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众期待Meta Connect大会,竟成了AI眼镜的“照妖镜”!扎克伯格华丽发布会,被尴尬“翻车”无情打脸。
即便掌控60%市场份额,Meta也治不好AI眼镜“重、贵、鸡肋”的致命顽疾,高退货率的冰冷数据,正无情宣告:用户已用脚投票,AI眼镜爆发,遥遥无期!
Meta这次的决心很大,一口气端出了三款产品组成的“全家桶”:升级版的Ray-BanMetaGen2、运动专用的OakleyMetaVanguard,以及被寄予厚望、瞄准AR显示市场的MetaRay-BanDisplay。扎克伯格更是将最高端的Display型号定位为通往“个人超级智能”的理想载体,试图将AI无缝融入每个人的日常生活。
这听起来很美好,纸面上的参数也足够亮眼。比如,售价799美元的Display眼镜,右眼镜片内嵌了一块600x600分辨率的显示屏,峰值亮度高达5000尼特,确保你在户外大太阳底下也能看得清。
但现实很快就给了李想一记重拳。在现场演示环节,产品频频“翻车”。当演示者向AI询问如何调制一份“韩式牛排酱”时,AI只给出了酱油和芝麻油两种原料,对于具体步骤却一问三不知,反复追问下甚至直接“罢工”,导致演示中断。
紧接着,扎克伯格亲自上阵,想用那款号称“科学突破”的神经腕带发起视频通话,结果也是屡试屡败。
现场官方把锅甩给了不稳定的WiFi网络。但事后,Meta的首席技术官在社交媒体上承认,问题出在资源管理规划失误和程序漏洞上。
在行业资深从业者小名看来,这恰恰暴露了产品在交互与硬件协同上的不成熟,而这正是整个AI眼镜行业最头疼的痛点之一。不少行业观点甚至直言,Meta这次拿出来的,更像是一个“半成品”。
Meta的窘境,其实是整个AI眼镜行业困局的缩影。所有厂商都在一个被称为“不可能三角”的难题里打转,那就是“重量、续航、算力”三者之间的矛盾。想要提升性能和续航,就得增加电池和芯片的体积,眼镜就会变得又重又笨,没人愿意戴。想要轻便,就必须在功能和续航上做出牺牲。
为了追求全彩显示,Meta的Ray-BanDisplay重量达到了70克左右。这个数字虽然在同类全彩眼镜里算轻的,但和那些不到50克的单色显示眼镜,或是仅有39克的魅族StarVSnap无显示眼镜相比,戴在鼻梁上的负担感是实实在在的。
行业里不少人对此提出了质疑。小名就认为,为了一个目前内容生态还很贫瘠的全彩功能,而牺牲重量和成本,性价比并不高。“全彩显示并不是什么技术门槛,”他解释道,“很多厂商不做,就是因为它会让眼镜更重、更贵,而且现有的信息显示,比如文字、图标或者导航,根本没必要用全彩。”
更关键的是,在核心的“大脑”——芯片上,Meta也没有带来惊喜。这次备受瞩目的Display眼镜,用的依然是行业主流的骁龙AR1芯片,并无升级。
这背后是整个供应链的局限,目前AI眼镜大多只能采用手机或平板的通用芯片,不仅功耗高,成本也下不来。据了解,一款售价2000元左右的AI眼镜,光芯片成本就可能占到30%左右,这极大地限制了厂商在其他方面进行优化的空间。
面对这些难题,市场逐渐分化出了两条截然不同的路线。一条是以Meta为代表的“AI助手”派。他们希望眼镜成为一个与世界交互的工具。Meta的策略很清晰,硬件本身只是一个载体,真正的核心是软件、社交网络和AI算法。
为此,它推出了可以通过微弱肌肉电信号进行操控的神经腕带,试图解决可穿戴设备长期以来的“社交尴尬”问题。同时,它还开放了SDK开发工具包,将寻找“杀手级应用”这个高风险任务,“外包”给了全球的开发者。
另一条路,则是以XREAL、Rokid等国内品牌为代表的“可穿戴影院”派。他们的逻辑非常直接:既然AI还不成熟,那就先做好一块“屏幕”。这些产品被明确地定位为手机、电脑的配件,核心功能就是为用户提供一个便携的、私密的超大虚拟屏幕,用来观影或玩游戏。
为了提升观影体验,他们下了很多功夫,比如采用索尼的高品质Micro-OLED显示屏,实现双眼1080p分辨率,甚至还加入了屈光度调节、电致变色镜片等实用功能。
这两条路看起来南辕北辙,一个做“交互”,一个做“消费”。但有趣的是,它们似乎正走向同一个尴尬的终点:都没能摆脱作为“配件”的命运。无论是想成为你的AI助手,还是你的随身巨幕,它们目前都无法独立存在,更谈不上取代手机。
一个消费者完全可能同时拥有这两种产品,在飞机上用XREAL看电影,在日常散步时用Meta记录生活。这恰恰说明,没有一款产品能提供完整的、不可或缺的解决方案。
这种底层价值的缺失,导致了市场呈现出一种“冰火两重天”的奇特景象。一方面,市场热度高得惊人。京东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智能眼镜成交量同比暴涨超过10倍。
IDC也预测,今年智能眼镜品类的出货量将增长近250%。Meta上一代的Ray-Ban眼镜在2024年就卖出超过100万副,足以证明市场的潜力。
但火热的另一面,却是冰冷的高退货率。行业媒体XRVision的报道指出,智能眼镜在京东和天猫的退货率在30%左右,而在抖音更是高达40%-50%。就连小米这样的头部品牌,其AI眼镜在抖音的退货率也估算在40%上下。
高退货率背后,是用户最真实的反馈。花上千元买回家的设备,体验下来却发现,拍照清晰度不如手机,听音乐的音质和便携性不如无线耳机,AI功能更是bug频出、响应迟钝,查个食物卡路里还不如直接掏手机来得快。连续佩戴一小时就感觉压鼻梁,镜片刮花、镜腿断裂这种小问题,维修起来却异常麻烦,大多要寄回原厂。
最终,用户发现自己买到的只是一个“耳机+基础拍摄”的组合体,这导致许多人尝鲜后便选择了退货。正如从业者小鱼所言,目前的AI眼镜,更像是科技发烧友和自媒体博主的“尝鲜工具”,几乎所有厂商都在烧钱。
更新时间:2025-09-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