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曦!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是煲汤小技巧,喜欢别忘了点赞收藏哦!
煲汤的食材取材广泛,汤品的种类各异,常见的汤品有:
高汤
高汤是烹饪中常用到的一种辅助原料,主要选用猪骨、鸡骨和鱼骨等为煲汤原料。以高汤为辅助原料做出来的汤品滋味更加鲜美。制作高汤所用的材料各有优劣,只有掌握正确的熬制方法,才能扬长避短,熬出质优价廉的高汤。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高汤在制作过程中,需要反复熬制,使得其中亚硝酸盐含量严重偏高,因此,高汤只能作为调味辅料使用,直接饮用会极大增加致癌隐患。
浓汤
浓汤是以高汤做汤底,添加各种材料后一起煮,再以大量的淀粉勾芡做成的,其汤汁呈浓稠状,味道也比较醇厚,如玉米浓汤。
清淡汤
清淡汤大多加热时间较短,汤汁清澈、口感滑嫩。但是,由于材料加热的时间太短,所以食材的鲜味无法在汤中得到完全释放,因此必须靠调料或高汤来提味。常见的清淡汤有家常的酸辣汤、青菜豆腐汤、蛋花汤等。还有一些汤直接以材料本身的原味提鲜,这就需要用小火慢熬。切忌用大火烧,否则,不仅材料不容易煮烂,而且汤汁会快速蒸发,造成汤汁混浊,失去美感。
甜汤
甜汤的味道甜美,根据不同配制及佐料可起到滋润、泄热、止渴、生津、美容养颜、滋阴除烦、补血安神等功效,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可以作为甜汤的材料有很多,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功效,有的属于清凉性,有的具有燥热性。根据不同的主料来配搭不同辅料,可以达到相辅相助的效果。
羹汤
羹汤虽然也是以粉料勾芡而成,但和浓汤之间还是存在着一些差异的,羹汤所用的粉料以淀粉或玉米粉为主,食材往往切得非常细碎,只有这样,才能缩短烹制的时间,保证食材软烂,常见的羹汤有海鲜羹汤、肉羹汤等。
无论是哪一类汤品,都有其各自的风味特点和养生功效,但汤品的味道和营养功效主要还是取决于煲汤方法的正确与否,不同的煲汤原料,就要采用不同的方法煲制,只有这样,才能让原料的营养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下面就介绍几种常见的煲汤方法以及相应的注意事项:
氽汤
氽汤是煲汤的常用方法之一,指对一些原料进行过水处理的方法,属于大火速成的烹调方法。氽菜的主料多加工成细小的片、丝、花刀形或制成丸子,而且成品汤比较多。这种煲汤方法容易产生浮沫,要除去。通过这种烹调方法煲制出来的汤品质嫩爽口、清淡解腻。
煮汤
煮汤的方法和氽汤有些相似,但煮汤比氽汤的时间长。煮汤就是把主料放在汤汁或清水中,用大火烧开后,改用中火或小火慢慢煮熟。值得注意的是,在煮汤的过程中,汤要一次性加足,不要中途续加,不需要勾芡,否则就会影响味道。通过这种烹调方法煲制出来的汤品口味清鲜、汤菜各半。
炖汤
炖汤要先用葱、姜炝锅,再冲入汤或水,烧开后下入主料,先大火烧开,再小火慢炖。要想炖一款美味鲜汤,最好选择韧性较强、质地较坚硬的块状原料。通过这种烹调方法煲制出来的汤品的汤汁清醇、质地软烂。
熬汤
熬汤就是将原料用水涨发后,除去杂质,冲洗干净,撕成小块,锅内先注入清水,再放入原料和调料用大火烧沸后,撇净浮沫,改用小火熬至汁稠味浓即可。熬汤的时间比炖汤的时间更长,一般在3小时以上,多适用烹制含胶质重的原料。
煨汤
煨汤是指将质地较老的原料放入锅中,用小火长时间加热直到原料熟烂为止,汤汁无须勾芡,后放盐。尤其要强调的是,煨汤一定要选择质地较老、纤维较粗、不易成熟的原料,并将其切成较小的块状。通过这种烹调方法煲制出来的汤品的主料酥烂、汤汁浓香、口味醇厚。
煲一锅好汤,调味是关键的一步。调味就是将原料按配方比例和工艺程序进行投放与调和,使调料与主料、配料在加热过程的前、中、后三个阶段,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使其发生物理和化学反应。它的功效在于,可以去除异味、保持本味、增加美味、确定口味、调节和丰富菜品色彩、提高营养价值、杀菌等。
《吕氏春秋》第十四卷《本味篇》中有这样的记载,“调和之事,必以甘、酸、苦、辛、咸,先后多少,其齐甚微,皆有四起”,要达到“甘而不浓,酸而不酷,咸而不减,辛而不烈,淡而不薄,肥而不厚”。在为汤调味时,就要承袭这一宗旨,使调制出来的汤品不可过咸、过辣、过甜,要亦甜、亦咸、亦辣等,做到不偏不倚、不藏不露、适中可口。
