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底反弹!中国楼市,未来10年房地产基调已定

10月28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发布,与房地产相关内容出现在多个战略任务中,重点提到两点:

1、完善促进消费制度机制,清理汽车、住房等消费不合理限制性措施。

2、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这两点预示着,未来5年房地产行业将全面转向注重品质与安全的高质量阶段。

中国房地产市场,在 2025 年迎来关键转折。从一线城市二手房成交量同比逆势增长,到 "十五五" 规划明确高质量发展路径,多重信号显示楼市已进入筑底回升通道。更重要的是,"房住不炒" 定位下的发展框架日益清晰,未来 10 年房地产市场 "保障托底、市场升级、风险可控" 的核心基调已然确立,一个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相适配的房地产新生态正在成型。

一、筑底信号:政策与市场的双向印证

判断楼市触底的核心依据,在于政策效力与市场反馈形成正向循环,这一特征在 2025 年表现得尤为明显。经过两年多的政策迭代,房地产市场正从深度调整向止跌回稳过渡,结构性复苏迹象已逐步显现。

政策端的精准发力构成市场托底的核心支撑。截至 2025 年 10 月,全国超 200 个省市县出台调控政策超 510 条,形成了 "需求激活 + 供给优化 + 模式转型" 的三维政策体系。一线城市的政策调整最具风向标意义:北京允许符合条件家庭在五环外不限套数购房,上海对青浦区人才放松社保年限要求,深圳则全面放开盐田、大鹏新区限购,并将非核心区购房套数限制大幅放宽。更具突破性的是利率政策创新,上海、深圳率先取消首套与二套房贷利率区分,二套房执行 3.05% 的首套利率标准,直接降低了改善型购房成本,推动深圳新政落地后第二周新房套均总价环比上涨 29%。这种 "分区域梯度放松" 的策略,既避免了市场大起大落,又精准释放了合理需求,体现了政策调控的成熟度。

市场端的积极回应印证了触底判断的合理性。2025 年 9 月,北京二手房网签量达 15629 套,同比、环比分别上涨 17.7% 和 17.2%,创 6 个月新高;上海二手房成交 20389 套,同比增幅近 28%;深圳一手住宅网签量同比上涨 32.7%,二手房同比涨幅更是达到 42.5%。尽管 10 月热度略有回落,但核心城市优质项目仍保持较高关注度,国庆假期房企通过特价房源、家装补贴等促销活动拉动了局部市场活跃。值得注意的是,二手房市场已成为需求释放的主渠道,重点 30 城二手房成交占比在 2025 年 7 月升至 68%,15 个省区市的二手房交易量已超过新房,这标志着市场从增量主导转向存量与增量并重的新阶段。

二、基调确立:高质量发展的三维框架

如果说 2025 年的市场变化是 "触底" 的信号,那么 "十五五" 规划建议提出的发展路径,则明确了未来 10 年房地产的核心航向。这份顶层设计构建了 "保障 + 市场 + 安全" 的三维框架,彻底告别了过去依赖规模扩张的发展模式。

保障体系的 "优化升级" 成为民生托底的关键支柱。与 "十四五" 时期 "有效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 不同,"十五五" 规划强调 "优化供给",意味着保障房发展将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未来 10 年,保障房将在区域布局、产品结构、建设品质上实现全面升级,重点满足城镇工薪群体和困难家庭的基本居住需求。配合城中村改造的 "房票安置" 政策,保障体系不仅能解决民生痛点,更能释放增量需求,形成 "保障托底、市场补充" 的住房供应格局。截至 "十四五" 末,全国已建设筹集各类保障性住房 1100 多万套,惠及 3000 多万群众,这为未来 10 年保障体系的完善奠定了坚实基础。

