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北首次举起的红色革命火炬——纪念中共平江县委成立100周年

(中共平江县委旧址照)

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后,毛泽东就亲自培养和发展了喻寄浑、李六如等平江的第一批共产党员,1923年冬建立了平江第一个党支部。

1925年4月27日,成立了中共平江地方执行委员会(即中共平江县委前身),是湘北地区最早建立的县级党组织。

从此,它犹如一个照亮革命前行的火炬,指引平江人民前仆后继参加革命运动。今年是中共平江县委成立100周年,我们特此撰文以资纪念。

共谋民族之利益”的平江有志青年

清末民初,一批又一批的平江有志青年走出平江,他们怀着“共谋民族之利益”“为民众的幸福而奋斗”的理想,到长沙、北京或是出洋求知,学习新文化、新知识。

在这些外出求学的有志青年之中,有五位与毛泽东的机缘巧遇,从此拉开了中共平江地方党组织建立和平江革命运动的序幕。

方维夏(著名烈士)1880年出生于平江长寿街的小康之家,6岁随父读书,后到经馆就学,受康梁变法维新、救亡图存思想的影响,决心献身教育事业,走“教育救国”的道路。

1906年考入湖南中路师范学堂(1912年改名为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同年7月毕业。第二年,又考入湖南优级师范学校博物科读书,1910年毕业后,受聘到岳郡四县联中任教。

(方维夏照)

继方维夏到长沙求学之后,1892 出生于平江伍市镇秀水村的青年李季(1921年4月由陈独秀介绍入党,中共早期党员),1912 年考入湖南省高等商业学校,一学期后,他怀着“先学好一种外国文,再来学外国治国平天下的道理”的志向,转入湖南高等师范学校(即岳麓书院)英语科学习。

1915 年秋,李季考入北京大学英文科学习。

(李季照)

就在1912年李季到长沙读书时,1895年出生于平江县城的喻寄浑,正好与毛泽东同时考入到湖南省立一中读书,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同窗情谊。喻寄浑毕业后留校任教。

(喻寄浑照)

1913年,有两位平江才俊东渡日本留学。

一位是李六如(新中国成立后任最高人民检察署副检察长),他1887年出生于平江富商之家,年轻时勤奋好学。1908年投笔从戎,到武昌参加新军,1911年武昌首义时,他被黎元洪委任为第四镇十六标标统(相当于团长)。1912年,因起义有功,李六如被补授陆军少将军衔。

然而,胸怀救国救民理想的李六如,弃“少将”高官如敝屣,于1913年秋毅然赴日本,进入明治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

(李六如照)

1913年另一位赴日本求学的是毛简青(著名烈士),毛简青1891年出生于平江浊水的富绅之家,1912年从岳州中学毕业,1913年赴日本考入仙台第一高等学校,后考入东京帝国大学经济系。

此时有人问他读这么多书有何用处时,他回答说:“中国民众,再不能愚昧无知了。要解脱愚昧无知思想绳索,就必须多读书。毕业回国以知识唤醒民众,共谋民族之利益,这才不枉为中华子孙!”

(毛简青照)

1911年夏,在岳郡四县联中任教的方维夏应母校湖南第一师范学校之聘,任农业教员。

1912年毛泽东在省立一中读书半年后,是年秋,到湖南省立图书馆自学。

1913年春考入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第二年,该校合并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毛泽东编入一师预科第三班读书。

《毛泽东年谱》记载,教员袁仲谦、方维夏等,对毛泽东的学业和思想有相当的帮助和影响。方维夏将毛泽东看作是自己“最好的一位学生”。

1917年10月,方维夏以学监主任身份代理学友会会长时,曾接受毛泽东的意见,确定学友会各部部长由高年级学生担任,教员只从旁辅导。同时确定原由一师和附小两部教员试办的夜校,也交学友会来办,以锻炼学生的教学能力,并拨出400银元作为办学经费。

在一师,方维夏与毛泽东结下了深厚的师生之情。

1918年秋,方维夏东渡日本,考入东京农业大学。

李六如回国,组织发展平江产业工人

1918年,就在方维夏去日本之时,李六如从日本明治大学毕业,他怀着“实业救国”的理想,从日本回到家乡平江,在县城办起了救贫工厂,自任厂长,招收的200多人,全是因连年兵灾而失业的城市手工业者和破产的农民。

