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了五六十岁,本该是儿孙绕膝,自己也成了家里的顶梁柱。可一个奇怪的现象,却悄悄在无数家庭里蔓延开来。那些曾经把父母捧在手心里的孩子,如今却越来越不耐烦,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电话里的语气也越来越冷淡。那盏为他们亮了一辈子的灯,他们好像连伸手擦拭一下,都觉得麻烦了。这到底是怎么了?是人变坏了,还是心变硬了?
回想一下,谁年轻的时候不是个孝子?小时候的作文里,妈妈是世界上最辛苦的人,爸爸的背影能记一辈子。第一份工资,恨不得全换成父母爱吃的东西,寄回家。自己在外头吃苦受累,电话里永远报喜不报忧,就怕他们担心。父母生个病,能急得几天几夜睡不着觉,恨不能替他们疼。那份爱,是真真切切,刻在骨子里的。可日子一天天过,自己也从当年那个毛头小子、黄毛丫头,熬到了两鬓斑白。那份曾经滚烫的孝心,好像也被生活的冷水,一点点浇凉了。不是不爱了,是太累了。五六十岁的人,自己就是个老人了。身体开始走下坡路,精力大不如前。工作上,可能还顶着被年轻人淘汰的压力;家里头,上有老下有小,孙子孙女要带,老伴的身体也要操心。自己就像个三明治,被上下两代人死死压着,喘不过气。这时候,父母再添一点麻烦,哪怕只是多几句唠叨,都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那种烦躁,不是针对父母,而是针对那个被生活掏空了的、无能为力的自己。
两代人之间,隔着一道看不见的墙。父母总觉得你永远是孩子,穿衣要管,吃饭要管,几点回家也要管。他们用一辈子的经验来指导你,却不知道你早已在社会的风浪里,摸爬滚打了几十年。他们的关心,在你听来却像是不信任和指手画脚。你想解释,却发现根本说不通,最后只能用沉默和疏远来回应。一位五十岁的朋友就曾苦笑,说自己现在最怕接到母亲的电话,因为十次有九次都是在批评她,从头发丝儿说到脚后跟。她说自己不是不孝顺,是实在找不到一个能让双方都舒服的相处方式。爱还在,只是被太多的矛盾和不理解,给藏起来了,藏到自己都快找不到了。那份曾经想为父母撑起一片天的豪情,早已被现实磨成了只想安安静静待着的疲惫。孝顺,从一种发自内心的渴望,慢慢变成了一种需要被提醒的责任,甚至是一种负担。
人到中年,自己也成了老人,才慢慢读懂了父母的固执,也看清了自己的无奈。亲情这东西,有时候不是不爱了,是大家都太累了,累到忘了怎么好好说话。别等那盏灯快熄灭了,才想起它的光。
更新时间:2025-09-2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