市场体系的 "品质革命" 成为需求升级的必然选择。供求关系的根本性转变决定了市场逻辑的重构:刚需多通过二手房解决居住问题,新房市场已转向满足改善性需求。这一趋势在户型结构上体现得尤为清晰,2025 年前三季度重点 30 城 120-144 平方米户型成交占比升至 30%,杭州、成都等二线城市改善型户型占比超 50%,北京 120 平方米以上大户型占比达 42%。高端市场的表现更为亮眼,上海上半年诞生 25 个单价超 10 万元的 "日光盘",北京千万元级新房成交同比增长 67%,显示高净值人群对优质住房的需求旺盛。顺应这一趋势,"十五五" 规划明确提出建设 "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 ' 好房子 '",从层高、隔声等细节标准到绿色建筑要求,推动住房品质全面提升,这将成为未来市场竞争的核心维度。

风险防控的 "制度护航" 成为市场稳定的根本保障。经历过房企债务风险集中爆发后,防范系统性风险已成为房地产发展的底线要求。"十五五" 规划提出完善并购、破产、置换政策,盘活低效用地和闲置房产,并建立房屋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制度。在融资端,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和项目 "白名单" 制度正在落地,确保资金真正用于项目建设交付;在销售端,现房销售制度有序推进,从根本上解决 "交房难" 问题。这些制度设计构建了 "权责清晰、风险隔离、监管有效" 的市场秩序,为未来 10 年的稳定发展提供了安全网。

三、趋势展望:分化中孕育的新机遇

未来 10 年的房地产市场,将在 "总量稳定、结构分化" 的格局中前行。告别普涨时代后,市场机遇将集中在特定区域、特定产品和特定模式上,行业生态将发生深刻变革。

区域分化将呈现 "强者恒强" 的格局。核心城市与三四线城市的市场鸿沟将进一步拉大: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凭借经济基础和人才吸引力,仍将保持需求韧性,尤其是优质地段的改善型项目将持续走俏;杭州、成都等新一线城市依托产业升级,成为改善需求释放的重要阵地,新规项目首开即售罄的案例频频出现;而缺乏产业支撑、人口持续流出的三四线城市,市场调整压力仍将持续,2025 年三线城市房价已出现同比 1.30% 的下跌。这种分化不仅体现在城市间,同一城市内部的板块差异也将加剧,核心区与外围区域的市场表现将呈现显著落差。

产品创新将成为企业生存的核心竞争力。在改善需求主导的市场中,同质化产品已难以获得认可,房企必须转向 "精细化运营"。从趋势看,绿色建筑、智慧社区、全龄友好空间将成为 "好房子" 的标配,物业服务也将从 "三保一绿" 升级为涵盖养老、托幼、健康等多元化服务的综合体系。龙湖、绿城等企业的实践表明,通过产品品质提升和服务延伸,能够有效提升项目去化率,获得市场溢价。同时,存量房市场的崛起催生新需求,旧房改造、社区更新、物业服务升级等领域将成为新的增长点。

发展模式将完成从 "开发" 到 "经营" 的转型。随着 "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的加快构建,行业将逐步摆脱对 "高杠杆、高周转" 的依赖。在融资端,房企将更加注重经营性现金流,资产证券化、公募 REITs 等工具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在业务结构上,持有型物业比例将提升,租赁市场尤其是长租房市场将迎来发展机遇;在价值链延伸上,从房产开发到社区运营、资产管理的全链条服务能力,将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这种转型虽然阵痛,但终将推动行业回归居住本质,实现与实体经济的良性互动。

结语

中国楼市的 "触底反弹",并非回到过去的规模扩张老路,而是在高质量发展轨道上的理性复苏。未来 10 年,"保障托底、市场升级、风险可控" 的基调已经明确,房地产将从国民经济的 "支柱产业" 转型为 "民生保障 + 品质服务" 的综合性产业。对于购房者而言,核心城市的优质改善型房源和次新二手房将具备较高性价比;对于房企而言,精准把握需求升级趋势、坚守产品品质、防控经营风险是破局关键。在这场深刻的行业变革中,唯有顺应时代潮流,才能在分化的市场中把握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5

标签:财经   基调   中国   楼市   触底   未来   房地产   市场   需求   城市   政策   核心   二手房   深圳   住房   北京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