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坑穷人,专坑有钱人”的比音勒芬也崩了,股价暴跌56%,市值蒸发上百亿。
老板谢秉政急得跳脚说我也没办法,我也亏了很多钱。
比音勒芬曾经有多风光如今就有多打脸。
2011至2023年期间,比音勒芬的营收涨了五倍,净利润飙升了八倍之多,成了中国最会赚钱的男装,这数据连COACH和LV看了都眼红。
这个靠着“高尔夫理念”出圈的中国服装品牌,一出生就以高端的身份开遍国内各大商场,成为中年男人的最爱,曾经的首富许家印也爱穿它。
一时之间,什么始祖鸟、拉夫劳伦在中年大叔眼里都不如比音勒芬有排面,国企老总、高层领导、公务员、精英人士纷纷穿上了比音勒芬。
2024年,创始人谢秉政还说未来要把销量再翻一番,500亿是初步目标。
短短一年时间不到,股价就被腰斩。这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比音勒芬还能逆袭吗?
2003年,一个LOGO上印着高尔夫小人的男装品牌比音勒芬开始出现在各大机场、高铁站。
它从一开始就精准定位中年精英男性群体,把一件售价几千块的POLO衫与高尔夫文化深度绑定开遍机场。
作为中国第一个高尔夫服装品牌,创立之初国内还没什么人打高尔夫,曾被同行嘲笑衣服不知道想卖给谁。
事实上这才是比音勒芬的高明之处,它的客户群体并不是针对真正的高尔夫球爱好者,而是所有需要身份认同的中年男性群体。
他们需要的只是一种身份的象征,而高尔夫在国外不仅是一项高端的运动,更是一种上流社会的象征。
比音勒芬在机场和高铁站疯狂开店,也不是随便选的。
中年成功人士月薪平均在三万元以上,他们可能是老总、中高层管理人员,或者私人老板,甚至暴发户等。
这群人经常飞来飞去,平时都很忙,没有时间逛街,但他们总会在机场或高铁站候机,顺手把衣服买了也是很平常的事。
比音勒芬的定价很高,一件T恤卖到2000以上,当然,其在面料甄选和工艺设计上也是下足了血本。比如他们选用的进口功能性面料,不仅透气性比普通面料高出30%,还自带抗皱效果。
比音勒芬很少打折,就连清库存也只在奥莱店4到6折出售。这种"高冷"做派反而让中年客户觉得买得值,加上比音勒芬从2013年起就成为国家高尔夫球队服饰常年赞助商,还是有这份底气的。
在品牌塑造上,比音勒芬更是玩得一手好牌。
2019年那场故宫联名,直接把龙袍元素搬上了高尔夫球衫,让商务装秒变行走的文化名片。2022年又找来苏绣大师一针一线绣出江南韵味,把一件普通POLO衫做成了艺术品。
这一系列操作下来,比音勒芬把中年男装赛道玩出了茅台的感觉。
从2011年到2023年,营收规模从3.04亿增长到35.36亿元,净利润从0.44亿增长到9.11亿元,12年间,收入翻了11倍,利润翻了20倍。
发展势头这么好的比音勒芬是怎么跌落神坛的呢?
