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夏天,就会有好多蚊子、苍蝇,我们家是一楼,更是发愁,因为院子外面有一棵杏树,虫子多。有时候在院子里晾衣服,上面都有虫子。
这些虫子基本都会产卵,如果不及时清理,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所以,现在我们都不会在院子里晾晒被子、衣服了。
我们家的这种虫子,杀伤力还不算大。有一种比普通蚊虫更毒的虫子,叫作——蜱虫,它只要叮咬到人体,就会像小草一样,慢慢在体内生长,每年都有因为被蜱虫叮咬的人去世。
经常刷手机看到,有人因为被蜱虫叮咬,最后离开的。说真的,每看一次,痛心一次。
看到一则网友发的消息,说家里的亲属因为被蜱虫咬后感染去世了。刚开始以为是普通感冒,吃了退烧药,后来双腿抖动,整个人都站不住了,送去医院直接推进ICU,抢救两天后离开了。
网友说,亲属经常在农村种菜,家里还有两只狗,但不知道到底是在哪里被蜱虫咬的。如果当时早点送去医院,或许也不会有这么严重的后果了。
还有一位杭州市民爬山时被蜱虫咬伤,引发严重的感染,住院26天才好转。
你看,及时救治还是很有希望的。就怕有些错误的处理方式,可能会延误病情。
武汉的杨女士发帖称,自家1岁的孩子在草丛中玩耍,结果胳膊被蜱虫叮咬了。刚开始家里人还认为,这就是个草虫子,用烟头烫一下,或者火烧一下就行了。
杨女士觉得,这种做法一点都不科学,万一刺激一下,蜱虫钻进去了怎么办?在她的坚持下,孩子被送到了医院,还好没有生命危险。
送到医院后,处理了将近10分钟,孩子一直哭。医生用酒精闷在蜱虫上,想用棉签取出来,但蜱虫已经深入到皮肤内,最后用注射器把周围皮肤都挑破,才把蜱虫取出来。
开医嘱的时候,医生了解了整件事的过程后,夸赞杨女士做得对。正是因为她的两次拒绝,让孩子的生命健康得到了保障。
这也给我们不太了解的家长提了个醒,遇到蜱虫叮咬,一定要避开这两个处理误区,别让自己的无知,对孩子造成更大伤害。
武汉市第六医院相关负责医生坦言,每年3月起,是蜱虫病的高发期。以前门诊很少见,现在养宠物的多了,再加上科普多,大家慢慢注意到了这个问题。
蜱虫是一种体积很小的蛛形纲蜱螨亚纲蜱总科的节肢动物寄生物,它的生存方式是以吸食血液为生。不吸血有米粒大小,吸血后,像指甲盖大小。一般出没在草丛、植物或者动物身上。
如果孩子被蜱虫叮咬了,怎么处理?分三步。可以在去医院的路上,或者家里简单处理后再送去医院。
第一步:涂抹酒精或凡士林
把高浓度酒精或凡士林涂抹在蜱虫身上,让它自己爬出来,如果不出来,再继续第二步。
第二步:用小镊子夹
用小镊子夹住皮肤和蜱虫连接的部位,尽可能夹住蜱虫的头部,慢慢垂直拔出来。
如果蜱虫已经被麻醉了,身体相对柔软,拔出也会轻松一些。但也要注意,别太用力,避免扯断。
第三步:注意观察
观察孩子有没有发烧、呕吐或者不舒服的状况,发现后马上送去医院。
记得去医院带上取出的蜱虫,方便医生做相关检查。
平时如何做好防蜱虫叮咬呢?
医生给出的建议是,夏天少带孩子去草丛、杂草多的地方,养宠物的定期做好清洁,打好疫苗。
如果必须去,记得穿浅色的长裤长袖,并且把裤腿塞到袜子里,避免被蜱虫叮咬。
郊游或露营的时候,记得1~2小时喷一下驱虫液,外出回来后,记得做全身检查,避免被叮咬到了不自知。
凌晨妈妈来叨叨:
生命健康大于一切,在面对蜱虫叮咬问题上,家长别太过度惊慌,认真看完这篇内容,做好相关功课,外出做好防护准备,有不适感,马上就医哦!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更新时间:2025-07-0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