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生儿牙齿问题,虽然新生儿真正长牙的情况比较少见,但口腔内有时会出现一些看起来像牙齿或让人担忧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
1. 诞生牙
定义: 在出生时口腔内就已经存在的牙齿。
特点:
非常罕见,发生率大约在1/2000到1/3000。
最常见于下颌前牙(下门牙)位置。
通常是乳牙,但牙根发育不完全或没有牙根,因此通常非常松动。
可能的问题:
哺乳困难: 松动的牙齿可能摩擦母亲的乳头,导致疼痛、溃疡或哺乳困难;也可能刮伤婴儿的舌头。
误吸风险: 极松动的牙齿有脱落并被婴儿吸入气管(误吸)的风险。
创伤: 牙齿可能刺激婴儿自己的舌系带或口腔黏膜,形成创伤性溃疡(里加-费德病)。
处理: 由于存在误吸风险和哺乳问题,通常建议拔除。需要由儿科牙医或医生评估后决定。
2. 新生牙
定义: 在出生后30天内萌出的牙齿。
特点: 与诞生牙类似,只是萌出时间稍晚(在出生后一个月内长出)。
可能的问题与处理: 同样存在松动、哺乳困难和误吸风险,处理原则与诞生牙相同,通常也需要拔除。
3. 上皮珠 / 马牙
定义: 这是最常见的情况,不是真正的牙齿!
成因: 是牙板(牙齿发育的起源组织)在发育过程中残留的上皮细胞形成的角化囊肿。是在牙龈或腭部粘膜下堆积的角蛋白(类似皮肤表层的物质)。
特点:
非常常见,大约50%-80%的新生儿会有。
表现为牙龈或上腭中线处(腭中缝)的1-3mm大小、珍珠白或黄白色的小颗粒或小囊肿,质地硬,像小米粒。
可以单个或多个出现。
最常见于上颌牙槽嵴和腭中缝,下颌也可能出现。
重要区别: 它们是囊性结构,不是牙齿,没有牙根,牢固地附着在牙龈下,不会松动。
处理:
绝对无害! 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不需要任何治疗!
通常在出生后几周到几个月内(一般是几周)会自行破裂、吸收或脱落。
⚠️ 绝对禁止: 千万不要用针挑、用布擦或用任何方法试图去除它们!这样做会损伤娇嫩的口腔黏膜,造成疼痛、出血,并大大增加严重感染的风险!
总结与关键点:
真牙齿(诞生牙/新生牙): 罕见,是真牙但过早萌出,通常松动,有风险,通常需要拔除。
上皮珠(马牙): 极其常见,不是牙齿,是角蛋白小囊肿,无害,会自行消失,严禁挑破。
最重要的建议: 如果您发现新生儿口腔内有任何您不确定的白色小点或突起,请不要自行处理。最安全的方法是:
咨询儿科医生或儿童牙医: 让他们进行专业的检查和判断,明确是哪种情况,并给出正确的处理建议(是否需要拔牙或者只是观察等待)。
记住,马牙非常普遍且完全无害,而真正的
诞生牙/新生牙虽然需要关注,但经过专业评估和处理后通常也不会对宝宝造成长期影响。遇到疑问,及时寻求专业意见是最稳妥的做法。
更新时间:2025-07-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