在开办救贫工厂之后,李六如又集资在县城大码头招收100多名工人办起了兴业织布公司。救贫工厂和兴业织布工厂的兴办,把一部分分散的个体手工业者组织起来,使他们成长为平江的第一代产业工人。

(李六如故居照)

李六如在县城兴办工厂,组织产业工人的同时,市场对纸张的需求量大增,平江盛产竹麻,是造纸的主要原料,平江东、南乡的造纸工棚因时兴起,造纸业迅速发展,全县几个主要产纸地区的工人迅速发展到6000余人。这些纸业工人,后来成为平江工人运动的主力军。

工人队伍组织起来后,李六如了解到救贫工厂和兴业织布公司300多名工人中,只有20多人识字。

于是,李六如决心提倡平民教育,“灌输知识,开启民智”,他先在救贫工厂和兴业织布工厂办起了夜校。受李六如影响,县城其他行业的工人也都纷纷办起了夜校。

李六如在大力开办工人夜校,启发工人觉悟的基础上,提出建立工人自己的组织——工业公会。召开了有数千余名工人群众参加的工业公会成立大会,推选陈茀章任工业公会会长。

平江县工业公会成立后,平江东南乡各地相继成立了纸业公会。以陈茀章为会长的县工业公会,代表工人的利益,为工人群众说话,为他们谋求实际的福利。

在成立工业公会的同时,还成立了平江农事公会,推选参加辛亥革命受伤回家的余贲民为会长。平江工业公会与平江农事公会在斗争中互相配合,积极支持平江的革命运动。

1919年五四运动的风暴席卷全国。平江的工人,在李六如等人的组织下,纷纷上街游行示威,高呼“废除二十一条!”“誓死收回青岛!”“抵制日货”等口号。工人们还组织了雪耻会,提倡国货,抵制仇货,查封和烧毁了一批日货。

李季翻译《社会主义史》

1919 年5月4日,已于1918 年从北大毕业并留校任英语教员的李季,在北京大学参加了当天的五四运动。

他在《我的生平》中说:“我既受了五四运动的洗礼”“决意要为民众的幸福而奋斗”。于是李季利用他的英文专长,用三四个月的时间,阅读了大量西方社会学方面的英文原著,通过研读对比西方社会学,李季坚信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

他在《我的生平》中记录:“因研究社会主义史,对于一般社会思想家和社会运动家的学说得到一个比较……开始向着科学的社会主义的坦途前进。”

五四运动后,中国大部分进步青年对西方新文化新思想心存向往,渴望求知,但这时中文版的西方新思想的专著甚少,通晓社会主义的知识分子更是少之又少。

为让当时的进步青年学生更好地研学西方社会主义学说,李季经三个月的努力,将英文版《社会主义史》(克卡朴著)翻译成了22万字中文版,北大校长蔡元培亲自为之作序。

1920 年 10月,李季翻译的中文版《社会主义史》,由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的新青年社正式出版后,对毛泽东等当时一批先进知识分子产生重要影响。

(《社会主义史》照)

毛泽东1920 年 3 月 14 日给周世钊的信中写道:“老实说,现在我于种种主义,种种学说,都还没有得到一个比较明了的概念,想从译本及时贤所作的报章杂志,将中外古今的学说刺取精华,使他们各构成一个明了的概念。”在毛泽东写这封信六个多月后出版的李季译著的《社会主义史》,成了毛泽东找到的“时贤所作的”译本之一。

毛泽东在《关于农村调查》一文回忆:1920 年第一次看了中文版《阶级争斗》《共产党宣言》和《社会主义史》三本书后,“我才知道人类自有史以来就有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初步地得到认识问题的方法论。”

毛泽东这句关于阶级斗争的认知,应该是源自李季在《社会主义史》中的译文:“所有各种社会的历史,从古到今,已经是一种阶级斗争史”。

1936 年,毛泽东在陕北接受美国记者斯诺采访时表示:在读了上述《社会主义史》等三本书后,“特别深地铭刻在我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经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

毛泽东从对各种主义没有“一个比较明了的概念”到建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的巨大思想进步,应该说,《社会主义史》等译著功不可没(2013年,中央编译出版社将李季译著的《社会主义史》和陈望道译著的《共产党宣言》、恽代英译著的《阶级斗争》统一出版为一套丛书,名为《深刻影响毛泽东的三本书》)。

李季翻译的《社会主义史》广为传播后,“一切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和剩余价值理论、唯物史观,成为后来先进知识分子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时的习惯用语。

