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有家“星星的咖啡厅”:12名特殊员工按特长分工,顾客回应也超暖 | 封面头条

视频加载中...

封面新闻记者 黄晓庆 摄影报道

这个国庆节,四川内江一家新开业的咖啡店引起了不少市民的关注,这家店内有12名员工都是心智障碍青年。孤独症患者、唐氏综合征患者、智力障碍者,在这里他们被统称为“星员工”。

咖啡店根据每一位“星员工”的特长适配不同的岗位,语言表达能力突出的阳阳,被安排在门口接待客人;喜欢安静做手工的天天,在透明厨房里专注包饺子;总挂着治愈笑容的文文,成了服务员;拥有音乐天赋的飞扬,则专属舞台上的架子鼓……他们的闪光点恰好落在了最适合的位置上。

在创始人高芳看来,这里不仅是个咖啡店,更像是一个融入社会的职业培训学校,给予了他们平等的学习和就业机会。

“星员工”一起做早操

1

打造平等就业环境

让“星星”的孩子们融入社会

10月9日上午9点,封面新闻记者来到了位于内江市东兴区银杏街的星咖空间。店门口的标语,提醒着来店的客人:这里有“星员工”,他们动作有点慢,行为有时不恰当,沟通有时没有边界,请多多理解“星星们”的与众不同。

600多平方米的咖啡店以星空蓝为基底,从墙面背景到餐桌台布,再到手中的杯盏,皆浸润在统一的蓝调之中。头顶的空间,如云絮般轻盈的飘带错落铺展,餐桌间隙则点缀着鲜活绿植,整体环境松弛惬意。

咖啡店布局温馨舒适

之所以租下这么大的商铺,高芳解释说,拥挤的环境容易让他们产生情绪问题,而且她计划安置15个“星员工”,场地太小,无法满足。

高芳是内江一家特殊儿童康复训练与托管机构的负责人,这些年,看着越来越多特殊儿童逐渐长大,如何让他们走进社会成为了困扰高芳和家长们的问题。

此前,机构也尝试过找一些企业实践,尽管有指导老师带着他们一起工作,可是效果并不理想。当企业提出不许孩子们走正门,而是从侧门进入时,深深地刺痛了机构的老师们,他们心痛孩子们没有得到公平的对待。

于是,高芳萌生了自己搭建一个就业平台的想法,在和30多个家长,开了3次会议后,最终取得了3位家长的资金支持。9月30日,星咖空间正式开业,为顾客提供咖啡、烘焙、手工饺子、轻食等。

2

根据特长适配岗位

他们用微笑回应客人的鼓励

上午客人并不多,可是孩子们都没有闲着,在各自的岗位上准备着。

有客人进来,负责门口接待的“糖宝”小强会弯下腰,伸出右手说:“你好,里面请。”另一名接待阳阳属于高功能自闭症患者,喜欢自顾自说话。简单的“欢迎光临”“欢迎下次再来”,老师都花了几个月时间培训。

店门口的透明厨房里,自闭症患者天天、欧阳正专注地包着饺子。老师提前拌好馅料,他们拿起饺子填入馅料,再轻轻捏出规整的形状。这里没有数量要求,若是包累了,他们便会去店内舞台上弹一会儿钢琴。

天天和欧阳正在包饺子

客人坐下后,扫码点单。制作咖啡的师傅还是社工老师或者职业辅导师,闲暇时,老师们也在一步步教这些“星员工”做咖啡。

做好餐食后,“糖宝”文文负责端给客人,放下盘子时,嘴里念叨着“请慢用”“祝你用餐愉快”。尽管,吐字不是那么清晰,但是他的嘴角始终挂着微笑。当客人为他竖起大拇指时,他笑得更开心了。

服务员文文总是面带微笑

吧台里,小亿也是高功能自闭症患者,因为算术好,被安排当收银员。欣欣有轻微的智力低下症状,于是在吧台打杂,帮老师切水果、摆盘、清洗杯子。

每个人的工作任务都不重,却恰如其分地能让他们发挥所长,得到锻炼。

高芳说,12个心智障碍员工中,有2人属于全职就业,工资1500元左右;有5人属于辅助性就业,工资800元左右;剩下5人还处于评估就业阶段。

3

一份工作点燃希望

家长欣慰见证孩子成长

咖啡店的舞台上,18岁的飞扬穿着“我爱你中国”字样的红色短袖,坐在架子鼓前。当店里播放起歌曲《逆战》时,他迅速进入演奏状态,挥舞着双手敲击着鼓面与镲片,每一次击打都精准踩在节拍上。

飞扬表演敲架子鼓

“他是一个‘糖宝’,一出生就发现不对劲,当时的心情一下子从山峰降落到谷底。”飞扬妈妈唐传书回忆起了孩子的成长经历。飞扬从5岁开始做康复,8岁学打架子鼓,10岁开始外出表演,18岁的他在咖啡店找到了第一份工作。

“以为他能稳定情绪,开开心心地过完一生就不错了,从来没想过他能走进社会参加工作。”唐传书深知,要想孩子自力更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咖啡店为他们点燃了希望的火苗。

同样,看着儿子欧阳全神贯注地包着饺子,欧阳妈妈王颖心里也是说不出的激动。

欧阳今年22岁,4岁那年被诊断为自闭症时,王颖感觉天都塌了。把他送到康复学校一段时间后,当看到欧阳能和同龄人一起舞蹈时,王颖忍不住泪流满面,因为在那一刻她感受到了孩子得到了平等的对待。

王颖说:“这份工作对他来说,意味着一个突破,打开了另一种不可能的未来。”尽管欧阳不会分享工作的感受,但是王颖通过观察他的情绪、睡眠状况等,判断出孩子是高兴的,是喜欢这份工作的。

4

纯真感染来店客人

店主呼吁将他们当作普通人对待

开店前,高芳和家长们最大的担心就是,客人会不会向孩子们投来异样的眼光。事实证明,社会比他们预想的更温暖。

开业以来,咖啡店每天下午客单量都有40单左右,客人们喜欢和“星员工”互动,不仅会给予鼓励,也会在他们出错时,给予包容,还有的多次带着朋友光顾。

咖啡店楼上一家私房菜的服务员,基本每天都光顾,还会带些小零食前来给“星员工”分享。其中一名服务员在自己的朋友圈发文道“或许人文关怀的最高形式,不是俯身的怜悯,而是平等地共建。”

社工老师教欣欣如何表达

10月9日中午,肖丽和朋友罗琴来店内用餐。肖丽坦言,原本抱着支持的态度进店,却不曾想被这群孩子的纯真所感染。孩子们向阳而生的乐观精神,也给予了罗琴一份意外的治愈。“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压力的时候,不妨来这里坐一坐。”

以前,高芳希望社会给予这些心智障碍群体更多的包容和接纳,现在,当感受到了四面八方涌来的善意后,她更希望客人进店消费时,将他们当作普通人对待。

咖啡店走红网络后,高芳也收到了不少特殊儿童家长的私信电话,他们也想为自己的孩子谋一份工作。对此,高芳表示,咖啡店还能容纳3个孩子,家长可以先送孩子来进行职业评估。未来,她希望能为更多这样的孩子提供就业的平台。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1

标签:育儿   内江   咖啡厅   特长   封面   顾客   星星   员工   咖啡店   欧阳   客人   自闭症   孩子   工作   社工   社会   店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