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挨打后,为啥“哭着哭着就睡着”?知道原因,你就不忍心打了

姐妹们,孩子哭着哭着睡过去?别傻着以为是 “懂事”,这是娃在向你求救啊!

当爸爸妈妈,你肯定见过这样的场景吧?

孩子犯了错,你一生气,狠狠地骂了一通,甚至还动手打了几下小屁股。孩子马上哇哇大哭,哭得撕心裂肺,听着就心疼。

可哭着哭着,声音变小了,到最后,居然没动静了。你轻手轻脚走过去一看。孩子居然睡着了,脸上还挂着两道没干的泪痕。

以前我也跟很多家长一样,心里松口气:“总算哭累了,睡着就清净了。”

看了很多育儿书后,我才知道,我们眼里的 “懂事”,藏着孩子说不出口的求救信号。

01.你以为是哭累了,其实是孩子身体在 “自救”

你知道吗?我们人类的大脑特聪明,自带自我保护开关。就像我们的手机用久了发烫,系统会强制关机降温一样。

当孩子心里的恐惧、委屈、无助超负荷,小身板扛不住的时候,大脑就会 “啪” 一下拉下电闸,强制 “关机”。

所以那些哭着睡着的孩子,根本不是困了。他们是进入了 “创伤性休眠”。

说直白点,这根本不是睡着,是孩子承受不住压力,身体启动了“强制关机”。

这是孩子能做的最后防御啊!

每次想到这儿,我都忍不住心疼!以前我总觉得 “娃哪有那么多情绪”,后来才知道,是我太小看孩子的脆弱了。

02.对孩子来说,“睡着” 可能是唯一的“安全屋”

我们大人难受时,总想蒙头睡一觉。因为当下的困难,实在熬不住,想暂时躲一躲。

孩子更是这样,娃比我们更需要这样的 “安全屋”。

在他们眼里,爸妈就是天,是全世界。可有时候,这 “天” 突然就塌了 !

他们最爱的人,正用最凶的表情、最响的声音对着自己。

当最依赖的父母变成风暴中心,他们无处可逃。唯一的出口,就是 “睡着”。

只要睡着了,那个凶巴巴的爸爸、吼人的妈妈就不见了,可怕的一切也能暂停。

一个心理学朋友告诉我:“要是孩子总显得累,或者挨骂后很快睡着,那是在提醒你: 对他来说,醒着可能太苦、太怕了。他需要暂时逃离这个世界!”

听了朋友的专业分析后,我才懂得,即使我们随口说的 “至于吗”,在孩子的世界里,可能是场要紧急来临的暴风雨。

03.你要的安静来了,可孩子也 “关心门” 了

很多家长觉得,打一顿、骂一顿,孩子就 “长记性” 了,下次不敢了。

没错,他是“不敢”了,但这 “不敢” 的代价太大了。

举个身边的例子:我邻居家孩子,一开始犯错还会哭着解释:“不是我弄的!”可每次换来的都是 “还敢顶嘴”,后来他不解释了。

再后来,他连哭都不敢大声。因为他发现,哭、闹、反抗,只会让爸妈更生气。

那怎么办?只能放弃挣扎,彻底 “认输”。

那些哭着睡着的孩子,其实是在用行动说:“我认输了,怎么都行,只要这一切快点结束。”

这就是心理学上说的 “习得性无助”。

你没得到一个懂事的孩子,而是得到了一个会压抑自己、看你脸色、不敢说真话的小孩。

他的心门,就这么悄悄对你关上了。想让娃再次向你开门,可能需要一段很长很长的时间。

曾经有一次,我儿子把我刚买的新手提电脑洒水了,吓得站在那儿一动也不敢动。

说实话,当时我差点就吼出来了,可想起这些,我蹲下来问他:“是不是手滑了?没吓到吧?”

他委曲得眼泪一下子就掉了,抱着我说:“妈妈,我不是故意的。”那一刻我庆幸,还好没让他也 “投降”。

04.让孩子听话的,不是 “怕”你,而是 “信”你

那孩子犯错了,难道就不管吗?当然要管!但关键是,你站在他对面,还是他身边。

真正让孩子从心里听话的,不是让他怕你,而是让他无条件信你。

其实特简单,把 “父母” 的身份,换成 “朋友” 就行。

孩子把玩具弄坏了,正难过呢 !“父母” 会说:“早让你小心!坏了活该!”

“朋友” 会说:“弄坏了肯定不好受吧?来,我们一起看看能不能修好。”

孩子考试没考好,不敢回家!“父母” 会说:“就知道玩!怎么学的!”

“朋友” 会说:“没关系,我们一起分析分析,下次把不会的弄明白就行。”

我闺蜜儿子有次数学考砸了,攥着卷子进门,头都不敢抬。

闺蜜没说他,而是跟他一起对着卷子圈错题,告诉他:“妈妈上学时也有算错的时候,我们把这些坑填上,下次就好啦。”

后来他遇到难题,都会主动跟闺蜜说,因为他知道,妈妈不是来 “审判” 他的,是来帮他的。

小书虫妈妈育儿感悟:

孩子的成长需要的是安全感,不是恐惧感。我们别再用怒火逼孩子”关机“,用理解给娃一个能安心重启的世界吧。

多给点拥抱,多份理解,让他知道,不管出什么事,你都是他的靠山。

这样的孩子,才敢敞开心扉,才会真正听你说的话啊!

互动话题:

1. 你家孩子有没有过 “哭着哭着就睡着” 的情况?当时你是怎么处理的?现在回想起来,有没有新的感悟想分享?

2.从 “父母” 变 “朋友” 的过程中,你肯定遇到过不少挑战吧?比如某次孩子犯错时,你努力克制情绪、尝试共情的经历,欢迎在评论区和大家聊聊。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7

标签:育儿   原因   孩子   妈妈   朋友   父母   心门   懂事   下次   卷子   心理学   听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