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岁高龄,本该是含饴弄孙、安享晚年的年纪,而他却用一场震惊资本市场的操作,为自己的创业生涯画上了句号。
他和妻子联手,通过股权转让、表决权委托、股权质押等一系列操作,累计套现10亿元,彻底退出了一手创办的上市公司。

能卖的全卖,不能卖的尽数质押,这对加起来158岁的夫妻,用最干脆的方式“落袋为安”,留下了一段争议与传奇交织的商业故事。
在成为上市公司创始人之前,李太杰的身份是西安公路交通大学的教授,深耕筑路机械研究数十年。
上世纪80年代,陕西、四川的筑路机械厂遇到技术难题,急需一款能将土壤与石灰、水泥、沥青均匀混合的设备。

这可不是普通的混凝土搅拌机,而是修路、修水坝、建机场必需的稳定土拌合机,没有它,普通土壤根本达不到工程标准。
李太杰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成功攻克了这一难题,研发出的稳定土拌合机很快投入实际工程,成为当时基础设施建设的香饽饽。
这次成功让他看到了技术产业化的巨大潜力,而真正让他坚定创业想法的是1988年的一次紧急求助。

那年陕西修建西安至临潼高速公路,施工方从国外进口了大批桶装沥青,可没想到倒出沥青比登天还难,严重拖慢了工程进度。
施工方急得团团转,连夜找到西安公路交通大学求助,这个艰巨的任务自然落到了筑路机械领域的专家李太杰头上。
谁也没想到,这个看似棘手的难题,被他一个暑假就解决了,一款快速沥青脱桶设备应运而生,不仅让施工效率翻倍,还拿下了陕西省专利银奖,被认定为国家级新品。

李太杰当时就向学校提议,办一家校办厂实现技术产业化,可校方没有同意。
这个想法被暂时搁置,直到1992年,60岁的李太杰退休,而他的妻子陈达刚也恰好退休,两人一拍即合,果断创办了“达刚公路机电厂”。
工厂名字用了妻子的名字,后来成了上市公司的招牌,一直沿用至今。
67岁那年,李太杰正式全身心投入创业,成为A股市场少见的高龄创业者。

身边人都不理解,拿着稳定退休金、生活富足的他,何必在这个年纪再去承受创业的风险。但李太杰不这么想,他觉得年龄从来不是追梦的绊脚石,自己多年积累的技术和经验,就该用来创造更大的价值。
李太杰凭借着沥青脱桶设备的技术优势,工厂很快打开市场,生意越做越红火,产品还拿下了陕西省专利金奖,李太杰本人也获得了国务院津贴。
就在达刚公路机电厂蒸蒸日上之时,命运却给了李太杰沉重一击,他妻子陈达刚,在一场车祸中不幸离世。

痛失爱妻的李太杰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他甚至觉得妻子的离世是因为办厂太过操劳,一度想关掉工厂,彻底放弃这份事业。
就在他一蹶不振的时候,比他小20岁的孙建西走进了他的生活。
孙建西可不是普通的家庭主妇,她早在1986年就创办了深圳天微电子科技公司,有着多年丰富的从商经验。

在李太杰最脆弱的日子里,孙建西不仅给予了他无微不至的关怀,还不断鼓励他重拾信心,不要让多年的心血付诸东流。
渐渐地,李太杰从悲痛中走了出来,两人也因共同的事业追求走到了一起,结为夫妻。
婚后,他们形成了完美的分工,李太杰专注技术研发,负责产品创新升级,而孙建西掌舵经营销售,拓展市场渠道。
夫妻二人珠联璧合,让陷入停滞的工厂重新焕发了生机。

2002年,达刚公路机电厂正式更名为达刚路机有限公司,从一家小工厂升级为规范化的企业,开启了资本化之路。
此后的几年里,他们稳步推进,2007年完成股份制改造,2010年成功登陆创业板,成为陕西省第二家创业板上市公司。
这一年,李太杰已经75岁,而达刚控股也被媒体称为大器晚成的公司,从67岁创业到75岁上市,短短8年时间,李太杰用坚持和实力,书写了一段高龄创业的传奇。

