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父亲:革命征程的不朽丰碑
蒋淑英
今年(2025年)是我亲爱的蒋传礼父亲诞辰 127周年的日子。时光飞逝如电,父亲已经离开我们 32个春秋。岁月在弹指一挥间悄然流逝,可他从未真正离开我们。今天,当我缅怀父亲,往昔的岁月如潮水般涌上心头,那些与父亲有关的记忆,仿佛让我又回到了从前。
1898 年的这一天,在湖北大悟县任家洼,一个啼声洪亮的男孩呱呱坠地。他攥着双拳来到这个世界,似是带着一股不屈的力量。早年,他投身红军队伍,后来成为了我的父亲。
1905 年,湖北老家遭遇大旱,灾荒肆虐,全家一年竟饿死 7 口人,最后只剩下父亲和两个弟弟。那时父亲年仅 7 岁,却带着年幼的弟弟和娃娃亲,在饥寒交迫中顽强地活了下来。生活的苦难没有将他打倒,反而铸就了他坚韧不拔的品格。
1927 年,农民武装暴动的烽火席卷湖北大地。父亲带着两个弟弟毅然参加了“黄麻起义”,他们将鲜艳的红旗插上黄安城楼,那一抹红色,是希望的象征,是革命的号角。年底,父亲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在红军独立团担任排长。从此,他冲锋陷阵,勇往直前,为了革命事业不惜一切。
在红四方军第一次反围剿战斗中,父亲所在的部队活捉敌军长岳维峻,首战告捷,振奋了全体红军的士气。随后的第二次反围剿,一声号响,父亲和战友们如猛虎下山,再次取得胜利。接着,他们又成功粉碎了国民党的第三次围剿。然而,在第四次反围剿中,战局不利,红军被迫战略转移,开始了伟大的长征。
长征途中,父亲翻越了第一座雪山——夹金山。皑皑白雪,陡峭山峰,都没能阻挡他前进的脚步。之后,他又在茫茫草地中艰难跋涉。到了第五天,饥饿如影随形,父亲饿得瘫坐在草地上,死神似乎正一步步逼近。就在这时,驼铃声响起,他用一条毛毯换了一碗炒面,和通信员一起幸运地拣回了两条命。
在战斗的征程中,父亲一路闯关夺隘。一炮轰开剑门关,两个团的兵力干掉敌人两个师,他们战胜了敌人的前堵后追,成功攻下包座。但形势多变,不得不二次穿越草地。接着,他们越过了最高的雪山——党岭山,在腊子口展开激战。一颗子弹击中父亲的肩膀,却没有炸开,他幸运地躲过一劫。
渡黄河时,31 军担当阻击任务。部队进入河西走廊,正要按党中央指示渡河时,对岸敌人封锁了黄河。此时,“西安事变”爆发,31 军紧急援助张学良。最终,事变和平解决,父亲亲历见证。
随后,父亲又接到紧急命令援救西路军。军情如火,他和战友们一天一夜跑了 240 里。然而,突闻西路军被歼的噩耗,31 军官兵不禁恸哭。
1937 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父亲被编在 129 师 286旅771 团。在神头岭战役中,他们偷袭日军 100 多辆卡车,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在参加百团大战时,父亲不幸挂彩。受伤后,他被分配到师医院任协理员。当时医院条件简陋,只有 1 名大夫、4 名护士和 5 个护理员。但父亲全力以赴,将一个小小的医院扩展为 5 个。1942 年,“五一”日军大扫荡,战地医院要随主力转移,轻伤员顺利撤走,重伤号则必须通过内线送往敌占区。
1945年父亲跟随延安抗大团挺进东北,在赤峰担任县委书记时,父亲骑着那匹跟随多年的枣红马下乡。那匹马平日里总是温顺又有劲头,可那天却突然停住,说啥也不肯往前走。父亲正纳闷呢,前方就传来了激烈的枪声,紧接着,一群老百姓慌慌张张地往这边跑来。
啊,原来是敌人打过来了!父亲反应迅速,立刻掉转马头,朝着前面的一座大山奔去。在山林的掩护下,他又一次躲过了危险。
承德刚解放不久,百废待兴,工厂兴建等各项事业都得从头开始。父亲当时在热河省机关工作,他满心想着要为国家再立新功,一刻都不愿耽搁。他没有安坐在机关里,而是主动要求下基层,深入到实际工作中去。万事开头难,屠宰场刚组建的时候,条件十分简陋。没有车间,工人只有两个,工具也仅仅是几把尖刀。就在场子院里,支起了四口大锅,开始了土法上马的创业之路。父亲带领着职工们去挖石头、打土坯,自己动手建造厂房。
经过十年的艰苦打拼,屠宰场不断发展壮大,种猪场、饲养场、肥猪场、羊厂子、粉淀厂纷纷建立起来,形成了屠宰、喂养、销售一条龙的产业模式。
在低指标年代,父亲一边抓好生产,一边带领职工开荒种地。他们在武烈河床上开垦出土地,种上高粱、谷子。到了秋天,工人们分到了粮食,一个个乐得合不拢嘴。收获的粮食堆成了小山,地边地沿也都种满了庄稼。
后来,又办起了粉淀厂,生产淀粉和豆汁。一部分拿去售卖,增加厂子的收入;另一部分分给职工,让大家能够糊口度日。在那个艰难的时期,没有一个人挨饿,淀粉厂还帮助了当地的农民,他们常常来打豆汁、搞豆渣,体谅百姓难处。有些交猪的农民家庭困难,猪饲料不够,猪养得小,不够斤两。父亲了解情况后,先把猪收下,让母亲帮忙喂养。等猪喂肥了,再卖给公家,然后把钱原数转给农民。
到了 70 年代,我们家原来住的房子被一家工厂占用了。父亲为了给公家省钱,选了山根下的一块凹地。他不顾年高体弱,带着我们这些儿女,日夜不停地干起来。
我们劈山凿石,干了好几个月才把院子垫平。为了节省开支,父亲坚持使用原来的门窗、檩子。房子盖起来后,垒月台和院墙的任务也由他自己承担。
每天天还没亮,父亲就把我们从睡梦中叫醒,赶着我们摸掀抓镐,深一脚浅一脚地跟着他在夜空下刨山劈石头。兄弟们跪立在山崖上,小手紧紧攥着钢钎,父亲抡起大锤“咚咚当当”地砸。我们女孩子就负责运石头,我也是在那个时候学会了推独轮车。繁重的劳动让我们的手掌磨出了血泡,打起了趼子。
兄弟年龄小,但怕父亲累坏了,便抢过大铁锤举过头顶砸向钢钎。有时候砸偏了,小弟弟也忍着不吭声,真是有铮铮铁骨。我那时年纪也不大,也学会了使用铁锤,因为只有劈山取石,才能把月台和院墙垒起来。
大家实在太累了,晚辈们都劝着算了吧。可父亲瞪大了眼睛,训我们不要吃他的老本,说国家正困难,自己受点累死不了人。我们被吓得大气都不敢出,只能接着苦干。
父亲这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对党的忠诚、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心里始终装着群众,为了国家和人民,他付出了一切,他的精神,也深深地影响着我们,成为我们一生的宝贵财富。他的故事,将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激励着我在人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写于2019年承德市如是斋
修改于2025年7月14日早
更新时间:2025-07-1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