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编辑 来科点谱
«——【·前言·】——»
一声震耳巨响击碎了全球半导体领域的平静,中国自主研发的光刻机成功落地,这个曾被西方嗤之为 “痴人说梦” 的领域如今终于照进现实,眼看垄断格局被打破,美荷两国为何迫不及待地公开谴责?

过去西方主流舆论里总带着一种优越感,觉得中国在尖端半导体设备上,至少比他们落后几十年,这种想法让很多西方人觉得不用怕,对中国搞封锁只是预防性措施,觉得中国的威胁还很远。
可没想到2023年,上海微电子直接拿出了实实在在的实体产品,一台能稳定支持28纳米工艺的DUV光刻机,这台设备的落地打破了此前行业的观望与质疑。

之前那种抽象的、未来才会有的恐惧,瞬间变成了眼前实实在在的挑战,中国的威胁不再只停留在嘴上,而是变成了能正常运转的机器。
西方的反应特别快,而且配合得很默契,就在上海微电子取得突破的这一年,荷兰政府3月火速宣布,要对先进半导体设备实施新的出口管制。

紧随其后,美商务部也丝毫不留情面,直接将多家中国相关企业列入加强出口管制的 “实体清单”,这波操作还没落下帷幕,美荷等国的联合限制行动就像没完结的连续剧,一波接一波接连上演。
2023年9月1日荷兰针对光刻设备的新规定正式生效,特定型号的DUV光刻系统要运往中国,必须先拿到官方许可,才过一个月美国又给封锁加了新限制,直接把管制范围扩大到相关的软件和技术维护服务。

这场 “围堵” 并没有随着时间减弱,反而越来越严,到了2024年,美国的施压变本加厉,4月华盛顿直接敦促荷兰,要求他们停止为中国境内的敏感设备提供维修服务,目的很明显,就是要断中国的后路。
荷兰也确实撤销过已经授予ASML的部分对华出口许可,9月荷兰进一步收紧政策,扩大了对华光刻机出口的许可要求范围,这一连串密集又精准的动作,形成了严密的政策闭环。

这清楚地表明,西方的策略已经从之前模糊的防范,变成了针对性的 “围堵”,而点燃这一切的导火索正是上海微电子那台曾经被认为不可能出现的光刻机。
SMEE的光刻机作为商品,对市场格局的冲击有两方面,最直接的就是 “进口替代”,当中芯国际这样的国内龙头企业,开始测试国产设备和调整生产线工艺时,就意味着ASML在中国可能拿到的订单慢慢减少。

更关键的是SMEE设备的价格优势,它卖得比进口产品便宜,让国内那些资金不充裕的中小型芯片代工厂看到了机会,这些工厂之前可能因为设备太贵而难以为继,现在终于有了可以尝试、慢慢成长的空间。
但这还不是最核心的影响,更深层的改变是,SMEE的机器让中国这个 “全球最大芯片消费市场” 的议价能力被激活了。

当买家手里有了替代选择,哪怕这个选择还不够完善,卖家的垄断地位也会被动摇,ASML的一份年度财报显示,销售额下滑了20%,这背后中国市场的变化无疑是重要原因。
这种焦虑在ASML高层的话里暴露得很明显,他曾公开说中国自主研发光刻机是在 “破坏产业链”,这话听着好像有理,其实是在担心垄断利润的体系被打破,毕竟,健康的产业链不该是一家企业说了算。

荷兰则陷入了更难的处境,一方面要跟着美国的战略走,维护所谓的 “国家安全”,另一方面又不能忽视中国市场这块大蛋糕。
今年1月荷兰披露的对华敏感货物出口数据被严格管控,能看出他们政策上的纠结,而且年初有报道说,荷兰经济大臣曾想和中方谈判。

传闻中谈判的核心内容很有意思:荷兰希望恢复对中国的设备供应,但前提是让中方停止自主研发光刻机。
这种近乎赤裸裸的 “技术讹诈” 要求彻底暴露了垄断者面对新兴力量挑战时的真实想法,他们真正畏惧的不是公平竞争本身,而是怕失去长期以来牢牢掌控的、制定竞争规则的绝对权力。

面对西方在EUV光刻领域的绝对优势,中国没选择正面抗衡,集中力量攻关28纳米DUV光刻机,这个选择本身就体现了务实的战略考量,是 “非对称竞争” 的典型做法。
中国自主研发的这台机器,战略价值从不在技术参数是否跻身全球顶尖,它的核心意义在于打破长期技术空白,成功实现 “从没有到有” 的关键突破。

我们承认28纳米工艺和前沿的7纳米有技术差距,但这并不影响它的重要性,因为一个现实情况是,全球绝大多数芯片需求根本用不上那么尖端的工艺。
从工业控制、汽车电子到大量消费类产品,28纳米工艺不仅 “够用”,而且是性价比很高的成熟选择,确保这一核心领域的自主可控,就等于为国家的科技和工业体系,搭建了一个可靠、能不断升级的战略后方。

这台实现 “从0到1” 突破的设备是后续发展的基础,以它为起点,更宏大的研发计划正在推进:向上可以通过多重曝光等技术,用DUV设备尝试实现7纳米工艺。
同时还在探索纳米压印、电子束光刻等其他技术路线,寻找超越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围绕这台核心设备,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正在形成和完善。

今年初,哈尔滨工业大学宣布研制出光刻机核心部件,光刻胶、掩膜版等关键配套材料的研发也在加速,据统计全国有300多家企业正积极投入先进光刻技术的研发。
这就是拥有28纳米自主能力的底气,之前传闻谈判中,荷兰提出 “恢复供应换中方停止研发” 的要求,中方能坚决拒绝,正是因为手里有了这张自主牌。

这意味着中国再也不会被 “卡脖子” 的威胁牵制,在科技竞争中拥有了说 “不” 的资本。
美荷拟进一步限制对华合作?美媒爆料:阿斯麦与中方合作面临更严限制——环球网
更新时间:2025-11-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