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思前想后,最后还是打了退堂鼓,没敢跟中国“再战一场”

8月,全球经济与地缘政治局势进入新一轮动荡。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中期展望报告显示,全球原油流通量较2024年同期上涨8.2%,亚洲新兴经济体对俄油需求增长显著。在这一背景下,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对外政策上频频摇摆,特别是在是否对中国就购买俄罗斯能源实施制裁的问题上,表现出罕见的谨慎与犹豫。

印度成为“试验田”,特朗普关税战术再升级

7月中旬,特朗普公开警告,如果50天内俄乌冲突未见缓解,将对所有购买俄罗斯石油的国家征收高达100%的惩罚性关税。8月初,特朗普签署行政令,针对印度进口俄罗斯原油的行为,正式加征25%关税。

印度外交部立刻做出回应,强调自身能源布局完全基于国家利益,并质疑美国的“双重标准”。新德里方面援引美国商务部数据,指出美方在俄乌冲突期间依然大规模进口俄罗斯核工业原材料和贵金属。

IEA数据显示,上半年,印度自俄罗斯进口原油总量占其进口总额的44%,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俄罗斯原油买家。印度的“转口贸易”模式也引发西方国家担忧,即大量进口俄油后经由新加坡、阿联酋等地出口至欧美市场,部分原油“洗白”再流入美国本土。

特朗普政府对印度的制裁更像是一次试探,不仅考验印度的战略自主,也在为中美之间的更大博弈预设底线。

特朗普对中国的“模糊战略”与现实考量

与对印度的高调制裁不同,特朗普在是否对中国加征新一轮关税的问题上表现出极强的谨慎。白宫内部知情人士披露,特朗普多次征询国家安全团队和财政部意见,担心对中国采取严厉制裁措施将直接冲击全球供应链,进而影响美国国内通胀和就业形势

7月,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4.1%,创两年来新高。美联储官员公开警告,过度贸易摩擦将导致能源与消费品价格上涨,影响民众生活成本。美国全国制造业协会(NAM)发布的调查显示,75%的美企担忧中美贸易关系再度恶化会导致订单流失和原材料短缺。

在瑞典经贸会谈期间,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明确对中方表示,美方无意侵犯中国主权,但希望中国在能源采购上“展现更多合作意愿”。中方代表则重申,中国将坚定维护自身能源安全,不接受外部干涉。

特朗普在记者会上被问及是否有计划对中国加征关税时,惯常地以“有可能”搪塞,既未承诺,也未否定,为后续操作留下极大回旋空间。这一“模糊战略”既是其谈判技巧,也是现实压力下的无奈选择。

经济民族主义面临挑战

美国“经济民族主义”政策在全球范围内引发连锁反应。新德里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的最新报告指出,印度在美方压力下,已启动与俄罗斯的本币结算机制,减少美元依赖。罗斯能源出口结构也随之调整,更多资源流向亚洲市场。

印度不仅威胁对美农产品加征报复性关税,还可能加快与中东、东南亚国家的能源合作步伐。7月,印度与阿联酋签署新的原油长期供应协议,并在孟买港口建设储油基地,以提升战略能源储备能力。

全球能源价格受多重因素影响,自5月以来,布伦特原油价格已累计上涨12%,部分亚洲国家国内油价涨幅更高。中国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中国原油进口量同比增长6.3%,进口来源地多元分散,俄罗斯、沙特、巴西等国均为主要供应方。

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分析认为,特朗普若对中国实施制裁,将加速全球能源供应链重组,亚太区域内“去美元化”趋势增强。这一变化不仅损害美国全球金融主导地位,也为中国与南亚、中东等国家深化合作提供新机遇。

中美印三角关系重构

美印关系正经历根本性转变。美国国务院7月发布的声明中,已将“战略伙伴”表述调整为“利益竞争者”。印度方面则公开表示,所有与俄罗斯的能源与军火合作均为长期协议,不会因外部压力轻易改变。

贸易战的阴影下,2024年美印双边贸易额高达1288亿美元,上半年因关税摩擦已出现下滑趋势。多边安全合作(如“马拉巴尔”联合军演、情报共享等)效率下降,印度对美信任度降低,南亚安全格局出现不确定性。

中国在应对美方制裁威胁上,继续坚持“以我为主”,通过多边渠道主动布局。中方多次强调,妥协换不来尊重,只有坚决反制错误做法,才能最大程度维护国家利益。8月,中国商务部发布新规,进一步优化关键能源产品进口管理,保障国内市场稳定。

斯德哥尔摩谈判虽未取得重大突破,却为中美之间的危机管控建立了更高层次的沟通机制。多家国际评级机构在报告中指出,中美关系虽处于僵持状态,但双方均未冒然升级对抗,更多是在复杂博弈中寻求平衡。

全球市场进入“多极碰撞”时代

美国对外政策的多重摇摆,直接推动全球秩序加速裂变。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8月发布的评估报告认为,2025年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指数达到历史高位。亚洲新兴经济体的战略自主性大幅提升,拉美和非洲国家在能源、粮食贸易中的议价能力增强。

俄乌冲突未见解决迹象,俄欧能源对抗持续升级。欧洲国家加速向绿色能源转型,7月德国风电与光伏发电量首次超过天然气发电。全球能源市场的供需关系因此更加复杂,任何大国政策调整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美国国内也面临战略焦虑,学界和业界争论是否应继续以关税为主要外交工具。部分参议员呼吁更理性地处理与中国的经贸关系,避免重演2018-2021年贸易战的恶性循环。美国农产品协会和高科技产业联合会则敦促白宫优先维护全球供应链稳定,防止美企在海外市场份额进一步流失。

参考资料:

环球时报:2025-08-07 10:05·:美国发生政治风波!特朗普表态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9

标签:财经   堂鼓   思前想后   中国   印度   美国   能源   俄罗斯   关税   全球   原油   中美   战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