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轮胎价格崩盘!

如果轮胎出口变难会怎么样?

转内销后,谁会买单?

恐怕除了消费者会笑,经销商,轮胎厂(包括外资轮胎厂)都会哭成一片。

为啥?低价战争可能因为出口的波动继续升级。外资轮胎企业曾经在中国TBR市场的噩梦可能会在PCR市场重新上演。


轮胎市场即将开启价格踩踏

价格战升级绝非一时妄言。2008年轮胎特保案后,中国轮胎连续三年被找茬儿后,大量本应用于出口的轮胎开始在国内辗转销售。中国轮胎市场也是从2009年开始,经历了第一轮的价格洗牌。


当时受制造技术掣肘,外资轮胎企业仍然把控着价格变化主脉络,但是也是从那时候开始,中国卡车胎市场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一步步拉低轮胎均价。十年后,卡车胎(甚至是22.5寸的卡车胎)价格已经跌落至最低600元一条。而这还是在天然橡胶价格突破每吨19000元的2024年。

轮胎特保案和后续十年中的高税率,除了重创了部分中国轮胎企业的出口销售,也造成了中国轮胎出口转内销,调低产品价格出货引发的严酷轮胎价格战。

价格战之下,轮胎利润被压得越来越低,加之中国轮胎企业制造工艺水平不断提高,中国卡车胎已经能完全满足运输性能需求,因此在中国市场卡车胎的销售博弈中,中国轮胎企业拿到了制胜点。外资企业从中国卡车轮胎市场的低价战中被洗牌出局。

而17年前的事情现在再度上演,中国轮胎企业国内产能甚至可能遭受50%的税率。

本来就只有卡车胎还能进入美国轮胎进口市场前十的产品,或许会因为50%的费用而与乘用车轮胎产品一样因不再具有价格竞争力而跌出榜单。卖不到美国去,非洲和南美又消化不了这些出口量的时候,大概率轮胎企业会把这些原本出口的轮胎转回国内销售。

2024年中国卡车胎出口到美国的数量约94万条,这些轮胎如果回流到国内市场,更多的市场供应下新一波价格战已经注定。然而你以为只会增加100万条的供应吗?事实上,可能更多。


东南亚轮胎供应回流,加剧价格战

别忘了4月开始要缴纳高额税费的还有东南亚的轮胎厂。泰国36%,越南46%,柬埔寨49%——可都不低。

而欧洲正在尝试协商0关税,如果协商成功,东南亚轮胎厂的价格优势也没了。如果这些轮胎厂因为销量受到影响,而开始琢磨着进入中国市场,只能说,这供应量可不是一般地多。

2024年,泰国、越南和柬埔寨共对美国出口了1134万条卡车胎和超过5200万条乘用车轮胎。如果这些轮胎出口因为关税受到影响,中国轮胎企业在这里搭建的产能,恐怕也要靠国内市场消耗。

这些东南亚的轮胎产品往往来自于国内头部企业,质量和性能可以肯定的是具有足够的优势。如果最终这些轮胎最终涌回中国市场参与竞争,那么谁会瑟瑟发抖?中国的中小规模轮胎厂。

品牌认同力低的他们想要与头部企业的数千万轮胎供应相抗衡,只能依赖价格战。

事实上在过去五年,国内市场需求增长缓慢,中国轮胎企业都是靠高利润的海外市场拉动业绩增长。而当出口出现波动,海外需求量将媂,产品竞争力较低的轮胎企业只能依靠低价竞争。

不过与2024年相比,对于低价竞争,中小型轮胎企业并非完全没有信心。


成本压力下滑,企业价格战开始铺垫

虽然2025年天然橡胶、合成橡胶价格还在高位,但是相比于2024年下半年接近20000元每吨的“魔幻时刻”,中国轮胎工厂还是感到压力小了一些。尤其是进入5月后,橡胶主产地基本进入割胶季,天然橡胶价格大概率会继续下滑。有机构指出,由于关税带来了通胀担忧,轮胎消费很可能走低,因此机构预测未来天然橡胶价格有可能降价6.5%到8%。


原材料的降价将给企业腾出更多“降价促销”空间。而这也将让中小企业“低价抢食”策略实施得更有“底气”。而这种底气可能将给市场带来一场更头疼的混乱。


轮胎价格即将崩盘

2009年到2024年,短短15年,在供应翻十余番,在不间断的价格战中,一条卡车胎的价格从数千元跌落到600元。轮胎人体验了从轮胎生意超过10%的净利润,到毛利率不足5%的生意大滑坡。



而进入2025年4月,当接到震惊全球的“收费讯息”后,还算赚钱的乘用车轮胎业务似乎也走到了属于它们的“炼狱15年”。毕竟在过去五年间,受销量和利润驱使,中国轮胎企业增加最多的就是乘用车轮胎产能。而卡车胎目前的价格已是降无可降,只剩下乘用车轮胎等待崩盘。

而这也是为何外资轮胎企业可能感觉到噩梦重现。


持续重创,挤压外资生存空间

2021年到2024年陆续退出中国卡车胎竞争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利润维持策略让他们无法参与到价格战中。当然,卡车司机更注重价格的需求,也是让卡车胎替换市场陷入长期价格战的原因之一。

在乘用车轮胎市场,车主对于价格的需求没有过分看重,多数车主更信赖配套品牌而为外资轮胎企业留下了一定的生存空间。但需要注意的是,运营车司机作为乘用车轮胎替换市场的消费主力之一,他们的轮胎消费也在有意无意间将乘用车轮胎替换市场卷入“前所未有”的价格战。

如果中国轮胎企业卷回国内市场,东南亚轮胎产品也向中国出口,外资轮胎企业还能在中国乘用车轮胎市场坚持多久,其市场份额还能压缩到何种地步,目前真的不好评判。

总之,在即将到来的价格战中,虽然所有轮胎企业都会受伤,但是外资轮胎企业可能受伤更深。


加速洗牌,中国轮胎开启重塑

不过,价格战永远不是轮胎企业发展该走的道路。价格战最终导致的不仅是利润被磨平,还会彻底破坏轮胎市场的秩序。轮胎企业的发展不应该是永远围绕着“薄利多销”打转,质价比永远不应该是轮胎产品的唯一优势。

这样的启示2009年中国轮胎企业看到过一次——受到了启发的部分中国轮胎企业在阵痛过后,用了不短的时间实施了全球布局和产能升级的转型策略,而后快速地崛起进入了全球前30,前20,甚至前10的队列。他们的价值观都是为市场提供更好的轮胎。

我们有理由相信,素来善学习,善筹谋的中国轮胎企业,也能在这场危机中找到出路,完成新一轮升级······


来源:轮胎商业

免责声明: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我们对文中观点持中立态度,本文仅供参考、交流。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和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声明: 本文图片来源于版权方,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公司、组织、个人未经版权方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16

标签:轮胎   轮胎厂   价格   东南亚   卡车   价格战   中国   外资   财经   全球   市场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