本来都决定从香港回去了,结果因身体不好,一直没能成行。

1991年,张学良给邓颖超写信,对祖国邀请他回去的盛情表示“无限欣快”。

他在信中写道:“良寄居台湾,遐首云天,无日不有怀乡之感。一有机缘,定当踏上故土。”

可惜,直至张学良溘然长逝,他都未能回归故里,此乃其毕生之憾事。

子承父愿,张闾琳深知父亲的遗憾,一直在关注中国大陆的消息,希望有一天,能代替父亲回去一趟。

1994年,他的机会终于来了……

替父回国:一场迟来的祭奠

1994年,是张闾琳离开家乡的第54年。

这年春天,他受中国政府的邀请,到北京参加一场航天会议。

会议结束后,他想到父亲的嘱托,又在行程里加了一项:去沈阳祭祖

张闾琳是在天津出生的,跟着父母在西安过日子,很少到沈阳来。

可即便这样,沈阳这个城市,对他来说依旧熟悉又亲切,因为这里沉淀着他父辈的回忆。

到了沈阳后,张闾琳直奔大帅府。

半个多世纪过去,大帅府染上了些许风霜,但整体和多年前没两样,缺席的只有曾经生活在这里的人。

怀着沉重的心情,张闾琳又去了大帅陵,这里埋葬着他从未谋面的祖父。

未见其面,却受其恩。

想到父亲提起祖父时的遗憾和悲痛,张闾琳的内心被一种悲凉和痛楚所笼罩。

他在墓前站了好长时间,然后哆哆嗦嗦地跪下,磕了三个响头,说道:“我替您儿子来看您啦。”

这句话说完,一声浅浅的叹息消散在风里。

张闾琳知道,父亲年纪大了,身体不好,自己也已经老去,这次来看祖父,是第一次,很有可能也是最后一次了。

想到这里,张闾琳举起相机,郑重其事地按下快门,将大帅陵的一草一木,定格在相机的镜头里。

父亲不能亲自过来,看看照片也是好的。

回到美国以后,张闾琳把洗好的照片拿给张学良看,张学良可激动了。

他老泪纵横,一遍一遍地抚摸着照片,似乎这样就能感受到家乡的温度。

张学良告诉张闾琳,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的根,能回去就多回去几趟。

对于这些话,张闾琳一直谨记在心。

2001年,张学良溘然长逝,直到去世之前,他都没能回到家乡

四年以后,正好赶上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75 岁的张闾琳接到邀请,又一次回到了家乡。

这一次,他的目的地是西安。

西安是张闾琳长大的地方,熟悉的街道和熟悉的张学良公馆,把他脑海里已经缺失的记忆碎片,一块一块地补齐了。

他拄着拐杖走过客厅,走过自己的卧室和父母的卧室,点滴往事浮上心头,直叫人感慨岁月无情。

上一次在公馆,张闾琳还只是一个六岁的孩童。

69年的时间倏忽而过,他再次站在这里,已经是一名75岁高龄的老翁了。

慢慢地走完张学良公馆,张闾琳停在了张学良生平事迹展览馆的留言簿前。

他拿起笔,用中文一笔一画地写下了自己的名字,算是跟小时候的自己做一个正式的告别

此后,张闾琳因年纪大了,很少再回来,但是,他时刻心系着家乡。

在西安事变 79 周年的时候,张闾琳还拿出了不少他父母的生活用品,好让大家能知道张学良晚年的生活情况。

2024年8月13日,张闾琳去世,享年94岁。

参考资料:

1、中国侨网-张闾琳逝世!系张学良最小的儿子,航天专家

2、中国新闻网 《伊雅格:与张学良亲同手足 抚养张闾琳成人(图)》

3、东北新闻网 《80余年前老照片解密张学良张闾琳父子温情一幕》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4

标签:克尔   儿子   独子   大帅   西安   公馆   美国   航天   墓前   家乡   父亲   父母   代表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