它促使中国早期共产主义的读者在客观理性的比较和观察中,选择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科学社会主义,促使包括毛泽东等早期共产党员建立起了马克思主义信仰,确立了阶级斗争、武装暴动的革命理念,为建立中国共产党起到了思想先导作用。

毛泽东点燃了平江革命的星星之火

1920年4月,方维夏在日本东京农业大学学成回国到达上海,立即投入湖南代表团在这里进行的驱逐皖系军阀张敬尧的斗争,并担任联络工作。驱张斗争胜利后,方维夏应湖南督军兼省长谭延闿的邀请,出任政务厅教育科(亦称省长公署教育科)科长。与此同时,他又被省教育界人士推举为省教育会会长。

方维夏十分重视新文化的传播。1920年8月,当毛泽东等在长沙发起筹办文化书社时,他竭力支持,成为书社总社36名社员之一,曾两次向书社投资。此时,毛泽东在省立一中的平江籍同学喻寄浑(此时在省立一中任教)也参加了文化书社。

与此同时,方维夏和毛泽东、何叔衡等发起成立俄罗斯研究会。他十分强调对“俄国的国家政治文化都有研究的必要。”由于他积极参与倡导,使俄罗斯研究会成为湖南“公开研究社会主义之团体”。

正当方维夏回国任湖南省政务厅教育科科长,竭力支持毛泽东筹办文化书社之时,李六如在平江开办的兴业织布公司由于当时洋货充斥、军阀混战而倒闭。

李六如走实业救国之路的梦想破灭了,为了找到新的出路,他来到长沙,通过方维夏的介绍,在高等商业专门学校、私立群治大学和公立政法专门学校教书。不久,李六如又通过在省立一中任教的喻寄浑结识了毛泽东、何叔衡、李维汉、夏曦、刘少奇、郭亮等人。

李六如同何叔衡、毛泽东在频繁的接触中,看到了从来没有看到过的书刊,如《劳农政府与中国》《新俄国之研究》《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史》等,他的思想豁然开朗,懂得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

中国只有走马克思主义指引的道路,才是一条自由、解放、幸福的道路。

1921年8月,毛泽东、何叔衡参加党的一大回长沙后,毛泽东、何叔衡就亲自介绍喻寄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是年秋,毛泽东、何叔衡又亲自介绍李六如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转入中国共产党。

1921年夏,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毕业获硕士学位的毛简青回到长沙,经方维夏介绍在湖南法政学校讲授经济学。同年冬,经李六如介绍,毛泽东在清水塘党的机关与毛简青谈过话后,吸收毛简青加入中国共产党。

后来,毛简青留日同学张开莲升任省财政厅厅长,聘请毛简青任财政厅经济股股长。此时,他利用经济股划拨经费之便,千方百计为党筹措经费,例如,每月给船山学社400元津贴。毛简青还为何叔衡出主意,以举办学术研究会、修葺校舍等名义,追加了好几笔经费。

毛泽东夸毛简青是个“财神菩萨”。

毛泽东吸收喻寄浑、李六如、毛简青等平江人入党后,非常关注平江的工农运动。

1922年春,毛泽东通过李六如约平江工业公会会长陈茀章、农事公会会长余贲民到长沙清水塘,参加党的训练班学习,毛泽东找他们谈话后,亲自介绍陈茀章、余贲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陈茀章、余贲民入党后,根据毛泽东和中共湘区执行委员会的指示,回到平江,一方面继续组织和领导工农运动,另一方面积极慎重地发展党员,创建平江党的组织。1922年下半年,吸收了中医李则鸣入党。同年冬,成立平江第一个党小组,陈茀章任组长。

平江党小组加强对进步青年的培养,经过实际斗争的考验,先后发展了陈景潜等8人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于1922年冬成立平江地方团的组织,陈茀章任书记。

1923年,平江党小组在团员、工人和教师、学生中发展了余本健、李宗白、李淑陶、刘肱臣等人入党。是年冬在平江启明女校建立平江第一个党的支部,陈茀章任支部书记,李则鸣任组织委员。这是湖南的第一个中共县支部,隶属于中共湘区执行委员会领导。

(启明女校旧照)

