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空调病”等高发,@青岛人,医生提醒科学防暑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7月8日讯 近日,受副热带高压影响,青岛进入高温高湿的“蒸笼模式”。记者走访岛城多家医院急诊科获悉,高温不仅容易引发中暑,还可能诱发心脑血管疾病。此外,长期吹空调导致的呼吸道感染、贪吃冷饮导致的胃肠道疾病等患者数量也明显增长。医生提醒,市民应科学防暑,防“高温病”于未然。

高温天突发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增加

记者在岛城多家医院的急诊科走访发现,近期因为高温高湿天气导致中暑相关疾病患者明显增多,其中,儿童、老人、孕产妇、户外工作者、慢性病患者等是中暑的高发人群。青岛市疾控中心发布提醒,建筑工人、环卫工人、外卖骑手、车间操作工等高温作业人员应警惕职业性中暑风险。

高温除了导致中暑外,也会大为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突发的风险。记者在青岛市市立医院本部院区急诊室看到,一名70岁左右的老人突发胸痛被家人送来医院,心电图显示老人出现急性下壁心梗,随后被紧急送进手术室急救。该院本部院区心内一科急诊心内科主任耿强介绍,随着近日持续高温,医院接诊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明显增多。“天气炎热时,人体为散热,体表血管扩张,心脏需加快跳动以保证全身血液供应,致使心脏负担加重。与此同时,人体大量出汗,交感神经兴奋,会引发心跳加快、血压波动,增加血栓形成风险,血液浓缩还可能造成血管堵塞。此外,炎热天气易让人焦虑烦躁,情绪波动导致血压上升、心跳加快,也与心脏病发作风险密切相关。”耿强说,他们接诊的患者中,除了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外,有长期熬夜、抽烟、大量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的中青年也是急性心梗的高危人群。

耿强特别提醒,天气炎热,部分患者的心梗和中暑症状交杂,均有头痛、出汗、胸闷等表现,如果胸闷胸痛时间超过15分钟,市民要高度警惕,尤其是全身大汗,并出现濒死感时,千万不要觉得是中暑症状,以为喝点水、吹吹空调就能缓解,正确做法是第一时间静卧并拨打120就医。此外,部分老年人为了躲避高温,选择很早就起床锻炼、买菜,但有研究显示,清晨人体血压和血液粘稠度较高,是猝死、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脑卒中的高发时段,老年人运动和买菜都应量力而行,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等急救药物。

长期待在空调房孩子小心“空调病”

相比喜欢清早出门锻炼的老年人,高温天里,放暑假在家的儿童青少年更喜欢宅在空调房里不出门,但疾病同样也会找上门。

7月8日下午,记者在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急诊科看到,因为感冒发烧前来看诊的患儿扎堆,其中大部分孩子是因为空调房和室外温差较大,适应不良导致的呼吸道感染。“孩子上午在户外打篮球,出了一身汗,回到开了空调的屋里,没多久就着凉了,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到中午就开始发烧。”一名8岁的男孩因发烧39度前来就医,其家人讲述了孩子的发病过程。急诊科主任徐迎军介绍,因为“空调病”前来就诊的患儿数量不少。孩子天生活泼好动,即使在高温下也难以保持安静,活动后,汗水湿透衣衫,皮肤上的汗腺敞开。此时,如孩子贪图凉爽,直接吹风扇、空调,或吃冷饮,都容易让病毒有机可乘。与成人相比,孩子的体温调节功能尚未完全发育,面对温差变化,他们的调节能力较弱,从而增加了感染呼吸系统疾病的风险。

“有些长时间生活在空调房里的孩子,虽然没有发烧感冒,却出现了打喷嚏、咳嗽等症状,这有可能是过敏了。”徐迎军说,空调房相对封闭,空气不流通,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很适合致病性微生物(如螨虫、真菌)的生长和繁殖。如果不及时清洗滤尘网、空调散热片,潜藏其中的细菌、霉菌和螨虫就会被吹出来,会引发咳嗽、打喷嚏,甚至哮喘等呼吸道疾病。此外,孩子在高温天爱吃冷饮、西瓜等寒凉食物,容易出现胃肠功能不适,出现腹泻、呕吐、腹痛等症状。

徐迎军建议,为了减少“空调病”的发生,家长要首先管好家里的空调,保持空调温度在26℃到28℃,并在一早一晚充分开窗通风,尽量每隔半个月到一个月就把空调上的空气过滤网拆下来清洗。“待在空调房里,人体更容易流失水分,儿童的皮肤水分调节能力远不如成年人,因此一定要多喝水。早晚温度较低时,应带孩子到户外适当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徐迎军说。

高温天人和动物易烦躁也致病

持续的高温天气不仅“烤”验着人的身体,也“烤”验着人的心情。市精神卫生中心临床心理科主任潘惟华介绍,近期受高温高湿天气影响,部分市民情绪波动频发,焦虑、抑郁、失眠等夏季情绪障碍较为常见。究其原因,高温会扰乱人的生物节律,影响5羟色胺、多巴胺等神经递质平衡,导致人烦躁、情绪低落等。他建议市民在高温天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并保持适量的运动,以改善情绪。“如果情绪低落超过两周仍无法缓解,或已经影响到日常生活,应及时向专业的心理咨询人员或心理医生求助。”潘惟华说。

随着高温天气的持续,不仅人容易感到烦躁不安,就连平日里温顺的宠物也变得更为易怒。记者从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获悉,近日,动物抓咬导致的意外伤害事件也在增加,该院本部院区和东院区接诊的动物咬伤患者平均每天有30多例。7月7日,记者在该院东院区急诊科看到,一名50岁左右的女士被家中的宠物狗咬伤胸口,医护人员正在紧急救治。该院东院区急诊科主任薛乔升介绍,高温天气下动物抓咬伤人的原因有多方面,包括人们遛狗频率下降导致宠物心情不佳、宠物在高温天易引发皮肤病而变得烦躁等。薛乔升建议,对于任何裸露皮肤的轻微抓伤或擦伤,无论是否出血,都要第一时间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交替冲洗伤口约15分钟,最大限度减少狂犬病毒进入体内的可能,彻底清洗后,用碘伏或酒精消毒处理。随后,伤者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由专业医生对伤口做进一步评估,并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需要接种狂犬病疫苗及免疫球蛋白,以确保个人安全。薛乔升提醒,除了家养宠物外,野生蛇类和马蜂等动物也可能受高温天气影响伤人,市民在野外活动时应做好防护,提高警惕。(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黄飞 文/图)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10

标签:养生   青岛   空调   医生   科学   高温   天气   孩子   青岛市   患者   情绪   风险   记者   医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