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方丈
编辑|方丈
提起慈禧太后,人们脑海中浮现的多是权谋手段、深宫秘事,谁能想到她也曾提笔作诗?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她一生仅留下的一首诗,竟悄然走进了现代小学语文课本,成了孩子们耳熟能详的背诵篇目。
这不是后人附会,也不是玩笑话,而是正儿八经流传至今的“文化遗产”。
可问题来了——这首诗到底写了什么?为何能从帝王之手传进课堂之中?
慈禧太后,原名叫做"杏儿",生于1835年的一个宗室贵族家庭。
幼时的慈禧便以美貌与机敏著称。
15岁那年,她以秀女身份步入皇宫,成为了咸丰帝的妃嫔。
入宫之初,年轻的慈禧便展现出了不凡的政治才能。
她在勾心斗角的后宫中如鱼得水,以她的聪慧和手腕,很快便笼络了一批心腹。
咸丰帝对这个美丽聪慧的妃子也是宠爱有加,两人的感情可谓是琴瑟和鸣。
慈禧入宫后不久便诞下了皇子载淳,这更让她在后宫中的地位如日中天。
她开始参与更多的政务,为日后的掌权埋下伏笔。
1861年,咸丰帝英年早逝,年仅6岁的载淳继位,是为同治帝。
慈禧凭借载淳年幼,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垂帘听政的太后。
这一刻起,她便成为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实际统治者。
刚刚掌权的慈禧并未忘记初心。
她励精图治,整顿吏治。
她罢黜了一批腐败无能的大臣,起用了不少有才之士,政局因此趋于稳定。
她还推行洋务运动,力图富国强兵。
在内政外交上,她也有诸多建树。
这一时期,可以说是她执政生涯中最辉煌的时刻,朝野上下对她的评价也以褒奖为主。
然而,权力如同一杯醇酒,慢慢地蚕食着慈禧的心智。
随着权力的扩张,她逐渐迷失在了尊荣富贵之中。
同治帝驾崩后,慈禧废黜了同治帝生前指定的继承人,转而扶持年仅3岁的光绪帝登基,自己则继续把持朝政。
在这位太后的放纵之下,朝廷积弊丛生,贪官污吏横行。
为了满足自己奢靡的生活,她挪用军费,更与侵略者签订了多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置之不顾。
在位后期,慈禧的生活可谓是荒淫无度。
豪华的寝宫,奢侈的宴会,声色犬马无所不用其极。
她还沉迷于道教,大兴土木修建园林,所费巨资难以计数。
在她统治的后期,清王朝已然摇摇欲坠,列强环伺,内忧外患,大厦将倾。
然而,即便是在这样的时刻,慈禧依然不忘享乐。
直到1908年,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女人才在一场豪华的寿宴后驾崩,结束了她传奇而又荒诞的一生。
让我们把时间的指针拨回到1876年,光绪二年。
这一年,慈禧太后的母亲富察氏迎来了70岁的寿辰。
按理说,身为人女,又身居高位,慈禧理应亲自前往为母亲祝寿。
然而,政务繁忙,这个念头最终还是被她抛诸脑后。
寿诞当日,慈禧特意写下了一首四言诗,连同丰厚的礼品,一并送到了母亲的寿宴上。
诗曰:
世间爹妈情最真,泪血融入儿女身。
欲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
短短四句,字字真情。
慈禧虽不善文学,但这首诗却流露出了她内心最真挚的情感。
特别是最后一句"可怜天下父母心",更是让无数人为之动容。
细细品味,这首诗不仅是慈禧对母亲的祝福,更是她对天下所有父母的致敬。
"世间爹妈情最真",道出了天下父母对子女无私的爱;"泪血融入儿女身",形容父母对子女的养育之恩;"欲竭心力终为子",则表达了父母为子女付出一切的决心。
而"可怜天下父母心",则将这种伟大的父母之爱推而广之,上升到了普世的高度。
一时间,这首诗在宫中和民间广为流传,人们争相传诵,无不为之感动。
即便是那些对慈禧素有微词的人,也不得不承认,这首诗确实写得情真意切,入木三分。
而慈禧呢?这位一生只写过一首诗的女人,大概做梦也没想到,自己随手写就的几句话,竟能在百年之后依然打动无数人的心弦。
岁月荏苒,慈禧太后已作古百年。
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女人,如今也只能在史书的字里行间中找寻踪迹。
她的功过是非,世人皆有定论。
然而,在众多的是是非非中,这首诗却成为了她留给后世最珍贵的遗产。
上世纪80年代,这首诗被选入了小学语文教材,成为了无数孩子启蒙诗词的范本。
孩子们一遍遍地吟诵着这首诗,在潜移默化中感受着父母之爱的伟大,学会了感恩和孝道。
这首诗也时常出现在各种亲情类节目中,成为了彰显父母对子女伟大、无私爱意的最佳注脚。
每当嘉宾或观众听到这首诗,无不潸然泪下,回想起自己父母的恩情。
究其原因,这首诗之所以能够流传百年,感动无数人,正是因为它触碰到了每一个人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部分。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无论身份地位有何不同,父母对子女的爱都是亘古不变的。
这种爱,超越了时间,超越了空间,也超越了一切世俗的桎梏。
回望慈禧的一生,不得不感慨,这是一位何等传奇而又矛盾的女性。
在权力的巅峰,她曾叱咤风云,号令天下;在欲望的泥沼,她又放纵沉沦,荒淫无度。
然而,即便是这样一位女人,在她的内心深处,依然住着一个柔软的灵魂。
这首诗,就是这个灵魂最好的见证。
它跨越了时间,跨越了身份,成为了慈禧留给后世最珍贵的遗产。
或许,当我们再次吟诵这首诗时,心中对慈禧的评判,也会因此而变得更加宽容和理解吧。
慈禧太后,一个叱咤风云半个世纪的传奇女性,一个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后宫皇后,却用一首诗,将自己最真挚而又普世的情感,永远地铭刻在了历史的丰碑上。
这,或许就是艺术的力量,亦是人性的光辉。
一首诗,感动了一个时代;一个时代,诞生了一首不朽的诗。
更新时间:2025-04-1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