中共平江地方执行委员会和平江县委的成立

中共平江支部在中共湘区执行委员会直接领导下,主要开展了两项工作。

一是面对平江1922年遭受严重冰冻和水灾等灾情,充分运用社会力量,组织平粜和救灾工作,帮助受灾群众和贫苦工农渡过难关,进一步奠定了党的群众基础。

二是组织开展了驱逐厘金局长的斗争。1924年7月,召集灾民2000余人,包围了县厘金局,找搜刮民脂民膏的厘金局长唐建算账。厘金局人员竟开枪打死了人。愤怒的群众抓住唐建游街示众,将其驱逐出境。

党支部在斗争中得到了锻炼,又培养和发现了一批骨干分子。

1925年春,党支部先后吸收了邓神生、吴溉之、吴钦民、高咏生、凌曙霞、邹平、张铁珊、汪希范等人入党,全县党员人数达40人。

根据中共“三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修正章程》规定,有10名党员以上的地方可建立地方执行委员会。

1925年4月27日,在平江县城召开会议,成立了中共平江地方执行委员会,书记陈茀章。

《湖南党史大事年表》载:1925年,“二月,中共耒阳地方执行委员会成立。四月,中共平江地方执行委员会成立。这是我省两个最早的县级党组织。”因此,中共平江地方执行委员会是湘北地区最早建立的县级党组织。

平江地方执行委员会成立后,加紧在农村建党。1925年6月在献钟地区团支部的基础上,建立了平江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罗纳川、张警吾、梁振庭、张怀一、邱炳卿等均转为正式党员。支部由邱炳卿(即邱训民)任书记。

1925年8月后,中共平江县地方执行委员会又在嘉义、浯口、钟洞、龙门建立了党的支部。从1925年到1926年初,先后有吴克坚、卢竟如、董亭心、涂正坤、陈景潜、徐礼君、毛贲虎、谭大伦、钟次农、贺祝尧、钟绍秋、邝昌元、钟旭、邱康林等人加入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发展到了80人。

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平江县城数千人集会,示威游行,实行对英、日经济绝交。是年下半年,中共平江地方执行委员会号召1000多学生和工人,阻止英国煤油在平江县城汨罗江码头起岸。次日,又组织全城罢市、罢课、罢工,经历一个多月,这次“平江油潮”斗争最终获得胜利。

1926年2月,献钟党支部组织2000多名纸工参加的罢工斗争。这时,各地纸工也纷纷响应,参加这次斗争的工人达5000多人。这次罢工斗争取得了“每天八小时工作制”“工资加到五角钱一天”的胜利。

平江工人第一次显示了自己的力量,大大鼓舞了全县工农群众的斗争情绪,推动了革命运动走向高涨。

1926年,在国共合作的大形势下,国民革命军开始北伐。7月,北伐军攻克长沙,决定消灭平江的敌军后,向湖北进军。当时军阀吴佩孚部在平江到处构筑工事,企图扼守平江,阻击革命军北进。8月19日,在中共平江地方执行委员会组织广大农民、工人、学生的直接支援下,北伐军一举攻克平江县城。

北伐军攻克平江县城时,中共平江县地方委员会改为中共平江县委员会,指定陈景潜担任县委书记,凌曙霞任组织部部长,罗合如任宣传部部长。

北伐军攻克平江县城后,平江地方党组织进一步发展,到1926年底,平江县委又先后在长寿、九岭、梓江、谈岑、梅仙、思村、三市、芦洞、辜家洞、灶门洞、虹桥、南江等地建立党的支部,有的还成立了区委。党支部总数已达20多个,党员人数增加到了500余人,著名人物如赖汝樵、胡筠、邱平川等都在这个时候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北伐军攻占平江县城后,在平江共产党人的帮助下,成立了中国国民党平江县党部。县党部与县公署为加强地方治安,成立了县团防局,共产党员余贲民任团防局局长,后改名为“平江县团防总局”。这支武装名为县公署的团防局,实际是共产党掌握的一支革命武装。

北伐军攻克平江县城促进了平江工人运动的不断高涨,到1927年2月,召开了全县第一次工人代表大会,正式成立平江县总工会。县总工会挑选思想进步的工人,组建了工人纠察队。

