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刚没几天就低头了?印度叫停对俄合作,反倒帮了中国的忙

文|潇湘十二楼

编辑|潇湘十二楼


前脚喊着“深化伙伴关系”,后脚金融系统就把对俄合作砍了个干净——印度这次的转身,快得让人有点反应不过来。从叫板西方制裁到主动“技术性切割”,印度对俄罗斯能源巨头的态度变脸之快,让外界看得一愣一愣。

可最意外的是,这一动作虽说是“防风险”,却不小心给中国送了份“顺手人情”。

刚喊完“兄弟情”,就开始“金融断供”

要说印度这波操作,从表面看是迫于压力,实则是一场精心计算的“资本避险”。

印度国家银行(SBI)突然叫停了与纳亚拉能源的外汇结算业务。这家公司可不是什么小打小闹的民营炼油厂,而是俄罗斯国有石油巨头Rosneft控股49%的“能源合资样板”。

而SBI这招“停单”,直接切断了纳亚拉的美元供应链。原因?欧盟刚在第18轮制裁中把这家公司列入了黑名单,印度金融系统怕被波及,索性提前“割席”。

据路透社披露,纳亚拉8月原油进口量暴跌至290万桶,炼油产能缩水了74%。原本每天能炼三十多万桶油,现在连开锅都困难。

印度其他国企也闻风转向,印度石油公司、巴拉特石油纷纷加码向美国和中东追加订单,8月新增采购量高达2100万桶。

看得出来,印度政府嘴上说着“不屈服”,但身体很诚实。莫迪在公开场合依旧强调“深化俄印战略伙伴关系”,但背后却默许国企“各回各家、各找各妈”。这不是战略分裂,而是市场逻辑打了政策的脸。

折扣没了,压力上来了,印度“算不过账”

印度这次“收手”,并不全是担心西方制裁,更现实的,是俄油的“性价比”开始下滑。

当初印度敢顶着压力买俄油,靠的是动辄30%的超级折扣。可眼下,折扣只剩下12%,再加上美国对印度航运加收关税,一桶油的运输成本从3美元飙到20美元,直接翻了六倍。

再看印度自己的经济结构,4.5亿农民依赖出口,美国市场是个不能惹的“大客户”。再加上苹果、特斯拉等科技巨头在印度设厂,光2024年就有2390万台iPhone产自印度。特朗普一句“我不在乎印度经济”,就足以让新德里警惕性拉满。

所以说,这不是“投降”,而是“算账”。在美元体系下,印度的战略自主早已被绑定在供应链和资本流上,一旦美方发狠,印度就很难顶得住。

俄罗斯没空生气,转身就把油卖给了中国

印度这边刚撤单,俄罗斯那边转头就把空出来的份额卖给了中国,动作干脆得让人措手不及。

8月,中国从俄罗斯进口原油200万桶/日,同比增长18%。更关键的是,中俄签下了五年低价协议,单桶价格定在53.19美元,比国际市场价便宜18美元。

而且结算方式也换了——人民币支付占比升至78%,配合量子加密通道,结算时间缩短了整整28天。这不仅让俄罗斯找到了稳定买家,也让中国得了实惠,还顺带推进了能源人民币的国际化。

从运输到技术,俄罗斯也在加速“东看”:北极航道全面启用,比传统苏伊士航线缩短2600公里;中俄合作的ESPO输油管道年运力扩到5000万吨,华为系统进驻西伯利亚12个油田,带动产能提升20%。

一句话:俄罗斯把失去的印度市场,几乎无缝转给了中国。

中国没“接盘”,但收到了“顺水人情”

不少人以为中国这回是“捡漏接盘”,其实并不全对。

中国确实趁机锁定了一批俄油低价资源,但并没有“全押俄罗斯”。目前中国原油进口中,中东占47%、非洲占16%,俄油虽然涨了,但仍在可控范围。这正是中国能源战略的一大核心:多元化布局,永远不对任何一个供应源“过度依赖”。

更有意思的是,中国早在2022年就引入GRI(地缘风险指数)体系,专门评估全球能源路径的稳定性。印度那边得分不到40,被标为“高风险”;中国通过中东、俄罗斯、拉美三线并进,整体得分稳定在70以上。

在金融层面,中国也建起了“防火墙”:本币结算+跨境支付系统+数字人民币试点,加起来构成了一个抗制裁的“金融护城河”。这波“别人撤,中国进”,看似是机会主义,实则是体系性韧性带来的战略空间。

世界能源牌桌洗牌,中国坐得更稳了

印度这一撤,不止是帮了中国的忙,更加快了全球能源秩序的变化。

布伦特原油价格在中俄交易推动下下跌4%,上海原油期货与莫斯科交易所的联动交易量创下新高,“定价权”从华尔街缓缓向东方移动。

美元的统治力也在松动。中俄能源交易的人民币结算正在扩围,而印度却只能被动回到美元体系,受制于SWIFT和华盛顿的脸色。

更大的变化,是区域联盟的重组。俄罗斯失去了印度15%的出口份额,但中国一举拿下俄油出口的47%,成为最大买家。而在上合组织峰会上,去美元化能源联盟正式被提上议程,中俄、伊朗、巴西等国正在联合筹备替代结算系统。

这不是“短期交易”,而是“权力转移”。

结语

印度这次“硬刚几天就低头”,说到底不是胆子小,而是账本撑不住。当战略自主只停留在话术层面,而经济命脉却被实打实地绑在美元和美企身上,那所谓的“独立外交”就如空中楼阁,一碰就塌。

反观中国,靠的是多元供应链、技术自研、金融体系三位一体的“韧性底盘”。这不是偶然,而是十年战略铺垫的结果。在全球能源这场大洗牌中,谁能稳住供应、控住价格、撑住金融,谁才有话语权。

而这一次,印度的“撤退”,恰好为中国的“布局”腾了空间。谁赢谁输,不用等太久,油价、汇率、订单会告诉我们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15

标签:财经   印度   叫停   中国   俄罗斯   能源   美元   战略   中东   美国   原油   人民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