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容貌太美,她3岁被亲舅舅贩卖,37岁凄凉去世,如今照片卖218万

2011年11月13日,北京华辰拍卖会落槌,《周璇:影像中的人生》以218.5万元的成交价,创下了国内摄影像拍卖的最高纪录。

由此可见,尽管已经过去了大半个世纪,周璇的影响仍不容小觑。

周璇原名苏璞,小名义官,江苏常州人,出生于1920年,父亲是个牧师,母亲是位护士。

她身世坎坷,经历曲折,3岁被瘾君子亲娘舅贩卖,后又被养父母抛弃,最终被周家收养,改名周小红。养父母家原本条件也不错,但自从养父染上烟瘾后,家境便每况愈下。

因此,周璇只读了三年书,就因家境穷困离开了学堂。12岁那一年,她已经出落得异常标致,养父为了筹集烟资想要把她卖进堂子,幸得养母搭救她才没有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邻居章锦文是联华歌舞班的钢琴师,得知周璇的遭遇后很是同情,于是找歌舞团负责人黎锦晖帮忙,让周璇进入了联华歌舞班,自此走上了艺术之路。在成长的道路上,章锦文和黎锦晖是她的贵人。

就连“周璇”这个名字,也是她在艺术道路上崭露头角时,黎锦晖根据她温婉随和、温润如玉的性格特点改得名字。

从小就喜欢唱歌的周璇,不仅在音乐方面很有天赋,进入歌舞班后也很努力,几个月后开始崭露头角。

明月社演出歌舞剧《特别快车》时,当红歌星白虹恰好不方便,剧组只得让周璇上台临时救场。

没承想,初试啼声的周璇一开嗓就惊艳了全场,受到了人们的喜爱。

她自创的轻声唱腔很是独特,能巧妙地将传统民族声乐,借助话筒这个媒介,制造出令人耳目一新、引人入胜的声音效果。

演员舒适对周璇的评价很高,称她的歌唱表演技巧犹如“亲切絮语”,即便是很难唱好的音符和节拍,由她唱出来也会变得“委婉、甜润和协调一致”。

独特的唱腔,具有民族风格的流行歌曲,奠定了周璇在中国歌坛的地位,被誉为中国轻声、气声唱法的鼻祖。

她嗓音细嫩,音质甜美,唱歌时吐字清晰,字正腔圆,经过麦克风传送出来娓娓动听,又被誉为现代利用麦克风的鼻祖。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流行歌后邓丽君,以及人们熟知的华语流行乐男歌手费玉清,都是受了周璇的影响,早期也是靠着翻唱周璇的歌才在歌坛上有了立足之地。

1934年,14岁的周璇,在上海《大晚报》主持的“播音歌星竞选”中获得了亚军。

自此,她成了上海著名的小歌星,歌曲风靡整个上海滩,还获得了报刊、电台的极高评价,称她的歌声“如金笛沁入人心”。

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金嗓子”名号不胫而走,成了她身上的标志性符号。

面对记者的采访,周璇显得很是谦虚,表示唱歌没有技巧和捷径,只不过自己热爱唱歌比热爱生命更甚,坚持“不断地学习和长时间地练习罢了!”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有声电影的出现,激起了影片公司及创作者的热情,国产片的产量也随之大增,进入了一个电影黄金期。

当时被称为“东方好莱坞”的上海,也给很多话剧、戏曲、歌舞演员登上荧幕的机会,捧红了很多“双栖”明星,周璇就是其中的一位佼佼者。

一次机缘巧合的机会,她在剧组替台柱子演员王人美演了一个角色,影片上映后收获了大量好评。

1935年6月,周璇受邀进入了华裔影片公司,自此正式开启了影坛生涯。

周璇一生拍摄了43部影片,题材大多是歌舞片。纵观影片的质量,也是优劣参半,既有纯粹为电影商业战服务的“商片”,也有意义深刻的佳作。

由袁牧执导的电影《马路天使》,就被列入了“五四以来优秀电影”的经典之作,周璇也凭借这部影片,奠定了在中国电影界的历史地位。

1941年,《上海日报》发起“电影皇后”选举,绝代芳华、甜美清纯的周璇,毫无意外地摘得了“影后”的桂冠。后来人们还将她和阮玲玉、蝴蝶,并称为中国影坛的“三大影后”。

不过,淡泊名誉的周璇,获奖后的第二天就刊登了一篇启事,表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还达不到“影后”的标准,对这一殊荣坚辞不受。

由此也能看出,她对电影艺术的追求有着很高的标准。

极具歌唱和表演才华的周璇,不仅在艺术追求方面异常勤奋,性格也十分随和,平易近人,身上没有一点明星的骄纵和贵气。

我国著名电影摄影师吴蔚云曾经说过,生活中的周璇不施粉黛、朴实无华,在人群中穿行根本就没人能认出来她是大明星。

但是,她进入工作状态之后,配上精致的妆容和衣着,顿时就会变得风姿绰约、光彩照人。周璇身上的这些品质,得到了众多剧作家、词曲作家和导演的赞赏和认可,自然也愿意在她的“星途”上鼎力相助。

1945年之后,由于种种原因,周璇跟同时期的很多艺人一样,把演艺重心转移到了香港。

其实,她在前往香港之前,就因为婚变、不顺心的遭遇和高强度地演艺,健康状况就出现了很多问题,甚至还留下了病根。

到香港之后,她仍旧是片约不断、档期满满,参加了《花街》、《忆江南》、《花样年华》等多部影片拍摄,演绎了《夜上海》、《水手之歌》等多首传唱至今的经典歌曲。

但是,高强度的演艺生涯,再加上被居心叵测的上海小开骗得财色兼失,她的身体和心灵都受到了严重的摧残,没几年就支撑不住了。

1951年4月,返回上海的周璇,参加影片《和平鸽》的拍摄。但因为影片中的一个桥段,唤起了她最痛心的记忆,瞬间精神崩溃,变得烦躁不安。

随后,她被送往医院进行治疗,辗转了几家大医院都没有治好。

如此一个光彩夺目的“双栖”明星,对中国歌坛、影坛影响深远,一个时代的绝世佳人,最终还是没能逃过红颜薄命的魔咒。

1957年9月22日,37岁的周璇,因急性脑炎,在上海华山医院走完了坎坷、传奇,而又短暂的一生。

周璇的香消玉殒,令很多人都痛心不已,这也是中国光影艺术史上的巨大损失。

虽然过去了那么多年,人们提到周璇时,总是免不了对她颇为跌宕的感情经历兴趣盎然。

但是,她在中国近代音乐和电影史上的影响和地位,也是难以撼动和磨灭的。

正如中国近代女作家张爱玲说的那句话:“百年也难得遇到一个周璇!”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2

标签:联华   影后   影坛   香港   舅舅   上海   中国   容貌   歌舞   凄凉   影片   照片   艺术   历史   电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