在工人运动不断高涨的同时,农民运动也蓬勃发展。

1926年9月,召开了全县农民代表大会,正式成立平江县农民协会。

到1927年4月农民协会会员增加到30万人。建立了20个区的农民协会和200多个乡的农民协会。农民协会为了保卫自己的组织,各区乡纷纷建立了农民自卫队。

组建平江工农义勇队参加秋收起义

1924年夏,在长沙工作的毛简青受党组织派遣,到广州黄埔军校任政治教官。1925年5月,奉中共两广区委之命去广西梧州开辟党的工作。1927年春,回到长沙,被党组织派往由唐生智兼校长的国民党省党校任教,后任湖南省委委员。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5月21日,湖南发生“马日事变”。中共湖南省委机关遭到破坏,陷于软弱涣散状态。

6月,毛泽东参加党的五大后回到长沙重建了湖南省委,重建后的湖南省委为保存全省各地工人纠察队、农民自卫军等我党掌握的武装实力,准备长期奋斗,派出部分得力干部到各县指导这项工作,这时,派省委委员毛简青回平江任县委书记。

马日事变后的平江,国民党反动派向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举起屠刀,白色恐怖笼罩平江城乡。是年7月,毛简青回到平江,在献钟罗家洞召开党的代表会议,选举产生了新的中共平江县委,毛简青任县委书记。

不久,湖南省委又派省总工会委员长郭亮和省农民协会执行委员凌炳初到平江指导工作。郭亮和凌炳初来到平江后,即与毛简青一道召开了党的干部会议。

会议决定,统一革命武装,以革命的武装来反抗国民党当局的屠杀。会后,毛简青和县委的同志深入各地,将县团防总局、工人纠察队和部分区乡的农民自卫军合并,改编为平江工农义勇队,共计1200余人,余贲民为大队长。

7月中旬,中共中央决定集合党所掌握的革命武装,8月初在南昌举行起义。7月下旬,根据中央的指示,平江工农义勇队与浏阳农民自卫队合编为贺龙领导的第二十军独立团,两部在平江集合后,赶赴南昌参加起义。

8月初两支队伍到达江西武宁后,得知起义已于8月1日提前发动,起义队伍已撤离南昌,通往南昌的涂家埠车站已被敌军占领。两军便由武宁折回,平江工农义勇军撤至江西修水县。在修水,平江工农义勇队、浏阳农民自卫队和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合编为江西省防军暂编第一师。

南昌起义失败后,中共中央于8月7日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在湘赣边界举行秋收暴动。9月初,毛泽东在安源张家湾召开军事会议,具体部署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以江西省防军暂编第一师为基础,将参加秋收起义的部队统一整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

1927年9月11日,在毛泽东的领导下,秋收起义爆发。9月9日,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部和第一团从江西修水出发,9月10日占领了平江县龙门厂。11日,当第一团先头部队在金坪向长寿街进军时,因第四团邱国轩部叛变,使一团腹背受敌,损失200余人枪。

金坪受挫后,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部和第一团到龙门乡扬眉津天堂集合被打散的部队后,起义军总指挥卢德铭为鼓舞士气,坚定表明革命道路和方向,扯掉了国民党的青天白日军旗,第一次正式高高举起了人民军队的第一面军旗,号召全体战士在中国共产党的镰刀斧头的旗帜下,坚定走工农革命的道路!

《张宗逊将军回忆录》记载,起义军总指挥卢德铭宣布,“把江西省防军第一师的番号正式改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扯掉了国民党的青天白日军旗,高举镰刀斧头的红旗”。

这面“镰刀斧头”的红旗就是在修水预先做好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的师旗,即人民军队历史上的第一面军旗。

(卢德铭照)

(人民军队第一面军旗照)

(扬眉津天堂遗址照,今龙门镇曲溪水库库区双江口处)

起义部队在龙门扬眉津天主堂整训三四天后,高举这面红旗,从扬眉津天主堂出发,经官舍、汤塅进入铜鼓边界,由铜鼓进入浏阳。在浏阳文家市,与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二、三团会师。由此,起义军高举红旗,由文家市向井冈山进发,从而开创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发动三月扑城,引发平江起义

1927年8月,中共湖南省委在组织发动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同时,特派夏明翰、李六如到平江领导平江的秋收暴动,以策应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夏明翰、李六如到平江后,与平江县委一道先后在全县范围内发动了第一次扑城、献钟暴动、木瓜暴动、虹桥暴动、黄金矿矿警队起义等一系列秋收暴动。

到1928年3月,平江县委发动了声势浩大的20万农军攻打县城的“三月扑城”暴动,极大地震撼了湘鄂赣三省的反动当局。

由于平江武装斗争形势高涨,国、共两党都争相加强了对平江地区的部署。国民党方面,“三月扑城”之后,派遣十五师等3个师的兵力来平江“清剿”革命力量,6月,又增调独立五师一、二、三团由南县进驻平江“剿共”。

