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5个体检项目千万别躲着不做,很多人后悔了!早了解早受益

“老李,最近在忙什么呢?”社区食堂里,65岁的李大爷正招呼着老伙伴们。没想到刚说完话,他就接到女儿打来的电话,反复叮嘱:“爸,今年体检一定记得做全了,别再糊弄过去!”

李大爷嘴上答应着,心里却偶尔嘀咕:不舒服才去看医生,体检那么麻烦,图什么?而聚会中,张大妈突然低声感慨:“当年我就是因为没查出问题,后来差点耽误了……”氛围突然凝重起来。

这些原本被忽略的体检项目,真的有那么重要吗?到底哪些检查千万不能偷懒?不少人到头来后悔莫及,只因那一次的“懒得检查”带来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你的健康,可能就卡在这一步。究竟是哪5个体检,真的值得大家一查再查?继续往下看,也许能让你少走些弯路。

体检到底有多必要?专家这样说

很多人习惯认为,自己平时无病无痛,何必多此一举。但事实上,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80%以上的慢性病在早期几乎没有症状,仅靠自我感觉很难察觉

哈佛公共卫生学院更曾指出:每年全球因未能早期发现疾病导致的可避免死亡高达30%。科学研究表明,及时全面体检是健康风险预警的“护城河”,尤其对于中老年人更是关键。有些体检看似普通,实则就是健康的“第一道防线”。

过去,我们熟悉的量血压、查血糖,只是基础,许多致命的疾病之所以难防难控,正是因为遗漏了几个“关键项目”。

千万别忽视,“这5个体检”关系你的健康底线

每年都做体检,却发现有些项目总被忽略?专家提醒,以下5项检查,一定要定期完成——早查早受益,别等出事才追悔莫及:

血脂六项检测,血管隐患的报警器

许多人只查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殊不知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等项目更能反映心血管风险。

北京协和医院研究显示,对于40岁以上人群,血脂异常患病率高达42.56%,而大部分患者“无症状”。如果能提前发现血脂不同亚型异常,心梗、中风的早期预防率可提升约21%

建议:每年抽血全套检测,结果异常需及时调整饮食和用药。

肿瘤标志物筛查,争分夺秒的关键

有些肿瘤如肝癌、肺癌、消化系统肿瘤,早期几乎没症状,而AFP、CEA、CA-125等肿瘤标志物升高往往先于病变显现数月。公开数据显示,我国肿瘤患者62%发现时已中晚期,错过最佳治疗窗口。

建议:高危人群(家族史、吸烟饮酒、多年慢病者)每年筛查,普通人群2-3年一次。

心电图与心脏彩超,心脏健康的“体检雷达”

胸闷气短没当回事,可能正隐藏着心律失常、慢性心衰等严重风险。《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指出,45岁以上人群潜在心血管病检出率约38%。早查心电图和心脏彩超,可将猝死风险提前发现,及早干预。

建议:即使没有明显心脏不适,40岁后也应每年检测;有异常感觉者建议每半年跟进。

肝肾功能全面筛查,慢性损伤的无声杀手

肝病、慢性肾病有很高的隐匿性。慢性肝病患者30%以上自觉“没有症状”,而肾功能变差时“无感”比例甚至近70%。肝功能ALT、AST、GGT,肾功能肌酐、尿酸等指标异常,都是重大疾病的早期信号。

建议:每年一次常规检测,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者建议半年复查。

低剂量螺旋CT检查,肺癌防线的革命武器

长期吸烟、二手烟环境、空气污染……肺癌高危人群比例逐年上升。普通胸片易漏诊,而低剂量螺旋CT对肺部结节发现率提升近40%。不仅能早期发现癌变,还能提示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纤维化等难以自察之疾。

建议:50岁以上、吸烟超过20包年或有家族史者,建议每年做一次低剂量螺旋CT,普通人群可根据个体风险2-3年筛查一次。

做对了体检,健康才能“治未病”,这样安排更科学

体检怎么才能查得全、查得对?医生给出以下具体建议:

根据年龄和性别个体化选择体检套餐

基础项目全面外,女性50岁后需重点关注乳腺、宫颈,男性需加查前列腺、肝胆。根据家族病史、职业暴露等量身定制。

结果解读要结合医生建议,切忌自行凭感觉判断

体检异常≠一定就是病,医生对比历史记录,综合分析才靠谱。“直接对照科普小册子”很容易漏掉风险。

平衡心态,不因体检异常焦虑,也不能掉以轻心

“查出点小毛病”属于预警,一定要配合医生做动态观察或进一步复查,大部分问题早干预可提升80%以上康复概率

合理安排复查周期

体检不是“一次解决所有问题”,慢病高危人群一定要遵医嘱定期复查,不要间隔过长或疏于跟进。

注:文中所涉人物均为化名,请勿对号入座。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收藏以备不时之需,转发给你关心的人!

参考资料:

《中国慢性病防治现状与对策》中华医学会

《202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8

标签:养生   后悔   医生   项目   建议   肿瘤   人群   异常   健康   风险   发现   中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