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孩子成长,才是家长的着重之事。衷心希望这篇文章能够点醒一部分家长,快快拯救自己的孩子吧!
有些父亲自己吞云吐雾,却严禁孩子沾染烟草;自己未曾考上大学,却逼迫孩子悬梁刺股般苦学;不许孩子触碰手机,自己却在被窝里抱着手机痴痴傻笑;不让孩子口出秽言,自己却时不时爆粗口。现实中一定会存在这样的家长,一心想要将自己的孩子培养成邻居家孩子的模样。不要再无知地拿自家孩子与邻家孩子作比较了。
取材于网络,无不良引导
家长不妨转换视角与孩子交流,以诚挚道歉的口吻谈心,或许会有别样的成效。换个场景比如,孩子对不起,爸爸有抽烟的恶习。抽烟不是耍酷,而是不良习性,一旦成瘾很难以戒除,爸爸真心不希望用爸爸的恶习把你带偏。这种方式的对话,也能达到同样的目的,甚至比一味打压、吼叫更具成效,孩子也更容易接受。
取材于网络,无不良引导
莫再苦苦逼迫孩子学习了。孩子在学校已然背负着沉重的压力,家长回家后还继续施压。大部分家长明明深知打骂、怒吼、没收手机等一系列行为无法让孩子热爱学习,却仍旧日复一日地重蹈覆辙。若说打骂、怒吼孩子是家长无能的体现,我认为此言毫不为过。
取材于网络,无不良引导
家庭因素、学校环境、社会氛围、人际关系、网络信息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孩子自身已经很难独自应对。家长是监护人,是监督与保护孩子的,并非是打压、掌控孩子的。看看数据有多少孩子因不堪重负而出现心理问题。不要再拿自己的童年与如今的孩子相提并论了,那个年代社会环境下的教育方式已经过时了。
以2025年中考为例,公办高中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已达650分以上。在我所在的城市,34000人参加中考,而市区公办高中仅招收6900余人,这意味着80%的孩子只能就读私立高中或中专技校。难道这80%的孩子不想进入公办高中吗?我想并非如此,他们内心的压力或许比成绩优异的孩子更为沉重。家长也应该面对现实,接纳孩子的平庸。学习是对智商的考验,孩子能否考上高中或大学,其实从初一、初二阶段就能初见端倪。一味逼迫孩子学习,只会让家庭鸡犬不宁,孩子终日生活在重压之下。别再批量制造有心理问题的孩子了,认清现实吧!在为孩子减轻负担的同时,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引导,才是最为关键的。看看有关心理疾病的新闻和相关数据,是时候敲响警钟了!
更新时间:2025-09-1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