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17系列开售仅两天,市场份额冲到22.08%,以微弱优势超越苹果的20.22%,结束了iPhone 17系列仅维持一周的冠军地位。
2025年9月最后一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上演了一场精彩的冠军争夺战。小米凭借17系列的强劲首销表现,在第39周(9月22日至28日)以22.08%的市场份额跃居榜首。
苹果iPhone 17系列开售第二周便被拉下马,以20.22%的份额退居第二。这也是苹果榜首位置仅维持一周后便被反超。一场高端市场的拉锯战正在激烈上演。
市场数据显现出这场较量的激烈程度。在2025年第39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份额榜单上,小米与苹果共同占据了超过42%的市场,形成“双雄争霸”格局。
紧随其后的vivo(含iQOO)份额为14.07%,华为以13.79%位列第四,OPPO(含一加及realme)占12.97%,荣耀则为11.21%。 前两名的领先优势超过6个百分点,让其他品牌难以企及。
这一结果令人惊讶的地方在于时间点。小米17系列仅在27日和28日两天开售,便带动品牌整体销量攀升。 而苹果iPhone 17系列则处于开售第二周的传统热销期,依然被小米反超。
横向对比去年同期,小米从第四名跃升至第一,苹果则稳中有升,从20.17%微增至20.22%。 此消彼长之间,中国手机市场的格局正在重塑。
小米能够挑战苹果的高端地位,并非一日之功。这场跨越五年的高端化转型之路,见证了小米从“性价比代表”向“科技创新引领者”的蜕变。
2020年,小米首次向高端市场挺进。2021年,小米12系列发布时正式提出“小米高端手机正式对标苹果”。 这一战略锚定,标志着小米从技术追赶转向系统性学习苹果的核心优势。
战略实施并非一帆风顺。2021年小米11发布后遭遇销量疲软,2022年公司营收首次大幅滑坡。 雷军曾坦言内心充满焦虑,但围棋爱好者出身的他善于复盘,带领团队在至暗时刻坚持投入底层核心技术。
过去五年,小米研发投入超1000亿元,未来五年还将加码至2000亿元。 这种持续的技术投入逐渐结出硕果:自研芯片玄戒O1性能跻身全球第一梯队,澎湃OS成为“人车家全生态”战略的核心支撑。
2023年小米13系列凭借E6直屏、IP68防水和系统优化,成功站稳4000-6000元价位段。 这为2025年小米17系列的爆发奠定了坚实基础。
小米17系列能够硬刚iPhone 17系列并实现反超,核心在于产品力的跨越式提升。这款跳过16代直接命名的旗舰产品,展现了小米与苹果正面竞争的决心。
在硬件性能上,小米17系列全球首发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芯片,Geekbench多核跑分突破12000分,首次在CPU性能上实现对苹果A19 Pro的反超。 这是安卓阵营里程碑式的突破。
续航能力一直是用户痛点。小米17 Pro Max搭载7500mAh大电池,比iPhone 17 Pro Max续航高出惊人的7个小时。 硅碳负极电池技术的突破,让小米在续航表现上远超苹果的3279mAh。
影像系统方面,小米与徕卡深度合作带来质的飞跃。小米17 Pro在逆光人像拍摄中,人物发丝与背景高光的层次感比iPhone 17 Pro丰富30%。 小米17 Pro Max的1英寸IMX989主摄+5倍光变长焦,在硬件参数上已超越苹果同类产品。
交互体验的创新更为明显。小米17 Pro系列通过“妙享背屏”,开创了副屏交互新范式,用户可实现背屏主摄自拍、AI壁纸生成、智能汽车控制等30多种场景化功能。 这种创新勇气是小米与苹果竞争的重要差异化优势。
小米超越苹果的背后,独特的“小米杂货铺”模式功不可没。这种被网友戏称为“杂货铺”的生态链战略,构建了小米强大的竞争壁垒。
截至目前,小米生态链企业已达200家以上,产品覆盖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生活用品等多个领域。 从空气净化器到电动螺丝刀,从智能手环到拉杆箱,小米生态链产品几乎涵盖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小米的IoT业务已成为重要增长引擎。2024年,IoT业务为小米创造1041亿元收入,几乎是手机业务(1918亿)的一半,汽车业务(328亿)的三倍。 横向对比,小米IoT业务收入已达到整个格力公司的55%。
生态链的优势在线下渠道尤为明显。小米之家连带率在2-3.2左右,意味着消费者平均会购买2到3件产品。 高周转的IoT产品解决了手机渠道利润薄的问题,帮助小米在国内门店数量达到16000家。
智能音箱是小米生态链的典型代表。这台约200元的设备集成了Mesh网关,成为智能家居的入口。 小米将IoT模组价格从2014年的60元降至2018年的9.99元,大幅降低了设备接入智能家居的成本。
小米此次超越苹果,折射出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正经历深刻变革。市场已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各厂商将AI技术、影像系统、快充能力等作为差异化竞争的关键筹码。
2025年第二季度,华为曾以1250万台的出货量重登国内手机市场榜首。 华为的回归得益于鸿蒙生态持续完善和自研硬件技术壁垒的构建。 这表明中国消费者越来越认可国产高端机型。
同时,vivo也曾凭借中高端机型在三季度前八周以19%的份额登顶。 vivo的S30系列与X200s系列在报告期内贡献了品牌超60%的销量。 中高端市场竞争已成为主流。
苹果面临的压力正在加大。2025年三季度前八周,苹果手机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同比下滑6%。 这一跌幅超出新旗舰发布前的常规下滑幅度,反映出国产品牌对苹果的分流效应日益明显。
随着10月荣耀Magic8系列、vivo X300系列与OPPO Find X9系列的陆续发布,中国手机市场的排名可能再次洗牌。 市场竞争已进入“高端对决”与“存量博弈”并存的新阶段。
市场格局远未定型。10月,荣耀Magic 8系列、vivo X300系列与OPPO Find X9系列将陆续发布,新一轮竞争即将展开。 小米17系列的领先优势能保持多久,行业正拭目以待。
对于小米而言,超越苹果不仅仅是一场销量竞赛的胜利,更是其高端化战略成效的关键验证。随着华为的回归、vivo的稳步推进以及OPPO的持续发力,中国高端手机市场正在形成多元竞争格局。
放眼全球,小米以14.7%的份额稳居世界第三大手机品牌。 这场发生在中国市场的冠军易主,或许将是小米在全球范围内挑战苹果的一个开端。
更新时间:2025-10-0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