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箱标本被运走:土英考古遗产博弈引全球争议

2020年9月一个闷热的早晨,土耳其官员突然闯进了安卡拉的英国考古研究所。

这家机构都有70年历史了,之前还主持过安纳托利亚平原上那个9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聚落,乔塔霍裕克的发掘工作。

结果官员们来来回回两趟,最后把108箱考古标本和四柜现代种子全运走了,研究所所长范德普特只能眼睁睁看着,一点办法没有。

这事看着突然,其实早有苗头。

2019年土耳其政府就发了个法令,说所有外国机构采集的种子和植物,都算土耳其的国家财产。

这一下就把研究所里那些古代谷物标本推到了风口浪尖,毕竟几十年来,学者们全靠这些碳化种子对比现代作物,才搞清楚小麦、黑麦这些作物最早是怎么被驯化的。

但土耳其当局不这么想,他们觉得这些古代种子不只是老古董,说不定还藏着农业和医药上的大潜力。

推动这事的,是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夫人埃米内发起的“祖源种子计划”,说是要靠复原古代农作物,搞出未来的超级食品。

计划顾问还是个电视名人,叫萨拉乔鲁,他还说古老基因能种出抗旱抗病、营养又丰富的新一代谷物。

本来想觉得这计划听着挺有情怀,能为农业做点贡献,但后来发现,这里面的科学问题可不少,而且还牵扯出了土英两国几十年的考古旧矛盾。

土英考古的“旧疙瘩”:从合作高光到互相提防

其实英土在考古上的别扭,早不是一天两天了。

上世纪50年代,有个叫梅拉尔特的英国人,在土耳其挖出了乔塔霍裕克遗址,一下子就让安纳托利亚平原在国际考古圈出了名。

那时候双方合作还挺好,谁能想到后来会出岔子?

没过多久,梅拉尔特就被卷进了“杜拉克宝藏事件”,土耳其说他伪造文物还盗窃,最后把他赶出了国,乔塔霍裕克遗址也被封了几十年。

这事之后,英国考古研究所在土耳其的名声就一直不好,双方心里都有点疙瘩,不过就算有这些矛盾,之前的学者还是为考古做了不少实事。

1969年,有个叫希尔曼的植物学家,在安纳托利亚各地收集了不少古代碳化谷物,还有当地农民保存的传统品种,后来这些东西被叫做“希尔曼收藏”,成了两代学者研究古代农业的关键。

这里面记录了人类怎么把野生的小麦、大麦,一步步驯化成能稳定收割的作物,而且好多样本还是从现在已经干了的湖泊和草甸里采的,要是丢了,再想找可就没机会了。

这次土耳其把这些标本运走,西方学者都炸了,说这是土耳其在搞民族主义表演,还拿2020年土耳其把圣索菲亚大教堂改成清真寺的事比。

但在土耳其国内,舆论完全是另一个样,报纸都在喊“我们从英国人手里拿回来了属于自己的东西”,老百姓的民族自豪感上来了,英国研究所一下子就被孤立了。

西方学者吐槽归吐槽,但土耳其人觉得自家遗产被外人拿着,心里不舒服也能理解。

不过土耳其政府这次的做法确实有点硬,直接上门搬东西,连好好商量的余地都没留。

就像土耳其有个记者兼植物专家坦说的,“他们的方式太粗暴了,完全可以更圆融一点”。

现在研究所的工作人员都人人自危,所长范德普特都说“如今的氛围比瓷器店还敏感,我们的安全感彻底没了”。

全球遗产之争+科学困境:土耳其的计划有点悬

其实不光土耳其,现在全球好多国家都在找西方要回被拿走的文物。

比如希腊,这么多年一直找英国要帕特农神庙的大理石雕,2023年还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交涉,尼日利亚也在2020年之后,从英国、法国要回了几百件贝宁青铜器,有些已经在本国博物馆展出了。

如此看来,土耳其这次把争议从“文物”延伸到“考古科研素材”,其实是跟着全球文化遗产归还的浪潮走,只不过把范围扩大到了科学研究领域。

但问题是,土耳其搞的“祖源种子计划”,听着挺崇高,科学上却站不住脚。

他们想复活那些几千年前就碳化的种子,可科学界大多觉得这事不靠谱,有学者直接说“这些就是一堆黑色碎屑,根本不可能发芽”。

为啥这么说?咱们可以看看真正成功的案例,以色列有科学家曾经复活过1900年前的犹太枣椰种子,那是因为沙漠里特别干燥,种子的基因保存得特别完整。

但土耳其手里的这些碳化种子,早就失去活性了,基因都被破坏得差不多了,怎么可能复活?

就算土耳其说要靠基因测序和编辑技术,从残存的DNA片段里提取信息培育新作物,这事也没那么容易。

萨拉乔鲁还畅想,把恰纳卡莱番茄和基利斯番茄杂交,搞出新品种,可这跟古代种子压根没关系啊,就是普通的作物杂交,跟“祖源种子计划”的初衷完全不搭边。

他还说“这笔价值没法用金钱衡量”,要应对未来的全球饥饿危机,可连科学依据都没有,这愿景怕只是个空架子。

而且现在英国考古界也在反思,以前欧美考古界确实有点把中东当成“溯源游乐场”,带着明显的东方主义色彩,觉得自己技术好、懂行,没太把东道国的文化遗产主权当回事。

这种长期的不平衡,注定了现在会有这样的冲突。

土耳其想拿回自家的文化遗产,这个诉求没毛病,但不能把民族情绪和科学研究混为一谈。

“祖源种子计划”的想法是好的,可要是脱离了科学实际,就成了政治表演。

未来要解决这类问题,还是得在国家主权和科学研究之间找平衡,国际考古合作也得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不然以后还会有更多这样的矛盾。

毕竟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财富,不是用来搞政治博弈的工具。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05

标签:历史   标本   遗产   全球   土耳其   种子   英国   计划   作物   学者   古代   科学   文化遗产   希尔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