共产党方面,中共中央6月份下发《对于湘鄂赣总暴动和对平江问题的决议》,提出:以平江为中心向江西修水、铜鼓及长沙、浏阳、岳阳发展,在湘赣边境造成一个割据的局面。为贯彻执行中共中央的决议,中共湖南省委派滕代远任湘鄂赣边特委书记,到湘鄂赣边各县寻找党的组织,恢复被破坏的特委机关,并告知驻防平江城的国民党独立第五师第一团团部有党的组织,团长彭德怀也是党员,如果情况需要,可以组织暴动,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以便与井冈山的红四军相配合。

7月17日,滕代远到达平江县城,与彭德怀等同志接上了党的组织关系。因独立五师黄公略、黄纯一等共产党员的身份暴露,彭德怀、滕代远等共产党人紧急筹划起义。

7月22日,平江起义成功爆发,起义军占领了平江县城,起义部队改编为红五军。胡筠等中共平江县委的负责同志进城后,与红五军党委召开了联席会议,规划以平江为中心开辟湘鄂赣苏区,并率先成立湘鄂赣边的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平江县工农兵苏维埃政府。

1928年底,平江起义成立的红五军转战到井冈山,坚守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后期的艰苦斗争。1929年8月,彭德怀率原红五军主力从井冈山地区回到平江,恢复了红五军建制,从平江开始分兵转战湘鄂赣边,开辟了湘鄂赣苏区。

从1929年至1937年,中共湘鄂赣边特委、湖南省苏维埃政府、中共湘鄂赣省委、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先后驻平江,平江成为湘鄂赣苏区的前、后期的中心区域。

中共平江县委、县苏维埃政府在上级党组织和苏维埃政府的领导下,努力加强自身建设,全县各区、乡都建立了党组织和苏维埃政权;在全县范围内全面开展了土地革命,大力发展了工农业生产;先后组织5万多平江青壮年参加红四军、红五军、红八军、红十六军等红军主力部队;全力支援主力红军作战,如:1930年7月下旬,彭德怀率红三军团从平江出发攻占长沙,平江县委全力以赴,组织了12个赤卫团,并向全县各区、乡党组织下发通知,要求各乡“火速办米若干担、办担架二百副,担架兵四百,星夜赶来县城集合。

”全力支援红三军团一举攻占了长沙城。这次攻占长沙,是中国工农红军唯一攻占省会城市,掀起土地革命战争早期苏维埃运动的高潮。

1937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共平江县委建立了全县工农商学兵各阶层爱国人士组成的平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全县人民开展抗日救亡运动。

1939年6月“平江惨案”发生后,县境各级共产党组织遭到破坏,到1944年基本停止活动。

1945年3月,由王震、王首道率领的湖南人民抗日救国军解放县城,重建中共平江县委和平江县抗日民主政府。4月,抗日救国军北上后,县境党组织又停止活动。

解放战争时期,在中共湖南省工委的领导下,成立了中共平江县工作委员会,开展了反抽丁、反饥饿等反对国民党反动派黑暗统治的斗争,建立了地下武装,开展了护厂、护校、护路、护桥等迎接解放的斗争。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5月,第四野战军先遣兵团解放武汉之后,继续向湘鄂边界进军。7月中旬,四野十二兵团从湘鄂边界向岳阳和平江挺进,正面向长沙进攻,担负占领长沙的任务。7月18日四野第十二兵团先遣部队和晋中南下工作团一大队第三中队,未遭敌人任何抵抗,浩浩荡荡进入平江县城。县警察局、自卫总队投诚,南下工作团第三中队接管了县政权。

平江县城解放后,成立中共平江县委和平江县人民政府,从此领导平江人民开始了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

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在党中央和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中共平江县委率领英雄的平江人民,为中国革命事业的胜利,奋不顾身,抛头颅、洒热血,投入了历史巨变的革命洪流,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

全县为中国革命牺牲和遇难者多达20多万人,登记在册革命烈士就2.1万人,占湖南烈士总数的五分之一,走出了52位共和国开国将军和70多位省部级干部,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县和四大将军县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3

标签:历史   平江   县委   中共   红色   周年   平江县   湖南   湘鄂赣   长沙   工农   县城   组织   工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