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龙山2025-10-28 16:50:55

23年前
里耶古城一口深井里
近3.8万枚秦简重见天日
简牍完好如初
颜色字迹都很清晰
改写了中国秦朝历史
今天
我们与发现它们的考古人
以及想让它们“活”起来的博物馆人
聊了聊过去和未来

这是一场穿越2200年的对话
一起来听里耶秦简的故事



一新体验①
井下的“历史冰箱”
“简牍杂乱无序地掺杂在淤泥中,只能靠双手去挖掘。”
——银发苍苍的龙京沙
微信名叫“玩泥者”
至今难忘2002年那个夏天
湘西里耶古城的酉水河畔
一口17米深的古井
如同一台巨大的“历史冰箱”
将近3.8万枚秦简密封保存至今
正是考古工作者的努力
才让这批国宝重见天日


二 给秦简“美容”的科学家
“太漂亮了!连竹子背面的青色都能还原!”
——方北松团队在脱色成功时惊叹
简牍出土后遇空气氧化变黑
字迹瞬间模糊
方北松团队历经上百次实验
最终锁定 “连二亚硫酸钠”
成功让秦简恢复竹木本色
其后
又创新性地用 “十六醇”
置换水分子
为糟朽的简牍注入“骨骼”
解决了世界性难题


三 简上的“秦朝朋友圈”
在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馆员
里耶古城(秦简)博物馆
特聘专家张春龙的释读下
秦代迁陵县的“朋友圈”鲜活起来
官吏吃饭要刷“餐卡”
邮差们承载着传递
“迁陵以邮行洞庭”的使命
一枚记载了乘法口诀的秦简
更是将我们熟悉的“九九歌”
实物证据提前了600多年



四 数字时代的“简牍永生”
研讨会上
文博专家与科技先锋
共议“破圈”之道
修复好的秦简可以通过高精度三维建模
转化为数字资产
AI技术能自动识别简牍文字
加速释读
曾经深埋井下的档案
将在数字世界获得永生






从徒手挖掘到AI赋能
这是一代代文博工作者与时间的赛跑
保护、研究、活化
每一步都凝聚着匠心与智慧
转发此文
向让历史重生的守护者致敬!
声明:本公众号所发表内容均注明来源;若来源不详(无法查证版权或未注明出处的)将标明:来源于网络,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谢谢!

来源|龙山融媒
编辑|蒋 慧
审核|初审 蒋 慧 复审 周 娇 终审 张 军
美丽乡村•我的村:农旅融合趟出乡村振兴“明星”路
更新时间:2025-10-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