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答疑家长的问题中,也对我自己做了一次复盘与觉察。
得到一个结论:
不再操心孩子学习,也不再劝不动时急到崩溃,一点用没用。与其千方百计卷孩子,不如多花点时间卷自己。
当自己又平静又温和,内心有力量时,再面对不学习和不太努力的孩子时,也能做到心平气和与心无波澜。
我跟这位家长早期的教育方式相似,都是包办很多,对孩子要求也很高,孩子成绩也不错。
而且跟孩子爆发的矛盾点都是因为手机和学习,有时是因为学习习惯,有时是因为学习成绩不达预期,有时是因为孩子学习态度不够敬畏。
对孩子很多地方都不太满意,比如:
既贪玩沉不下心学习,吃不了学习的苦,又接受不了自己成绩比别人差;
一到放假就想玩,不想写作业,然而看着别人都在卷,自己又荒废了时光,又很崩溃和焦虑,充满了内疚与自责;
明明知道自己要努力,但总是只停留在口头上,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行动力;
遇到不满意和自己做不到的情况,很容易拿家长当背锅侠,对家长说话很任性和不客气。
这让家长又生气又失望,怎么是这样一个孩子呢?自己吃不了学习的苦,还想比别人强,没有学习努力的过程,还想成绩要超过别人,当比不过别人时,脾气还很大。
既要快乐,又要结果,还要不能输给别人。
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主要原因还是早期家庭教育中,家长给自己挖下了一个大坑:
家长对孩子一直是有着高期待与高标准,慢慢内化成了孩子对自我的标准。
另外就是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一直采用的是强大的外驱力,推着孩子一点点前进。
在孩子尚小的时候,拖动和推动学习,还能起到应有的作用,但到了青春期后,随着孩子的意识觉醒与自主萌芽的产生。
孩子就想要摆脱父母的控制与要求,不再想被管了。
但此时有一个问题是,孩子既有对自己的高要求,又无法自律,还吃不了太多的苦。
而且在抗拒父母管理与监督的情况下,孩子势必会放飞自我。哪怕计划得好好,但执行力也会大打折扣。
这会让父母产生忧惧之心:
我也知道要对孩子课题分离,也知道要对孩子放手,但放手之后孩子并没有做好啊,而且还有下滑的态势。
我相信家长的担心都是真实存在的,孩子的确做不到自律,也的确做不到计划的落地。
一是因为孩子一直都是在父母的外驱力之下成长的,缺乏内驱力,也没有明确的目标。要么目标很高,要么想赢的心很强,但没有一个持久的长期目标。
二是孩子被父母保护和包办太多,独立自主的能力与吃苦能力并没有培养,所以在被父母真的放手之后,是随波逐流的。
当孩子不符合家长预期之后,家长最多的感受就是:
对孩子生气和失望。孩说不让管,就不管,但不管你也没做好啊,没做好也就算了,孩子脾气还不小。
我家孩子有时候也会这样,而我自己也会因为卷不动孩子,或者想让孩子留校被拒而生气和失望,觉得孩子都高三了,咋还能这么懒散,还不愿意多吃一点学习的苦。
失望之下,必然会产生焦虑,焦虑之下必然会不满,不满之下必定会爆发,爆发之后必然会激起孩子的防御与反抗之心。
这时就会出现卷不动,劝了不听,说了无用,陷入非常进退两难的境地。
不管吧,时间不等人,管吧,实在薅不动,还把自己气得冒烟。
陷入情绪的桎梏时,是最煎熬的,想管又管不了,管不了又失望和恼火时,不仅会给孩子一些负反馈,同时也会让家长的心堵得不透气。
后退一步觉察,这时家长要做的是一个新的自我修炼课题:
在孩子完全不学习时,也要做到接纳与平和。
这很难做到,但有时不得不去练习这个课题,尤其是对高三的孩子来说,父母能帮的已经很少很少了。
孩子有自己的独立意识,也有自己的想法,不能靠外驱力就能自律和自控的。
而家长更好的做法,是放弃操心学习,放弃改变孩子的执念,卷不动孩子时,多去卷自己。
卷自己的心理韧性,卷自己的情绪稳定,卷自己的正念思维,卷自己的心态平和与松弛感。不慌不忙,平稳度过,不帮倒忙,才是高三家长最应该为孩子操心的事情。
更新时间:2025-10-1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