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礼县:秦天之下的千年回响

斗转星移,瞬息千年,作为一条历史人文之河,西汉水滋养了世世代代先民百姓、后辈儿孙,孕育出璀璨夺目的地域文化。赫赫四角坪,泱泱秦文化,在此,大秦历史再现。

四角坪遗址

当云絮漫过1867米的山巅时,四角坪的夯土台基便在雾霭中若隐若现,留下千年的絮语。

四角坪遗址全景

这片被人削平的山顶平台,如一方巨砚静置群山之间,曾将秦帝国的威仪托举于天地之间。今仍以沉默的轮廓,诉说着“大一统”初始的磅礴气象。


遗址复原图

走进礼县四角坪遗址,令人思接千载。

古朴精美的云纹瓦当、绳纹筒瓦、回纹地砖、空心砖、素面地砖……一件件考古文物,一个个考古故事,让人直观感受到历史与当下、与未来的对话。

在这个山顶的遗址放眼远眺,一面是大堡子山遗址,一面是西山遗址,四角坪地处中心点。三点一线,遥相呼应,架构起礼县秦文化遗址的三大区块。

站在四角坪遗址环顾四野,翠峰环抱,天幕低垂,仿佛触手可及,这里宛如宇宙中心。

四角坪遗址位于礼县四格子山顶,距离礼县县城2.5公里,面积约2.8万平方米,入选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四角坪遗址是首次发现的规模宏大、格局规整的秦代大型建筑。

四角坪遗址全景

四角坪遗址以建筑遗存为主,在遗址中出土了大量建筑构件,采集较为完整的瓦当30余件,筒瓦板瓦(含残破)500余件。

该建筑的宏大与独特,是继宗庙建筑、畤祭建筑之外的又一种秦祭祀建筑形式,深刻影响了汉代德阳庙、王莽九庙甚至后来天坛、地坛的建筑风貌,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具有极强的礼仪性。

四角坪遗址发掘现场

夕阳为夯土镀上金边,远处翠峰如屏,将这片遗址衬得愈发肃穆。

四角坪的每一粒尘土,都藏着秦人的雄心——在祖先肇基之地,以天地为幕,用建筑写就统一的宣言。

山风再起,吹散了历史的迷雾,却吹不散坪上凝结的帝国气魄。

甘肃秦文化博物馆

在礼县的秦人广场,坐落着一座古朴典雅的仿秦汉式宫殿建筑——甘肃秦文化博物馆。


甘肃秦文化博物馆

它宛如一座时光宝盒,珍藏着秦人从崛起至辉煌的千年记忆。

踏入博物馆,仿佛穿越时空隧道,走进大秦帝国的风云岁月。

博物馆的展厅,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历史画卷。

古朴典雅、雄浑壮观的先秦风格扑面而来,依托五千余件丰富的出土文物,向世人重现了早期秦人那段恢弘壮阔的历史。

博物馆以收藏和展示早期秦文化文物为主,现收藏有各类文物七千余件/套,一级文物近150件,二三级文物超过800件。


甘肃秦文化博物馆一角

在这里,领略一个王朝的文明印记,聆听编磬鸣幽,让两千年前的古礼庄重穿透时空。

每一件文物背后都承载着一段历史,游览在甘肃秦文化博物馆,踩着记忆的脚印,追本溯源,秦人恢宏的历史脉络更加清晰。


甘肃秦文化博物馆部分文物

当走出博物馆时,指尖似仍留着文物的余温,心中已载满大秦的风骨,这份跨越千年的文化共鸣,终将化作华夏文明赓续相传的力量。

甘肃秦文化博物馆从不是冰冷的文物陈列室,它是大秦文明的“活态载体”——那些青铜器上的纹路里藏着秦人拓土的雄心,彩陶瓶的釉色中凝着先民耕作的温度,每一件展品都是一把钥匙,为我们打开通往西垂故地的门。

礼县的历史从不是封存在典籍里的文字,而是融在山水间、活在烟火里的血脉,当暮色漫过祁山,夕阳为夯土遗址镀上金边,你会读懂,这里的每一粒尘土,都在诉说着华夏文明的源流悠长,这里的每一阵风,都在传递着千年故地的生生不息。


来源:陇南发布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5

标签:历史   礼县   甘肃   千年   遗址   博物馆   文物   建筑   夯土   金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