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耀晚年对世界预言:欧元区解体,日本走向平庸,印度困难重重

新加坡的建国之父李光耀,在全球政治和经济舞台上留下深刻印记。

他晚年对世界局势的看法,尤其是对欧元区、日本和印度的预言,至今让人津津乐道。

李光耀是谁?

他1923年出生在新加坡,家里是华裔移民出身,不算富裕但也不至于揭不开锅。

小时候赶上日本占领新加坡,日子不好过,后来他跑去英国剑桥大学学法律,1950年回国干律师,但没多久就投身政治。

他搞了人民行动党,当上新加坡总理,从此带着这个小岛国从一穷二白变成亚洲的经济明星。他1990年卸任总理,但之后还以内阁资政的身份继续影响新加坡和国际事务,直到2015年去世。

李光耀厉害的地方不只是把新加坡管得好,他看世界的眼光也很毒。晚年他经常接受采访、写书、发表演讲,聊全球经济和政治的趋势。

他的预言不是随便瞎猜,而是基于他对历史、经济规律和人性的理解。这次我们要讲的就是他晚年对欧元区、日本、印度的三大预测:欧元区会解体,日本会走向平庸,印度会困难重重。下面一个一个拆开来说。

欧元区解体

李光耀对欧元区的判断最早能追溯到他2010年左右的公开言论,他当时就觉得,欧元区这个用同一种货币(欧元)的国家联盟,长远看是站不住脚的。他点出了几个关键问题。

经济差距太大,德国、法国这些北欧国家经济强得一批,工业发达,出口猛,而希腊、意大利、西班牙这些南欧国家经济弱,债务高,靠借钱过日子。强弱搭配用一个货币,根本不现实。

没统一财政政策,欧元区有欧洲央行管货币政策,但财政政策(比如税收、开支)还是各国自己说了算。德国攒钱,南欧花钱,花得多借得多,最后还不下了。

政治分歧,19个国家(后来变成20个)凑一块,利益不一样,吵架是常态。德国不想老给自己人擦屁股,南欧国家觉得德国太抠,欧盟总部整天开会也协调不下来。

他有个比喻,说欧元区就像“把狮子和绵羊关在一个笼子里”,迟早得出事。他觉得,这种结构性的毛病会让欧元区裂痕越来越大,甚至可能解体。

李光耀这话说了没几年,欧元区的麻烦就来了。2009年希腊债务危机是最早的导火索。希腊政府借钱借得太多,还不上,2010年向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救。

结果欧盟内部吵翻天,德国不想掏钱救,希腊民众上街抗议,经济直接崩了,商店关门,失业率飙到25%以上。

2012年,危机扩散到西班牙、意大利这些国家。西班牙银行坏账一堆,意大利债务也高得吓人,欧元区只好搞什么“欧洲稳定机制”之类的东西,硬着头皮救。德国总理默克尔那几年没少被骂,说她抠门不帮忙,但德国老百姓也不乐意自己的税钱去填南欧的坑。

最狠的还得算2016年英国脱欧。英国虽然不用欧元,但它是欧盟大佬之一,脱欧公投一过,欧盟的凝聚力直接被削了一大块。

公投那天晚上,伦敦唐宁街外头人山人海,脱欧派赢了,首相卡梅伦灰溜溜辞职。之后法国、意大利的民粹政党也开始嚷嚷着要退出欧盟,欧元区内部更是人心惶惶。

到现在,欧元区还没真“解体”,欧元还在用,但问题一点没少。2023年数据显示,德国经济占欧元区GDP的28%左右,希腊不到2%,差距还是那么大。

日本走向平庸

李光耀对日本的判断主要是基于人口问题,他晚年多次提到,日本的老龄化太严重,生育率低得吓人,加上不愿意接纳移民,经济迟早要滑向“平庸”。

日本人生得少,老得快,劳动力越来越少。日本文化上对外来人排斥,政府也不愿意大规模引进外劳,人口缺口补不上。

80年代日本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东京那叫一个风光,但老龄化一来,企业没年轻人,创新也跟不上。

他管日本叫“失控的火车”,意思是这趋势挡不住。曾经的辉煌会慢慢褪色,变成一个普通国家,不再是经济巨人。

日本的老龄化确实越来越夸张,65岁以上老人占全国人口的29.1%,差不多三分之一了。生育率2022年跌到1.26,远低于维持人口的2.1。东京街头现在看,老头老太太到处是,年轻人少得可怜。

