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地铁每天亏近1亿!这场“烧钱风暴”咋扛?
直到超强台风“桦加沙”席卷全城,站台角落那家亮着灯的包子铺突然火了
5元一个的包子、冒着热气的豆浆,竟藏着比车票更关键的生存出路。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2025年9月23日傍晚,深圳人的手机接连弹出红色预警,史上第五个台风红色预警正式生效。
超强台风“桦加沙”裹挟着能掀翻广告牌的狂风,还有砸得窗户噼啪作响的暴雨,预计在24号下午直扑深圳。
转天清晨,整座城市像被按下了暂停键。
马路上的车稀稀拉拉,偶尔驶过的也都是慢慢开的应急车辆。
地铁全线停了,往常挤满人的站内便利店、小吃店全拉了卷帘门。
空荡荡的通道里没了往日的喧闹,只剩下风雨来临前的沉闷寂静。
但在福田地铁枢纽的一角,深云包子铺的灯却在23号晚上亮了一整夜。
透过玻璃门能看到,店长黄文芹正带着四名店员在操作台前忙乎。
他们反复揉着面团,馅料的香气隐隐飘出来,蒸笼不停冒白汽,把整面窗户都蒙得雾蒙蒙的。
其实前一天,黄文芹就知道有300多名新皇岗口岸项目的工人会来地铁站避风。
她琢磨着,这些师傅从外地来深圳干活,遇上台风天已经够难了,不能再让他们连口热饭都吃不上。
于是她和店员们当晚干脆留在店里,找了块空地打地铺凑合一晚。
到了第二天早上七点,店铺准时开火,就盼着给师傅们准备口热乎的。
等到中午一点,1000个包子终于蒸好。
掀开笼盖的瞬间,肉香、菜香混着面香的热气,一下子漫满了整个枢纽大厅。
店员们麻利地把包子装进纸袋,每袋两个,有酱香猪肉、鸡肉、素菜和玉米猪肉四种馅,还配了一袋刚煮好的热豆浆。
地铁工作人员也推来两辆拖车帮忙,一起把食物送到避险区。
徐师傅接过纸袋时,指尖被烫得轻轻一颤,他赶紧咬了一口,嘴角不自觉地翘了起来。
他原本以为台风天只能靠泡面、面包填肚子,没想到还能吃上现蒸的热包子,心里一下子就踏实了。
旁边的王女士双手捧着豆浆,掌心被烫得发红也舍不得放下。
她轻声说,这杯豆浆不光暖了手,连心里都跟着热起来,感觉在深圳这样的大城市里,自己没被忘了。
这1000个冒热气的包子,看着是台风天里的小事,背后却藏着深圳地铁运营中不为人知的一面。
很多人可能没留意,我们每天坐的地铁,其实一直都在亏损。
就说深圳地铁,2024年一年就亏了334亿元,平均每天快接近1个亿。
全国28个有地铁的城市里,只有两个能靠卖票实现盈利。
地铁运营这么“烧钱”,原因其实不难懂。
一方面是建设成本太高,2008年上海地铁12号线每公里造价大概4亿元。
到2024年,上海19号线每公里成本已经涨到20亿元,足足翻了五倍。
另一方面,日常运营开销也大,比如重庆轨道交通,送一位乘客的平均成本超过15元。
但一张地铁票通常就2.2元,根本覆盖不了成本。
一边是持续亏损,一边是市民对便捷出行的需求越来越高,地铁公司得找新出路。
而台风天里那碗热豆浆、那两个热包子,其实已经暗示了一个方向。
发展站内餐饮这类商业服务,既能方便乘客,也能帮运营稍微“回血”。
现在地铁餐饮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和大企业合作,比如美团在北京地铁放的食光机智能柜。
这些黄色柜子专门盯早晚高峰,卖宏状元、田老师这些品牌的现做餐食。
美团靠批量配送降低运输成本,再用算法预测每个站点的销量控制损耗,把单份餐食价格压到3到8元。
