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为特朗普接近对华出口 H20芯片,英伟达CEO黄仁勋又是高调访华,为中美芯片贸易带来转机。结果这却是美国给中国摆的鸿门宴,中方迅速出手,约谈英伟达,甚至下令国企切割与其合作。
7月中旬,英伟达 CEO 黄仁勋高调访华。他带着特朗普的“善意”,声称愿意加强与中方的芯片合作,尤其是被重新允许出口的 H20 人工智能芯片,引起了许多国内企业的兴趣。
但剧情迅速急转直下——据《华尔街日报》《路透社》等多家媒体爆料,中方有关部门已经紧急通知多家中企,特别是国企及与政府部门有合作背景的企业,立刻停止使用英伟达 H20 芯片,理由是存在“不可控安全风险”。
早在今年初,就有消息称,美方部分势力建议在出口中国的高性能芯片中植入“后门”功能,比如定位、远程关闭、行为监控等手段,以便“在关键时刻一键锁死”,遏制中国 AI 技术进程。
虽然当时这些说法未获美官方确认,但现在看来绝非空穴来风。黄仁勋在访华前曾前往白宫拜访,甚至直接与特朗普沟通芯片合作相关细节。这让人不得不怀疑:此次的“解禁”,真的是科技交流,还是美国设计好的一场“局”?
面对美方的“合作提议”,中方展现出极高的警觉和效率。7月底,网信办等相关部门约谈了英伟达,并要求其就 H20 芯片的安全问题提交完整的书面自证材料。
然而,英伟达并未提交任何实质性技术资料,仅通过媒体发布声明,否认芯片存在“远程控制”“后门”等功能。面对如此“口头回应”,中方并不买账,人民日报随后直接点名英伟达“罔顾信任、不肯配合”,并警告其若不配合将面临更大后果。
更加耐人寻味的是,美媒还揭露,英伟达此次对华芯片销售的部分收益(高达15%)需按规定上交给美国财政部作为“出口对价”。这意味着美方早已在这场交易中设下伏笔,一旦芯片出现问题,责任在英伟达,美方却可全身而退,稳赚不赔。
回过头来看,这次芯片“解禁”,更像是美国递过来的一颗“糖衣炮弹”。特朗普一边说着欢迎中方采购芯片,一边却在背后设置技术限制和利益分成机制,还可能暗藏控制手段。这种“合作”,本质上根本不是公平交易,而是赤裸裸的技术绑架与政治算计。
对中方而言,如果掉以轻心,不仅会在AI、芯片核心领域陷入依赖,还可能在关键时刻遭遇“断供”甚至“技术锁死”的危险。
面对中方要求提交安全说明,英伟达始终没有给出实质性材料,这是最令人疑虑的地方。一个真正有底气的企业,在被质疑时理应第一时间用技术数据说话。可英伟达偏偏选择拖延、回避、声明模糊,这无疑让“芯片有猫腻”的质疑更加合理。
换句话说,如果英伟达真无问题,为什么不敢堂堂正正拿出证据来洗清自己?
中国过去在科技领域吃过太多亏,曾被断供芯片、屏蔽算法、切断供应链,正因为如此,当前国家在关键领域才愈发谨慎。这次对英伟达 H20 芯片的迅速反制,体现出国家对科技安全问题的高度重视和成熟判断,及时踩下刹车,避免更大的被动。
正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国家安全容不得半点侥幸。
可以预见,英伟达这波操作后,即便未来想重新打入中国市场,恐怕难度只会更大。不仅是H20芯片本身,连带着整个美系芯片的可信度都被打了折扣。中方企业未来将更加倾向国产芯片或非美供应链,这是一次市场信任的系统性坍塌。
对于英伟达来说,这场“聪明的计划”可能反倒成了“赔了夫人又折兵”的败笔。
这次芯片风波给中国敲响了一记警钟:技术命脉不能拱手让人。想要在全球科技博弈中站稳脚跟,靠引进、靠妥协是行不通的,只有加快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才能真正做到“不怕封锁、不怕讹诈、不怕暗算”。
华为“麒麟芯片”的回归就是一个典型案例——技术要靠自己拼出来,不是求出来的。
英伟达 H20 芯片事件,表面上看是一场“合作谈判”,实际上却是一场“技术围猎”。中方这次之所以能快速识破、果断处理,是因为我们早已从一次次教训中学会了警醒。
无论是芯片、AI,还是操作系统和算法,中国要走自主可控的科技发展之路,就必须认清一个现实:美方从未放弃对中国高科技的遏制企图。合作可以有,但必须是对等的、安全的、清白的合作。
最后想说,今天的我们,不再是十年前那个什么都要靠进口的中国。今天的中国,正是在挫折中成长,在打压中崛起。
更新时间:2025-08-1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