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动了谁的蛋糕?被一群媒体疯狂批评,为何普通人支持董明珠

真的太奇怪了,董明珠4月22日在企业内部会议上说,自己企业不用海归派,因为海归里面有间谍,结果遭到胡锡进、储殷、马光远等多个大V和多家媒体的疯狂攻击,而且事情过去了5天,还不断有大V与媒体攻击!

但是大家也发现了,几乎所有批评董明珠言论的视频或者文章下面评论区,更多普通人都支持董明珠,媒体的批评与更多人支持董明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何媒体疯狂批评董明珠,而普通民众却强力支持董明珠呢?

老百姓不傻,这个道理明摆着:董明珠是在自己企业内部会议提出“拒用海归”,这是人家自己企业基于技术安全与人才适配的自主决策,但是被胡锡进等人和部分媒体强行上升为“公共议题”,被一些媒体断章取义为“海归间谍论”,然后胡锡进、储殷等人用道德大棒对企业家进行审判。

实际上,仔细分析:民众愤怒的并非董明珠的立场,而是一些媒体刻意忽略语境、放大矛盾的恶劣行径。

格力的研发团队本土化率100%,专利数超10万件,正是这种“闭环培养”成就了其技术壁垒。普通也明白这个道理,如果连企业选择人才的自由都要被舆论绑架,何谈市场经济?但是媒体将内部策略污名化为“歧视”,实则是用道德大棒干涉商业理性。

何况董明珠此前多次公开发言说过,海归确实有很多精英,只是自己企业出于各种考量没有任用。

当然董明珠的“间谍论”有一些极端,但是话出有因。格力曾因海归工程师泄密损失2亿订单,这种切肤之痛让企业宁可“错杀”也不冒险。

普通人对此强烈认同:毕竟核心技术是制造业的命脉,而一些媒体轻描淡写技术安全,却高谈“开放包容”;一些媒体只盯着董明珠的“偏激”,无视行业的真实困境。一些媒体要求企业家承担“社会价值观导向”责任,普通人反感的是这种“道德绑架”——企业家不是政治家,无需为每一句话承担公共教化义务。

在中美科技博弈的背景下,核心技术安全已成为全民共识。董明珠的“保守用人策略”恰恰契合了民众对“技术防泄密”的深层焦虑。当媒体嘲笑她“无知”时,民众看到的是华为、中芯国际被卡脖子的惨痛教训。这种“宁可信其有”的安全意识,是民众对全球化风险的应激反应,也是普通民众对本土人才培养体系的信心投票。

董明珠企业内部会议言论被篡改为“公共宣言”,是一些媒体最卑劣的手段。董明珠从未呼吁社会抵制海归,仅陈述格力用人标准,却被扭曲成“挑战国家人才战略”。这种“议题嫁接”,旨在制造对立、收割流量。普通人看透套路:若企业连用人自主权都要被审判,明天谁还敢说真话?

董明珠的“海归间谍论”是一面照妖镜,映出部分大V与媒体的无知与民众的清醒。当精英们用“政治正确”绑架企业时,普通人用脚投票,捍卫的不仅是格力,更是市场经济最基本的常识——谁经营,谁担责,谁选择。

闭门造车不可取,但无底线开放更危险。华为的“鸿蒙班”模式、清华的“海归导师制”,证明安全与创新可兼顾。格力需打破思维茧房,但外界也应尊重其试错空间。媒体若真忧国忧民,就该探讨“第三条路”,而非将企业家钉上道德十字架。

当舆论场充斥着“非黑即白”的喧嚣,普通人的支持恰恰证明了社会的理性。这一次普通老百姓不盲从大V与媒体的“精英正确”,不被“流量狂欢”裹挟,用脚投票支持说真话的企业家董明珠,这种朴素的判断力,或许正是我们这个社会最珍贵的清醒。

大家对此怎么看?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9

标签:普通人   华为   媒体   企业内部   间谍   海归   民众   企业家   蛋糕   批评   道德   疯狂   财经   企业   董明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