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辽宁不少家长的朋友圈被一条消息刷屏了——“今年秋天上幼儿园,可能不用交保教费了!”没错,从2025年秋季学期开始,辽宁要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家里有3-6岁娃的家长,这回真能省下一笔不小的开支。
作为民生领域的“关键小事”,学前教育一直是家长们的心头牵挂。过去几年,“入园贵”问题让不少普通家庭犯了难:公办园名额紧俏,抢不到;民办园学费高,一年动辄大几万,压力山大。这次辽宁出台的《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实施方案》,正是瞄准了家长的“痛点”,用真金白银的政策红包,给大家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第一笔账:今年秋天就能省,公办、民办都有份
政策最实在的地方,就是“马上能落地”。从2025年9月新学年开始,辽宁的家长就能切切实实感受到变化。具体怎么免?分两种情况:
如果是孩子在公办幼儿园读小班(也就是学前一年),那从今年秋天起,保育教育费(俗称“保教费”)直接全免。举个例子,沈阳某区公办园的保教费标准是每月1000元(不含伙食费、住宿费等额外费用),那么一年下来,家长能省1.2万元。如果是大连某县公办园,保教费每月800元,一年就是9600元。
如果孩子在民办幼儿园就读,也不亏。政策明确规定,只要是教育部门批准的正规民办园,孩子的保教费将“参照当地同类型公办园的标准”减免。比如,当地公办园一年免1.2万元,而孩子上的民办园一年收2万元(同样不含额外费用),那么家长只需要交2万-1.2万=8000元就行,剩下的4000元由财政“买单”。当然,如果民办园本身收费比公办园低(比如有些普惠性民办园定价接近公办),那就按实际收费标准免,该省的一分都不会少。
这里要划个重点:政策里说的“保教费”不包括伙食费、住宿费、杂费等其他费用。这些钱该交还得交,但保教费这一大块固定支出,确实能省下来。
第二笔账:政府兜底,幼儿园不会“没钱办”
可能有家长会担心:“幼儿园收不到保教费,会不会降低教学质量?甚至关门?”这种顾虑完全没必要。政策里早就想好了——幼儿园因免保教费减少的收入,由财政直接补贴。
具体怎么补?省级财政厅和教育厅会先核定每个市的“生均补助标准”(也就是每个孩子每年该补多少钱),再根据各市在园儿童的数量,算出总补助金额。省以上财政会承担一部分,剩下的由市以下财政(比如市、区、县)补上。各市还可以根据自己区域内幼儿园的实际收费情况,再调整补助金额,确保幼儿园“不差钱”。
举个简单的例子:假设某市有1万名学前一年儿童,生均补助标准定为每月1000元,那么每年市一级需要补12个月×1000元×1万人=1.2亿元。如果省以上财政承担60%(7200万元),市以下财政只需要出4800万元,分摊到区、县,压力并不大。这样一来,幼儿园的收入和以前差不多,该发的工资、该买的教具一样不会少,教学质量自然有保障。
第三笔账:困难家庭额外“加餐”,普惠政策更暖心
政策里还特别提到,要“巩固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等群体的资助政策”。也就是说,除了全体孩子都能享受的“免费保教费”,这些特殊困难家庭还能叠加其他补助。
比如,有的孩子本身符合“低保家庭”条件,以前可能领过每学期几百元的助学金;现在不仅保教费全免,还能继续领这笔助学金。再比如,残疾儿童入读特殊教育幼儿园,可能还会有额外的康复费用补贴。这些政策叠加起来,困难家庭的育儿负担会进一步减轻。
政策里还特别强调,要“落实公办幼儿园、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财政补助标准”。什么是“生均公用经费”?简单说,就是每个孩子每年能分到的“办园经费”,用来买玩具、做活动、请老师培训等。这笔钱由财政出,幼儿园就不用再靠涨学费来凑钱,家长自然不用承担额外成本。
这次免费学前教育政策,不是一句空泛的口号,而是有明确的实施时间、具体的减免标准、清晰的资金保障。家长们与其观望,不如早点关注所在城市的细则——比如什么时候公布公办园保教费标准?民办园的减免流程怎么走?这些细节,各地教育局很快会出台具体方案。
说到底,育儿是每个家庭的希望,也是社会发展的基石。辽宁这次用“真金白银”的政策红包,为孩子们的成长铺就更平坦的路,既暖了家长的心,也托起了未来的希望。家有学前娃的辽宁人,今年秋天,记得查查孩子的幼儿园通知——该省的钱,一分都别落下!
更新时间:2025-09-0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