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毁三观的“富人吃大象粪便”事件,揭露了一种新型智商税

你吃过粪便吗?

你肯定没吃过,但有钱人爱吃...

这两天,上海一人均近4000元的生态融合料理餐厅火了。

这家餐厅推出了一道名为“鲜花插在香粪上”的甜品——

原料是消毒烘干后碾碎的大象粪便。

商家宣称大象粪便经过“高温杀菌”,放心吃,没问题。

有网友好奇地问:大象粑粑什么味道?

还真有网友去这家餐厅吃过,表示没有明显味道。

“做成了饼干,其实约等于发酵后的草干。”

更离谱的是,餐厅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想来他们餐厅吃饭的客人很多,需要提前预约。

价格为3888元一位,不含酒水,各色菜品通过滑动式桌板传递。

看到这里的时候,真的有点绷不住了。

大象粪便制成甜品,餐厅人均3888,居然还供不应求???

一时不知道是我见识少了,还是这个世界太颠了。

难怪会有网友吐槽:

“我原先以为“xxx1888卖给上海人”只是一个梗,没想到还是真的。”

这家料理餐厅上了热搜后,有专家指出:

“即便大象粪便经过“高温杀菌”,但哺乳动物粪便中可能残留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卵,难以完全消除。”

花天价吃了大象粪便制作的甜品,里面还可能残留寄生虫卵,真不知道这群人是怎么想的。

据新闻报道,大象粪便甜品的两位创始人来自布朗族和法国。

啊这…

两位创始人这是把消费者当成日本人,往死里整啊!

这样荒诞的事情,并非孤例。

还记得上个月闹得沸沸扬扬的“480元半只鸡”事件吗?

也是发生在上海。

上海某高级餐厅,服务员将一盘价值480元的菜品端上餐桌。

里面只有半只鸡。

顾客问为什么半只鸡卖这么贵,服务员声称这只鸡是“喝牛奶、听音乐长大的”。

顾客觉得离谱,质问服务员是不是真的。

服务员支支吾吾:“供应商说是这样养的…”

顾客忍无可忍地说:

“你卖480元半只鸡我可以接受,但你不能忽悠我,把我的智商按在地上摩擦。”

他不满的点在于,你菜品卖480,还是明码标价,这没有问题。

但不能在我问你为什么半只鸡卖这个价的时候,你编出一套听上去就不靠谱的溢价故事来欺骗消费者。

有钱人是有钱,但不是傻子。

这段对话被拍下后迅速引爆网络,评论区炸开了锅:

“鸡听了音乐就能溢价十倍?”

“牛奶喂鸡不怕它乳糖不耐?”

有去这家餐厅吃过的网友表示:

“说这鸡是听着音乐喝着牛奶长大的,我是广东人,天天在家吃鸡,还不如家里的鸡好吃。”

更荒诞的是,商家所谓的“科学养殖”很快被官方打脸:

“鸟类几乎不产生分解牛奶糖分的乳糖酶。过度进食牛奶,不但无法被消化吸收,还会让小鸡营养不良。”

餐厅有自主定价的权利,但你不能把顾客当傻子哄啊。

看到这里的时候,我们不禁要问:

这些天价菜品,究竟是物有所值的体验,还是资本精心编织的“智商税”骗局?





当你来到上海,就会发现花钱像呼吸一样简单。

普普通通的一份炒饭,放到高档餐厅可以卖到258一份。

有人在西餐厅里点了一份卖相很漂亮的饭。

盘子上铺了一层比纸还薄的虾肉,点缀一些菜叶子。

不够塞牙缝的分量,你猜多少钱一份?

138元!

有上海网友,晒出自己点的一份“冰灼牛舌”。

店员用昆布汤煮一片牛舌,冰块降温后配酱汁,4片售价258元。

还有一份点缀了巧克力碎披萨,价格:400元。

配的文案是:谁懂这一个400块披萨的含金量啊!

你懂吗,反正我是不懂。

一盘莴笋,只有6片,售价98元。

后厨怕是数完后,笑了一个小时才端上来吧?

还有被包装成很高级的茶叶蛋:

1288元一个,还供不应求。

请问1288元的蛋和2块钱一个的有什么区别?

再来看一看这份农家乐菜单,炒农家鸡蛋1800元一盘,你会发现贫穷真是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

还有所谓的“情绪价值”、“仪式感通胀”…

通过复杂流程(如绕餐厅两圈、滑轨传菜)制造稀缺感,把顾客忽悠的一愣一愣的,迷迷糊糊就下了单。

想要卖出天价,就要学会专业术语和摆盘。

有网友犀利地总结了贵价摆盘的公式:

“盘要大,量要小,空的地方放根草。

抹点酱,撒点渣,卖个怨种八千八。”

越贵越买,越卖越贵。

这可能就是商家和部分消费者的双向奔赴吧。





有人会说,卖的贵有贵的道理,毕竟成本和人工还有房租,都是一笔费用。

实际上,卖的贵不是因为这些菜品值这个价,而是一些商家深谙信息差。

就好比冷冻慕斯蛋糕进货价45元,解冻后卖298元。

还有速食螺蛳粉,加入海鲜就可以卖到400元一份。

网友表示:商家含泪赚了三百多。

再比如,用玄学包装廉价食材。

咖啡,你不能只叫咖啡。

你要叫“索菲亚庄园咖啡”,换了名字后,就可以卖到1800元一杯。

还有“古法窖藏白粥”。

10元一碗的白粥,因“陶罐保温6小时”,就可以卖到上百元一份。

还有外滩江景溢价。

某餐厅的 “椒麻鲜青笋” 因窗外黄浦江景,价格飙升300%,而食材成本不足售价的5%。

日料店,更是预制菜的重灾区。

常见的那些小甜品、芥末章鱼、螺肉、刺身…

只要你给这些有钱人一个花钱的理由,他们就能心甘情愿买单。

经济学中的“凡勃仑效应”揭示:

商品价格越高,越能彰显消费者地位。

商家通过“贵=好”的集体潜意识,将普通食材点石成金。

就好比1800元的“索菲亚庄园咖啡”、378元的“日式烧鸟”、458元半只鸡…

最离谱的当属大象粪便制成甜品,这家餐厅还人均4000元。

本质是让有钱人通过消费“伪稀缺品”,证明自己属于“高级圈层”。

却不知自己在无形之间支付了智商税,阶级也并没有因此而提升。

当顾客质问“鸡是否真的听音乐喝牛奶”时,他撕开的不仅是商家的谎言,更是消费主义的虚伪面纱。

试想一下,如果有一天“人均4000元”成为上海餐饮新标杆,当食物不再是果腹之物,而是焦虑的载体时,我们普通人又该如何应对?

在上海,花钱或许像呼吸一样简单。

但真正的“奢侈”,是具备在这物欲横流中,始终坚守独立思考的能力。

希望普通人都能够做到,不盲目跟风那些所谓 “高端餐饮” 叙事、不被商家天花乱坠营销所迷惑,更具有敢于对荒诞消费现象说 “不” 的勇气。

因为食物的本质是抚慰人心,而非切割阶级。

当食物成为阶级符号,失去的不仅是金钱,更是定义价值的权利。

当上海人均4千餐厅甜品是大象粪便、480元半只鸡的闹剧落幕,我们期待一个更真诚的餐饮时代:

那里没有皇帝的新衣,只有食物的本味与人心的共鸣。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15

标签:粪便   索菲亚   大象   上海   溢价   甜品   富人   智商   顾客   餐厅   商家   事件   美食   网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