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怀孕六个月的沉樱,带着两个年幼的女儿,毅然决然地离开了丈夫梁宗岱。
桌上只留下了一封简短的信,“不再相见”。
这四个字,重如千钧,敲响了两人婚姻的丧钟。
沉樱的决绝,比张爱玲的“低到尘埃”更让人震撼。
张爱玲爱得卑微,沉樱却爱得清醒。
她宁愿独自抚养三个孩子,也不愿在婚姻中委曲求全。
沉樱一生有两段婚姻。她的第一段婚姻,是和戏剧家马彦祥。
沉樱与马彦祥的相遇,仿佛是命运安排的一场戏。
1926年,复旦大学举办建校20周年校庆。
沉樱是话剧《咖啡店的一夜》女主角。
台上,她是光芒四射的女演员;台下,马彦祥被她的才华与美貌深深吸引。
才子佳人,因戏生情,本是一段佳话。
然而,婚姻却成了这段爱情的坟墓。
1929年,两年结婚。
婚后不久,沉樱发现马彦祥的心不在她身上。
他热衷于戏剧,四处巡演,对家庭漠不关心。
甚至,在女儿马伦出生时,他都不曾露面。
更让沉樱心寒的是,马彦祥竟然与影星白杨传出了绯闻。
面对这样的背叛,沉樱果断地提出了离婚。
她说:“他连女儿的生日都记不住,这样的婚姻,还有什么意义?”
在那个年代,离婚的女人,会遭受社会的非议。
但沉樱不在乎,她宁愿独自面对生活的艰辛,也不愿在婚姻中苟且偷生。
与马彦祥离婚后,沉樱来到了北京,开始新的生活。
在这里,她遇到了北大才子梁宗岱。
梁宗岱,是精通英法德意四国语言的诗人,兼翻译家。
他有才华,又浪漫,吸引着沉樱。
1934年,两人在日本叶山度过了一段甜蜜的时光。
巴金还曾亲眼见证过他们的幸福。
“在松林的安静的生活里,他们夫妇在幸福中沉醉了。”
回国后,梁宗岱和沉樱结婚。
1937年,她的大女儿出生。1941年,二女儿出生。
然而,好景不长。
1944年,梁宗岱在回老家广西百色,料理父亲后事。
他邂逅了粤剧演员甘少苏,被甘少苏的美貌吸引。
甚至为甘少苏打架,并登报筹集巨资为其赎身。
这无疑是对沉樱的极大侮辱。
当时,沉樱已经有孕在身。
面对梁宗岱的背叛,她没有哭闹,带着两个女儿离开。
她说:“孩子可以再生,尊严不能重来。”
沉樱的两次婚姻,都以背叛收场,但她坚定自己的信念。
女性,是有独立的人格与尊严,不能成为男性的附属品。
1948年,沉樱带着三个孩子迁居台湾。
在动荡不安的年代,一个单亲母亲独自抚养三个孩子,其艰辛可想而知。
白天,沉樱在学校教书,传授知识给孩子们;深夜,她埋头翻译。
她的翻译作品《一位陌生女子的来信》,在台湾引起了巨大轰动,成为畅销经典。
书中痴情女子的悲剧命运,仿佛是她自己人生的写照。
其实,沉樱这种刚烈的性格,源于她的家庭。
沉樱,原名陈瑛,1907年生于山东潍县,家境富裕。
她的祖父是清朝的学官,父亲接受过新思想。
沉樱从小就聪慧过人,深受启蒙老师顾随的影响。
她崇拜鲁迅,热爱文学,用笔名“沉樱”,暗喻对日本文学的热爱。
1924年,沉樱考入了上海大学中文系,开始文学创作。
1927年,她的处女作《回家》发表,获得茅盾等作家的赞赏。
茅盾曾称赞这篇小说具有“诗的风格”,是“文坛上不多见”的佳作。
从此,沉樱便有了才女之名,在文坛上崭露头角。
此后,她陆续创作了《喜筵之后》《爱情的开始》等作品。
她的作品聚焦女性婚恋心理,风格细腻含蓄,被誉为“张爱玲之前,丁玲之后”的过渡性作家。
1972年,沉樱跟随儿女到美国定居。
1982年,75岁的沉樱回国探亲。
她先后前往上海、济南、北京等地,与老友相聚畅谈。
然而,当她得知前夫梁宗岱病卧在床,渴望见她一面时,她却毅然拒绝。
她说:“婚姻是怨偶,文学是恩师。”
她拒绝与梁宗岱见面,也拒绝原谅他的背叛。
1988年,沉樱在美国病逝。
在遗嘱中,她让子女把自己的遗体归葬北京,并在墓碑上只刻“沉樱”二字。
她说:“不要头衔,只要自由。”
她想要自由,想要无拘无束地离开这个世界。
沉樱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
和同时代的其他女性对比,张爱玲爱得卑微,低到尘埃里;丁玲爱得热烈,飞蛾扑火;而沉樱,爱得清醒,走得决绝。
她不是没有爱过,只是她更懂得爱自己。
沉樱不是民国最红的作家,却是最刚烈的翻译家。
她把人生译成了自己的版本,爱得深沉,走得决然。
本文作者 | 柠檬雪
责任编辑 | 淡淡翠
策划 | 淡淡翠
更新时间:2025-05-0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