2023年是比音勒芬最风光的一年,正处在市值巅峰期,营收总规模超过300亿。
老板谢秉政意气风发,决定迎势而上,宣布要将比音勒芬打造成未来的全球奢侈品集团,预计用十年时间让业绩再增长10倍。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这两年,比音勒芬大动作频出。
先是斥资7亿多收购KENT&CURWEN和CERRUTI 1881两个高端国际品牌,让旗下的子品牌增加到5个,准备走多品牌营销模式。
其次是请流量明星代言和宣传,丁禹兮、古力娜扎、胡一天等明星被邀请参与品牌宣传合作,光是广告营销费就烧掉了1.96亿元。
再就是给品牌全球换标,把使用了20年的法式logo换掉,改用凸显年轻时尚的logp。并计划投资20多亿建设大湾区时尚总部。
有网友说这新Logo还不如不换,不是要走高端奢侈路线吗?原Logo的法文被替换成英文,要知道法国才是奢侈品、高端服饰箱包的代名词。
不过,这也可以看出比音勒芬想要开拓新的客户端,走年轻化战略的决心。
接下来连总经理也更新换代了,年轻的太子爷谢秉政之子谢邕上任,原总经理申金冬退出。
结果是,这一系列的操作并没能给比音勒芬的业绩带来增长,反而增加了成本,加重了资金压力与负担。
从今年一季度的财报来看,比音勒芬的库存仍有9.5亿,同比增长将近50%。经营性现金流净额是6.517亿,比去年减少了32.98%。
在积极扩张和大肆营销时,比音勒芬反而减少了对产品的研发投入,研发费用从往年的20%降到了可怜的2%左右,产品创新上也是没什么突破。
去年说是要大力开发“下沉市场”,一件标榜面料纯进口的热销T恤卖价在1000多,成分全是聚酯纤维,连店员都说不出贵在哪里。
业绩下滑,库存增加,股价腰斩,从比音勒芬当前的发展来看,未来前景确实不容乐观。
过去,比音勒芬用“精英、高端、体面”搭上了时代红利这趟顺风车,实现了净利润爆发式增长。
最近两年,经济下行,很多行业的经济泡沫都被挤掉了。
调查显示,2024年国内高净值家庭花在手表箱包服饰等奢侈品上的开支大幅下降。
中年男人的消费观越来越理性化,更加注重性价比和长期价值,曾经标榜的“阶层标签”对他们已失去了吸引力。
“老韭菜”割不动了,比音勒芬又想出了新点子,狂砸近2亿广告费来吸引年轻消费群体。
年轻人可不吃这套,比音勒芬“爹味”十足的设计,在他们看来简直是“土的掉渣”,更别说动辄几千的定价,完全就是“父辈审美”的智商税。
对于年轻人来说,他们更加注重时尚、个性和价格,而市面上可供选择的同类品牌多到数不胜数。
比音勒芬砸下重金试图亲近年轻人,可产品设计和价格又跟不上年轻人的需求。
这波年轻化操作不仅遭到反噬,连原本的中年大叔群体也被这波“硬核年轻化”整得摸不着头脑,结果是既吓跑了大叔,又没讨好到年轻人。
其实,比音勒芬当年能突围,靠的是精准卡位。它一头扎进“高尔夫”这个小众高端赛道,精准锚定了追求身份认同的中年精英群体。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稳稳接住了这群人渴望“低调彰显身份”的需求,成功把一件衣服做成了“社交入场券”,实现了高溢价和闷声发财。
有专业人士说,比音勒芬既没有护城河,也没有核心技术优势。
谢秉政坦言,目前销售额的80%还是靠VIP老客户撑着。
比音勒芬的第一批老客户已经60多岁了,第二批也50多岁了,他们还能消费多少年?靠这些老客户生存的比音勒芬还能走多远?
所以,转战年轻消费群体,也是比音勒芬面对现实不得已为之的一个战略。
但是在股东大会上,谢秉政却说,年轻化战略并不是针对年轻人的,而是为了让原来的老客户穿着更显年轻,让年轻人能认可这个品牌。
莫非比音勒芬只是想在年轻人心中埋下品牌的种子,提前占位,等这批年轻人步入中年,积累了财富与社会地位后再接棒父辈成为新的消费群体。
这如意算盘打得真不错,就不知年轻人买不买账。
毕竟,时代在变,新一代年轻群体有属于他们的消费标准和价值观理念,父辈们喜欢的,下一代未必看得上。
而眼下,比音勒芬最该解决的还是如何走出当下的困境。
毕竟,如今竞争愈发激烈,终端消费减弱。如何提升销量、推动技术创新才是眼下最该夯实的根基,也是支撑其长远布局的关键所在。
-END-
参考资料:
1,经理人杂志:《比音勒芬的中年困局:当"老登经济"遭遇Z世代消费革命》
2,金角财经:《比音勒芬,亏到老板没办法》
3,文轩财经:《“衣中茅台”股价腰斩,老板:员工持股计划的亏损都是我垫!》
4,深蓝财经:《“衣中茅台” 比音勒芬跌落神坛:净利润首降、股价腰斩,正在被年轻化战略反噬》
5,36氪:《一年卖出29亿,是谁在买「衣中茅台」比音勒芬?|氪金 · 大消费》
编辑:歌
作者:陈璐
更新时间:2025-07-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