上市后的达刚控股,虽然没有掀起惊天动地的资本波澜,却也过得有声有色。
每年营收稳定在2亿多元,净利润能达到几千万元,在细分领域稳稳占据一席之地。
对已经年过八旬的李太杰和孙建西来说,这样的成绩已然不错,但他们并没有满足于现状,反而想在资本市场上再“拼一把”。
2019年,已经85岁的李太杰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策,斥资5.8亿元收购一家名为“众德环保”的公司,打算进军环保领域,实现业务多元化发展。

在当时的李太杰看来,环保行业是未来的风口,众德环保在危废固废处理方面有独特技术和经验,这次收购既能拓展产业版图,又能为公司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
收购初期,效果确实立竿见影,众德环保并入后,达刚控股的营收直接从2亿元飙升至10亿元,足足涨了5倍,一时间,市场对这场跨界收购充满期待。
可光鲜的营收数据背后,隐患却在悄然滋生。

筑路机械和环保行业属于完全不同的领域,技术体系、业务逻辑天差地别。
达刚控股原本的技术团队和管理模式,根本无法适配众德环保的运营需求,导致双方技术无法有效融合,众德环保的技术优势没能发挥出来,管理上还出现了混乱、效率低下的问题。
更糟糕的是,众德环保自身的经营状况也在持续下滑。

受市场环境变化、行业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这家公司的盈利能力大幅减弱,原本承诺的高额利润不仅没能实现,反而成了达刚控股的“拖油瓶”。
到2022年,达刚控股的净利润开始出现亏损,并且亏损额逐年扩大。
为了扭转局面,李太杰夫妇做出了一个让人看不懂的操作,他以2.8亿元的价格,把当初花5.8亿元收购的众德环保卖了出去。
要知道,当时众德环保的账面净资产还有4.8亿元,这一买一卖之间,不仅亏了3亿元,还引来了证监会的问询函,质疑是否存在利益输送。

尽管争议不断,这笔交易还是在2023年底完成了工商变更。
可出售资产的收益,并没有逆转公司的亏损局面,2023年,达刚控股亏损1亿元,2024年前三季度,亏损仍在继续,额度达到2700万元。连续的亏损让这家上市公司陷入了困境,也让年过九旬的李太杰感到力不从心。
或许是意识到无力回天,或许是厌倦了资本市场的起起落落,他和孙建西做出了最终决定,套现离场。
李太杰夫妇的套现操作,算不上频繁,但每一次手笔都不小。

早在2014年,公司上市刚4年,他们就将手中一半的股权转让给了陕西鼓风机集团,一次性套现6.3亿元。
当时市场就有不少讨论,但夫妻俩并未过多回应,依旧专注于公司经营。
2024年孙建西率先出手,将持有的3493.61万股以每股6.2972元的价格,转让给上海曼格睿企业管理合伙企业,套现2.2亿元。
紧接着,又将1588万股以6.896元/股的价格,转让给金祥远舵叁号投资合伙企业,再套现1.1亿元。
除此之外,两人还将合计占公司总股本13.2%的股份对应的表决权,委托给了受让方陈可行使。

之所以没有直接出售这部分股份,是因为它们处于质押状态,无法直接转让,但质押本身也是一种变现方式。
算上2014年的6.3亿元,夫妻俩前后两次套现,累计金额超过10亿元。
如今,李太杰和孙建西已经彻底退出了达刚控股的管理,拿着10亿元现金潇洒离场。

资本市场向来没有绝对的对错,有人追逐永无止境的增长,有人选择见好就收的安稳。
对李太杰而言,或许这场从教授到创业者,再到资本赢家的旅程,已经足够精彩。
10亿落袋为安,不是结束,而是另一段安稳人生的开始。
参考资料:

更新时间:2025-11-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