像国贸这样的大站,一天能卖上百份,有些热门站点一个月订单甚至能破万。
对美团来说,看重的不只是早餐生意,更在意地铁的大客流量。
全国地铁每个月客运量约27.9亿人次,北京核心站点早高峰的人流,比不少商场全天客流量还多,这无疑是座流量富矿。
智能柜就像线下入口,能把乘客引到线上平台,比单纯打广告管用多了。
另一种是地铁自己做品牌,比如深圳地铁的深铁食研室,这次台风天送包子的深云包子铺就属于这个品牌。
它开在11号线福田站,卖包子、面点、岭南小吃和养生饮品,一共22款产品。
店里是明档厨房,现做现卖,包子3到3.5元一个。
牛肉面、凤爪这类主食价格在18至28元之间,很受周边白领和通勤族欢迎。
其实深圳地铁在餐饮这块早有尝试,2021年先在福田地铁大厦开了深铁睿轩咖啡店。
2022年推出深铁食研室,主要做早餐和预制菜。
之后又在深圳北、岗厦北这些大站摆了流动餐车,方便乘客随手买。
2024年还在朗麓家园试运营了社区食堂。
值得一提的是,深铁食研室的包子用的都是经过认证的“圳品”食材,从源头保证品质,所以很受乘客认可。
不过在地铁里做餐饮可不容易,要克服不少困难。
首先是政策限制,比如北京2004年曾全面叫停地铁商业,直到2019年才慢慢放宽。
2024年《城市公共交通条例》出台后,才明确支持地铁发展商业,这才给餐饮经营创造了条件。
然后是空间布局问题。有专家说,大多数地铁站设计时主要考虑通行和换乘,没预留足够的商业面积。
就算找到合适的位置,选址也得谨慎。
太偏了没人注意,太显眼又可能挡着人通行。
乘客习惯也很关键,早晚高峰时,大家都急着赶路,很少会停下来买东西。
北京有家地铁便利店,就因为位置被安检设备挡住,客流量明显比其他站点少。
另外,出于安全和环境卫生考虑,现场制作或者气味大的高利润品类往往会受限。
再加上地铁里租金和食材运输成本不低,想靠餐饮盈利确实有难度。
但不管有多少挑战,“便民”始终得是地铁餐饮的核心。
要是只想着赚钱,随便涨价或者用劣质预制品糊弄,乘客肯定不买账。
就像台风天深云包子铺免费给工人送包子,是真心为别人着想。
还有苏州广济南路站的社区食堂,大荤菜最高12元,汤饭免费。
每到饭点都坐满了人,这才是真正贴近老百姓需求的服务。
现在走在地铁站里,能明显感觉到变化:鲜花柜、潮玩机、快剪店慢慢多了起来,“地铁生活圈”正在形成。
对乘客来说,不用绕远路就能买到早餐,饿着肚子上班的日子过去了。
对地铁运营方来说,这些小生意能帮着缓解亏损压力。
对合作企业来说,地铁站每天庞大的客流量是难得的线下引流机会。
说到底,地铁里的包子和豆浆不只是填肚子的东西,更装着一座城市的温度。
台风天那1000个热包子让我们看到,不管城市多大、运营多难,只要真把“便民”放在心上,就能传递出暖到人心的温度。
未来地铁餐饮会怎么发展,会不会有更多实惠又方便的服务,大家最期待的是,不管怎么变,那份温暖和安心能一直留下来。
一座城市的温度,不仅体现在四通八达的地铁线上,更藏在站台边那份热乎乎的包子里。即便面临亏损,公共服务依然选择守护每个人的冷暖,这已不只是生意,更是城市文明的底色。
参考文献:
1.光明网:《深圳地铁安置区的“暖心”包子铺,好赞!》2025-09-25
2.封面新闻:《超级台风逼近!深圳一地铁站开辟安置点 免费为400余名避险人员提供食物》2025-09-23
更新时间:2025-09-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