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超市货架上堆满五花八门的广式、冰皮月饼时,总有人会在街头巷尾寻找那个朴素的手工五仁月饼。它的香气像一把时光钥匙,咬开酥皮的咔嚓声,冰糖颗粒在齿间碎裂的清脆,混合着核桃仁桂花的油脂香,瞬间激活记忆里全家人中秋的味蕾。
走进光明巷的一间老铺,工作人员正在有条不紊地制作手工月饼,每一步都透着娴熟与专注。这种传统手工月饼的魅力,在于它拒绝工业化流水线的“完美”。每一块大小相同微微歪斜的饼身,都是老师傅手掌力度最诚实的记录,馅料里偶尔咬到的核桃仁瓜子仁,像藏在沙砾中的金子般带来惊喜。对比现代月饼过度追求绵密口感的“统一感”,老五仁粗粝扎实的质地,反而成就了独一无二的“人情味”口感。
“有天水传统的花月饼,以前叫核桃馍,现在叫花月饼,天水老式月饼,我们老天水的食客比较多,他们已经都吃了几十年了,都吃习惯这个口味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伟说。
受欢迎的手工月饼店大多坚持传统制作工艺,从准备原料到出炉上市需要较长时间。在仁和里巷道,李师傅一家在临街的案板前,揉面、包馅、压模、烘烤,让面饼子变成一个个金黄饱满的月饼。李师傅一边招呼前来的食客,一边不忘瞥向架在旁边的手机屏幕,他将制作工艺展示给直播间里的观众,通过小小的屏幕,将天水传统月饼的匠心工艺直观地推荐出去。
“我们做了六七年了,馅子是传统的五仁的,都是天水传统的馅子,有核桃花生、黑白芝麻、红绿丝、玫瑰酱,反正下来要十来种。抖音主要就是宣传,让全国的人都知道我天水的传统小吃土月饼。”传统月饼制作人、李记小吃店负责人李红如说。
记者发现,不少月饼店里也将传统手工月饼摆在醒目位置,方便顾客购买。近年来,从追求奢华包装到回归食物本真,从看重“面子”到更在乎“里子”,传统手工月饼的再度走红,折射出消费者愈发成熟的消费观念和对真挚情感连接的渴望。它作为走亲访友的佳礼,传递的不再仅是甜美的味道,更是一份看得见的匠心、一段可回味的情谊。
“在农历八月十三、十四、十五这几天,一天做几百个,因为这是手工做的,精力有限,月饼供不应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伟说。
“我觉得这个老月饼是天水的特色,就给老家人带一点,让家里人也尝尝这个天水的月饼。”市民越女士说。(记者 康睿 张敏)
来源:看秦州客户端(转载请注明出处)
更新时间:2025-10-0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