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博主厂长是关同学指出,苹果短期内难以实现iPhone美国本土化制造的核心矛盾在于供应链支撑不足——若强行迁移生产线,苹果将面临利润大幅缩水或产品价格翻倍的两难局面。这一观点与彭博社记者马克·古尔曼(Mark Gurman)的最新爆料不谋而合:苹果未来十年甚至“永远”无法在美国启动iPhone大规模量产。
6000亿投资的“本土化”真相:组件先行,组装不动
尽管苹果宣布追加1000亿美元投资,将“美国制造计划”(AMP)总投入提升至6000亿美元,但其布局聚焦于零部件本土化而非整机组装:
美国制造的三大硬伤:成本、效率、供应链
美国人工成本约为亚洲地区的5-8倍,若强行本土组装,iPhone售价可能飙升至2300美元(约当前售价的1.5倍)。苹果此前在美生产Mac Pro的尝试即因成本过高失败,最终产线转回中国。
中国工厂的iPhone标准生产速率为每分钟760台,24小时连续运转。而美国制造业受限于工时法规(每周四天工作制)和工人熟练度,效率难以匹配。业内调侃:“美国工人扭螺丝的速度,赶不上新机发布节奏”。
iPhone约95%的零部件依赖海外供应,仅深圳就聚集超2000家供应商。即便苹果推动玻璃、芯片等组件本土化,短期内也无法复制中国成熟的产业链集群。若强行迁移,协调成本与物流延迟将导致产能瘫痪。
折中策略:用“美国标签”换取关税豁免
面对特朗普政府“对境外iPhone征收100%关税”的威胁,苹果采取象征性本土化策略:
未来展望:技术可控性>产能迁移
苹果的长期目标并非“美国制造iPhone”,而是掌控核心技术环节:
以上信息综合自网络爆料,具体参数以官方发布为准。配置信息或存在迭代或误差可能,理性看待爆料内容哦。
更新时间:2025-08-1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