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扛不住了,深夜发文喊话中国,希望中方不计前嫌帮美国一把。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美东时间深夜,于社交平台上向中国“喊话”,恳请中国将大豆采购订单提升至原先的四倍。
据德国之声报道,此番举动正值美国大豆农民“卖粮难”几近临界点,特朗普诚意十足地建议,这不但能解决当前困境,还能给中美两国贸易逆差“来一记减法”。
美国向来以“农业大国”自居,尤其大豆产业是中西部诸州的经济顶梁柱。然而近几年,风水却轮到了南美——巴西和阿根廷大豆产量连年攀升,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急剧上升。美国农民本以为手握王牌,不料新对手横空出世,分割了利润蛋糕。
除此之外,国际需求波动、各国粮食安全考量、以及贸易政策调整,让美国大豆的海外市场变得扑朔迷离。比如,许多进口国在选择合作方时,将性价比与政治考量纳入首要标准,而美国这“老字号”品牌开始失去往日光彩。
特朗普以敢言著称,但这回他不得不低头。数据显示,大豆滞销让美国不少农场主忧心忡忡。作为其忠实票仓的中西部农民,面对无处安放的库存,收入锐减,选举支持也成了未知数。
更尴尬的是,中美贸易摩擦期间,中国曾对美国大豆加征关税,这直接导致出口骤减。如今,美国大豆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大不如前,恢复已非易事。形势所迫,特朗普才隔空喊话中国,希望缓解困局。
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对外依赖度极高,但近年来采购对象愈发多元。贸易壁垒起初让中企转向巴西、俄罗斯等国采购,一来二去,老客户变新朋友,新朋友逐渐取代了美国在中国市场的位置。
也有人认为,美国优质大豆有望凭品质回归,但现实是,市场结构和供应链已经深刻变化。在保障粮食安全与降低成本的双重考量下,多元采购已成中国新常态,中美“大豆蜜月”想回头谈何容易。
面对特朗普的公开喊话,中国方面保持克制和理性。短期内,中国大豆需求确实较大,部分州县库存偏紧,而进口量略有不足。理论上增加从美国进口可以短线解渴,但一口气回到“巅峰四倍”并不现实。
决策者们更看重供应稳定、安全多元和平衡合作关系。对于大宗商品采购,价格、物流、风险分散性都须纳入权衡。此外,中美经贸关系近期尚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大豆能否成为冰释前嫌的钥匙,外界仍有疑问。
特朗普反复强调“不计前嫌”,期望中国重返从前的进口力度。逻辑上看,若要真促成这样的“翻篇”,美方需拿出更具体的诚意,比如取消关税壁垒、提升中国企业在美市场的公平待遇、消除挥之不去的摩擦。否则,仅靠是否买大豆一项,很难支撑中美经济大船掉头。
再者,这次喊话虽然表现出特朗普在国内形势下对国际合作的渴求,但在全球供应链已经生变、彼此信任尚待修复的背景下,中方显然会理性处理、不急于凭借单一事件改变既有采购策略。
尽管特朗普恳请中国“大买特买”,但现实里中国正在精打细算、科学调配进口来源。能源与粮油领域的多边合作机制日趋完备,美国要想恢复“独宠”地位,并不容易。不过随着两国经贸往来的新变数出现,也许未来某一天,美豆会重新登陆,但这只是诸多方案中的一种可能,不必提前下注。
趁着市场还在盘算全球供需博弈,不妨咂摸一句话:风云变幻,强者才能顺势而上。对普通读者而言,关注国际粮食和贸易动态,也许能为自己的资产和消费习惯添一道安全锁——谁说大豆不是门大学问呢?
更新时间:2025-08-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