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美会谈释放利好信号以后,美豆涨了,国内豆粕也涨了。但是涨了几天后又开始徘徊了。
至于为什么徘徊,之前的文章已经详细说过了,这里就不再重复,而今天要说的是,就在美豆重回中国市场的预期打开以后,又发生了一些新变化,使得豆粕又有了动力。
什么变化呢?
就是这几天大家一直关注的美豆性价比的问题。
尽管种种消息显示,中国采购美豆的几率很大,但是现在市场对于采购数量还不确定。
虽然上周美国方面称中国会在2025年的最后两个月里采购至少1200万美豆,而未来3年的购买量也不低于2500万吨,但尚未得到我国方面的证实。
而现实是,尽管取消了报复关税,但对美豆加征的13%的关税仍未取消,这导致美豆的购买成本仍然要高于巴西大豆。

虽然说现在已经不是南美大豆的出口旺季了,但是成本也在很大程度上将决定着中国买家的购买动力。
毕竟今年大豆进口已经是提速了,前10个月进口大豆总量就达到9568.2万吨,同比增加了6.4%,而按照全年需求量1亿吨左右的标准来算的话,缺口已经不大了。
但是对国内豆粕市场来说,就有另一种担忧。
因为按照往年规律来说,南美出口旺季结束后,美豆出口窗口顺势打开,进口大豆得到有效供应衔接,但现在美豆进口预期下降,意味着未来可能会出现阶段性的供应紧张的状态。
所以,受此影响,豆粕市场又躁动起来。
那么,豆粕能继续突破吗?
我认为概率很大。
因为前面说过了,即便进口美豆,数量大概也不会太大,虽然说国内缺口已经不大,但是市场对未来行情的反应往往是基于预期的反应。
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只要进口大豆出现阶段性供应紧张甚至断豆,那市场的担忧情绪会马上激增,即便这个影响可能不会太大。
而且情绪这东西没法控制,而且明年巴西大豆是个什么情况还不知道呢,不确定的因素太多,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不可能稳坐钓鱼船。
而这种担忧正是豆粕突破的动力。
虽然豆粕库存高企,但没有人会真的等到库存见底以后才紧张起来,紧张一定是提前的。
所以尽管现在豆粕好像动力不足,但另一方面也是在驻足观望,观望美豆的性价比以及进口情况,只要进口不及预期,那么市场的看涨情绪就会发作。
而从另一方面说,美豆成本居高不下,那么在成本支撑下,豆粕也很难走跌。既然跌不动,那么稍作整顿,就开始酝酿下一波上涨了。

所以站稳3000元/吨是大概率事件,并且在这个基础上还有望能继续向上突破200到300元。
之前我们说豆粕是一个总能出现奇迹的品种,比如前两年每每跌入低谷,但每每却能大力反弹,涨跌波动的幅度非常大。
其实并没有什么大事件发生,主要就是进口大豆到港速度以及能不能衔接上的问题,有时因为天气导致运输缓慢,或者法检导致通关缓慢,都可能会引起豆粕大涨。
所以豆粕想稳定,真的是不容易。
本文完,欢迎关注并点赞,给个支持。
更新时间:2025-11-1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