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年前,打开电视,无数人都能哼出那句广告语:“家有海天,好味自然来。”
那时候的海天酱油,是厨房的标配,更是餐桌上的味道担当,几乎家家户户都用。
可让人没想到的是,这个靠国民信任撑起的调味品巨头,却在短短三年时间里,从5300亿市值的巅峰,跌到只剩300亿。

它的创始人庞康,也从中国酱油首富,跌成了被舆论围攻的企业家。
有人说,海天输给了同行,也有人说,它败给了消费者。
但其实,真相远比这两句话更复杂....

2022 年国庆前后,一张关于海天酱油的配料表对比图在网上炸了锅。
有留日网友逛超市时随手拍了海天酱油的配料表,里面清楚写着:水、大豆、食盐、砂糖、小麦,清一色天然原料。
可转头看国内超市货架,同款海天酱油的配料表简直像本化学手册:谷氨酸钠、5'- 呈味核苷酸二钠、5'- 肌苷酸二钠、苯甲酸钠、三氯蔗糖…… 光是增味剂、防腐剂就占了四五样。

更气人的是,有网友扒出美国超市的海天酱油,配料表也和日本的一样干净。
这就证明,海天酱油唯独给国人的版本加了一堆 “料”。

网友的怒火瞬间烧遍全网,“中国人不是人?活该吃化学成分?”“我们天天炒菜都用你的酱油,你倒好,转头给我们搞背刺!”
一时间,关于海天味业回应酱油添加剂争议的话题直接冲上热搜榜首。

然而,面对争议,海天的回应更是往国人的怒火上浇一把油。
先是丢出个声明,通篇就围绕一句话:“所有产品符合国内标准法规”。至于大家最关心的 “为啥国内外不一样”,半个字没提。

过了几天见舆论压不下去,海天又发了第二份声明,这次更嚣张:说 “一国一标” 是行业惯例,还暗指网友 “挑起矛盾,影响中国造声誉”。
合着消费者问句公道话,倒成了 “不爱国”?
这种避重就轻、倒打一耙的态度,把原本就愤怒的国人彻底惹毛了 —— 合着你符合标准就有理了?符合标准就能区别对待?

更讽刺的是,后来有人发现,海天国内也有零添加酱油,比如 “0 金标生抽”,配料表和日本卖的一模一样,价格还比含添加剂的经典款便宜几毛钱。
这就说明不是做不出好酱油,就是故意把便宜又干净的产品给外人,把加了料的卖给自己人。这种明晃晃的双标,比添加剂更让人恶心。

海天大概从没把消费者的怒火当回事,毕竟当了这么多年 “酱油一哥”,市值最高时冲到过 5300 亿,早习惯了说一不二。
可这次,消费者用脚投票给了它最狠的教训。

风波刚发酵 12 天,海天的市值就跌了 1 成多,直接蒸发超 400 亿。
这还只是开始,到 10 月中旬,市值只剩三千多亿,比年初少了两成。
真正的低谷在后面:2023 年业绩彻底垮了,营收和净利润双双下滑,创下上市以来最差的成绩。等到 2024 年初,股价跌得更惨,市值只剩 2000 亿左右,从巅峰算起,累计蒸发超 5400 亿。

货架上的变化更刺眼,以前超市酱油区半壁江山都是海天,显眼的黄金位置全给了它的经典款生抽。
可风波后再去看,那些位置全被千禾、厨邦抢得一干二净,千禾更是借着这股劲儿,2023 年酱油营收涨了三成多。
有的社区小超市干脆把海天全下架了,老板直言:“摆着没人问,占着货架还不如换卖得好的,纯属浪费地方。”

渠道端更是崩得厉害。海天最依赖的线下经销商,2023 年一年就净减少 581 家,比起 2021 年巅峰时少了 800 多家。
这些跟着海天多年的经销商跑路不是没原因的,酱油作为主力产品,2023 年销量比前一年少卖了 20 多万吨,货压在手里卖不动,谁还愿意陪它耗?

虽说后来海天靠着疯狂降价、往三四线城市铺货到了 2025 年营收是上来了,但卖得多赚得少,毛利率比之前降了不少。
曾经的 “酱茅”,就因为对国人搞双标还摆出一副 “符合标准你就该闭嘴” 的傲慢嘴脸,硬生生把金字招牌砸得稀碎。

说到底,海天这跟头纯属自作自受。
食品工程专家早说了,添加剂只要合规就没事,但消费者怒的不是添加剂,是 “双标”。
你要是明说 “不同版本针对不同需求”,大家未必不理解,可非要摆着巨头架子,一副 “符合标准你就该闭嘴” 的嘴脸,谁能忍?
其实海天不是第一个搞双标的,之前好几个品牌都这么干过,结果没一个有好下场。

就说 2021 年的梦龙冰淇淋,网友扒出来:咱国内买的梦龙,芯子主要是植物油混点奶粉;可欧洲卖的梦龙,全用纯牛奶做原料。
更气人的是,国内卖的价跟欧洲差不多,品牌还扯犊子说 “植物油更环保”,压根不提 “减配” 的事。最后消费者直接不买账了,梦龙销量跌得厉害,之前攒的 “高端冰淇淋” 形象,一下就崩了。


还有加拿大鹅,也是 2021 年,有人买了它家羽绒服,没穿几天就出质量问题,去门店退货,人家说 “中国大陆门店一律不退”;可在欧美,30 天内无理由都能退。
这明晃晃的区别对待,网友一闹,加拿大鹅在中国的口碑直接烂了,后来就算放宽退货政策,也没人愿意买了。

说到底,做食品得先学会做人,做品牌得先有良心。
海天要是还抱着 “符合标准就万事大吉” 的傲慢心态,别说救回口碑,迟早得被市场彻底扔了。毕竟中国人的眼睛亮得很,谁也不会在同一个坑里栽两次!
参考信源:


更新时间:2025-11-0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