经济上,日本也真没以前那劲头了。90年代泡沫经济破裂后,日本就一直在低增长里挣扎。2018年政府债务高达GDP的238%,世界第一高,财政压力山大。

企业以前索尼、丰田多牛,现在创新不够,很多生产线都搬到海外去了。2020年疫情一来,日本经济又缩水,GDP被中国甩得更远,世界第三的位置倒是保住了,但跟美国、中国的差距越来越大。

2022年外籍人口占全国的2.2%,不到300万,相比美国、德国动不动10%以上,简直是九牛一毛。政府也试过放宽政策,比如引进东南亚劳工,但规模太小,文化上也融不进来,企业还是喊缺人。

李光耀说日本会“平庸”,这词用得挺狠,但真有点道理。日本现在经济不差,生活水平也高,可跟80年代那股席卷全球的气势比,确实平淡了不少。

IMF预测,日本未来几年增长率也就0.5%左右,跑不快了。老龄化这事短期没解,移民又不肯放开,经济活力上不去,他说的“平庸”趋势是肉眼可见的。不过日本底子厚,科技还在,彻底崩也不至于,就是没以前那股霸气了。

印度困难重重

李光耀对印度的判断带着点惋惜,他觉得印度有潜力,毕竟人口多、市场大,但问题太多,发展老是迈不过坎。

种姓制度几千年了,低种姓的人机会少,社会不平等拖后腿。政府办事慢,腐败多,政策推行老卡壳。人口是多,可大部分人没受过好教育,干不了高技术活。

基础设施差,路不好,电不稳,工厂开不下去,投资也跑了。

他觉得,印度要是解决不了这些,空有人口红利也没用,困难会一直缠着。

印度这几年发展是有,但问题也真没少。种姓制度虽然法律上废了,可社会上还是根深蒂固。2021年统计,低种姓群体失业率比高种姓高一倍,教育和就业机会差太多。新德里街头,富人开豪车,穷人睡路边,这差距不是一天两天能抹平的。

官僚作风更别提了。莫迪政府搞了个废除克什米尔特殊地位的政策,结果执行乱七八糟,当地骚乱不断。农民抗议也是,几十万人堵首都,政府跟农民谈了半年也没谈拢,效率低得让人头疼。

透明国际2022年的报告,印度腐败感知指数排名全球85位,不算太糟但也好不到哪去。

教育上,印度农村学校烂得不行。2023年世界银行数据,印度15岁以上文盲率还有20%多,农村小孩辍学率高得吓人。城市里 IIT(印度理工)这样的名校是牛,可全国才几万人能上,大部分人连基本技能都没有,工厂招不到合格工人。

印度铁路还老出事故,高速公路修了一半停工,电力缺口让工厂三天两头停产。世界经济论坛的基建排名,印度排60多位,跟它的经济体量完全不匹配。

不过印度也有亮点,IT行业、航天技术也在崛起,人口红利还在。但这些光环掩盖不了底层问题,贫富差距、基建落后、教育不足,哪一个不解决都够呛。

李光耀说印度“困难重重”,这话没毛病。印度不是没潜力,但这些老大难问题像脚镣一样拖着它。莫迪上台后改革力度不小,可种姓、官僚这些深层东西不是十年八年能改的。

看完这仨预言,你会发现李光耀的思路有几条主线。

他特别关注一个地方的经济基础是不是扎实,欧元区南北不平衡,日本老龄化没劳动力,印度基建教育跟不上,他都盯着这些硬伤。

他很在意社会能不能拧成一股绳,欧元区国家吵架,日本不接纳外人,印度种姓分裂,这些都让他觉得不妙。他知道光有想法没用,得看能不能干成。欧元区没财政统一,日本移民政策动不了,印度官僚拖后腿,他都看在眼里。

他说的是趋势,不是明天就崩。欧元区可能再撑十年才出大问题,日本平庸也是慢慢来的。政府不是吃干饭的,欧盟救希腊,日本推生育政策,印度搞改革,都在硬撑。

但话说回来,他指的方向到现在都没跑偏,问题还是那些问题。

欧元区告诉我们,经济整合不能光靠货币,得有实打实的协调。不然中国以后搞区域合作也得小心这坑。日本老龄化是个全球问题,我国也得想想,生育率低了咋办,移民开不开门。发展中国家得记住,人口多不等于强,教育、基建、公平这些不搞好,就是空架子。

参考资料

10年前,李光耀曾预言:三大经济体将会走入困境,如今正在应验中 搜狐网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15

标签:印度   日本   南欧   欧元   种姓   希腊   新加坡   困难重重   德国   晚年   平庸   人口   走向   经济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