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瓷瓶揭开明代豪宅秘密

视频加载中...

“你看这牡丹花纹,100多年了还这么清楚!”76岁的孙明远轻抚着家里的瓷花瓶,指尖划过的不仅是釉色,更是淄博宝山管理中心街子村一段跨越百年的村史。这只清代咸丰元年景德镇出品的瓷瓶,竟藏着一座明代“豪宅”的秘密。

1971年,孙明远高中毕业后回到这里担任民办教师,亲眼见证了明楼从学校到公社机关大院的功能变迁。10月22日,记者跟着孙大爷逛街子村,仿若闯进了“时空折叠”之境:村子南侧,墙皮斑驳的“明楼”静静伫立着,砖缝里都透着古韵;北侧,褐红色新民居鳞次栉比,阳台晾晒的衣物随风晃,古今画风撞在一起,别有一番味道。

“咱村元朝就有了,改了好几次名,到清朝才叫‘街子村’。”孙明远指着村东头那座青灰色小楼,语气里满是骄傲,“那就是明楼,淄博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实打实的600多年古建筑。”

推开明楼的院门,最先撞进眼帘的是门楣上残存的莲瓣纹拱券,虽然部分磨损,却难掩精致。“这楼原本是三层,最上面一层全是木头做的,四梁八柱歇山转角,气派得很!”孙明远摸着外墙,声音低了些,“可惜啊,1938年被日军烧了。”

这座楼的“主人史”也很有说头:据传,最早是段家大户建的,后来到了裘家、王家手里,明末王家南迁后,就归了张家。“张家最风光的时候,有1200多亩良田,在临淄还有两处庄园,妥妥的‘古代土豪’!”如今明楼只剩后楼和一间前厅,但门窗上的花格木雕、垂檐上的吉祥图案,哪怕有些破损,还能看出当年匠人的巧思。

更让人惊叹的是明楼的“防御Buff”:大门包着厚铁板,外墙至少50厘米厚,墙上两个直径15厘米的门闩孔道,一看就知道当年戒备多森严。最绝的是室内,通往二层的青砖楼梯由两个拱形结构撑着,楼梯口旁边藏着个地道口——这就是当年藏宝藏的地方!

不过现在想登明楼可得费点劲:记者跟着孙大爷踩陡峭的台阶,几乎是“爬”着穿过狭窄通道才到二层;要想上三层,还得另外搭梯子,这“寻宝路”可一点不轻松。

“1953年这里办学校,挖石板的时候意外发现了地道。”孙明的回忆道,“里面藏着银元、明清瓷器,最后村里决定平分,我家运气好,就分到了这个咸丰年的花瓶。”

站在明楼院里,抬头是青砖黛瓦,远处是新楼阳台,孙明远感慨:“明楼就是咱村的根啊!看着它,就知道村子是怎么一步步走到现在的。”

街子村党总支书记王凯说,现在村里人都把明楼当宝贝护着,让600年的明代砖瓦和新时代的生活好好“相处”。这座山东仅存的明代民居,金秋的阳光洒在砖墙上,更显历史的厚重。而孙明远家的花瓶、当年分过的银元,都是能摸得着、看得见的“时光信物”,悄悄将古今连在了一起。

(大众新闻记者 杨淑栋 张培 通讯员 言柯程 杜洪良)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5

标签:历史   瓷瓶   明代   清代   豪宅   秘密   咸丰   当年   花瓶   银元   青砖   民居   外墙   村子   村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