要想调出理想的味道,首先就要选对调料。你想要什么味道,就要选用能调出这种味道的调料。
水既是鲜香食物的溶剂,又是食物的传热媒介,还是汤的精华。水温的变化、用量的多少、水质的好坏都会对汤的味道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煲汤用水有很多的讲究,以下几点一定要注意:
(1)煲汤时,最难掌握的是不知如何计算水量、时间、原料和火候。为了煲汤方便,可根据以下的换算公式确定用水量:
喝汤人数 × 每人喝的碗数×220(每碗220毫升)
水量也要根据预定的煲煮时间来确定。长时间煲煮的汤品水量会越煮越少,所以要在基本水量之外增加10%,避免中途加水,否则会破坏汤的鲜美。这时就要遵循以下公式:
煮1小时的水量是:喝汤人数 × 每人喝的碗数×220×110%
煮2小时的水量是:喝汤人数 × 每人喝的碗数×220×120%
煮3小时的水量是:喝汤人数 × 每人喝的碗数×220×130%
如果是隔水蒸炖的汤,由于水分不会蒸发,因此,煲汤的用水量就要遵循这样的公式:
喝汤人数 ×每人喝的碗数 ×220
快速滚氽类的汤与羹汤,由于煲制时间短,汤水不会很容易蒸发掉,这时,煲汤的用水量就要遵循这样的公式:
喝汤人数 × 每人喝的碗数×220×80%
水量的计算也要考虑到原料的分量及含水率。如使用豆类、粮食类、干货或药材等容易吸水的原料, 汤水不妨多加一点;而蔬菜类、瓜果类等含水量较多,容易出水的原料,煮汤的水量可以稍少一点。
(2)煲汤一般有两种方法,即开水煲汤和凉水煲汤。大部分均使用开水煲汤,而有些原料则需要用凉水煲汤,比如河鱼。凉水煲汤时,若用自来水,则必须烧开后晾凉。因为自来水中含有漂白粉或氯气,漂白粉在消毒杀菌的同时,也会在煲汤的过程中将肉中的维生素B₁破坏掉,这在无形之中就会失去一部分营养素。
(3)煲汤时绝不能使用纯净水与蒸馏水,纯净水过滤得很彻底,除了氧以外不含任何营养物质,而蒸馏水属于纯水,连氧也没有,更没有别的物质。
(4)煲汤时切忌使用时间过长的老化水。这类水的细菌指标过高,即便煲汤,水中细菌不仅容易污染原料,而且煮沸后还会有沉淀污物。
(5)煲汤时切忌使用炉火上沸腾了太长时间的或反复沸腾的千滚水。煮得过久,水中的重金属以及亚硝酸盐含量就会升高,饮用此类水,会引起腹泻、肠胃不适甚至机体缺氧。
(6)切忌使用剩余汤汁重新加热。同千滚水一样,它的亚硝酸盐含量会增加,对人体不利,因此制作汤品应适量,一旦制作多了,可吃掉汤中主料,剩余汤汁不可重复加热饮用。
煮汤要讲究一定的方式和方法,喝汤同样也要遵守一定的原则,什么时候喝、怎样喝都有其特定的讲究,喝得合理,则延年益寿;喝得不得法,反而于健康有害。那么,喝汤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汤料要一起吃
大多数人认为,汤经过长时间煲煮,食材中的营养素已全部融进了汤中,因此就失去了食用价值。实际上,这种看法是错误的。相关实验证明:用鱼、鸡、牛肉等富含高蛋白的材料煮汤,6小时后,汤看上去已经很浓了,可实际上只有6%~15%的蛋白质融进了汤中,其余85%~94%的蛋白质仍留在食材中。因此,只有将汤、料同食,才能最大限度地吸收营养。
饭前喝汤
卫生部健康教育专家认为: “饭前喝汤,苗条健康;饭后喝汤,越喝越胖。” 《黄帝内经》也有记载: “邪气留于上焦,上焦闭而不通,已食若饮汤,卫气留久于阴而不行,故卒然多卧焉。”就是说,邪气停留在上焦,使上焦闭阻,气行不通畅,若在吃饱后,又饮汤水,使卫气在阴分停留时间较长,而不能外达于阳分,人就会突然嗜睡了。
饭前先喝汤,可以将口腔、食道润滑一下,这样就能够防止干硬食物刺激消化道黏膜,有利于食物稀释和搅拌,促进消化、吸收。而且饭前喝汤可使胃内食物充分贴近胃壁,增强饱腹感,从而抑制摄食中枢,减少进食量。有研究表明,一碗汤,可以让人少吸收420~800千焦的热能。相反,饭后 喝汤是一种不利于健康的做法。吃饱后再喝汤容易导致营养过剩,造成肥胖,而且最后喝下的汤会冲淡胃液,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
中午是喝汤的最佳时机。营养专家指出: “午餐时喝汤吸收的量最少”,因此,为了防止长胖,不妨选择中午喝汤。而晚餐则不宜喝太多的汤,否则吸收的营养堆积在体内,很容易导致体重增加。
不宜用汤泡饭
有人喜欢吃“汤泡饭”,这是非常不科学的。要知道,食物只有经过充分的咀嚼,才易于被肠道消化吸收。而汤与饭混合在一起吃,食物在口腔中尚未被完全嚼烂,就与汤一同进入了胃中,由于食物没有被充分咀嚼,这无形中给胃增添了许多负担。更何况,胃和胰脏分泌的消化液本来就不多,而且还被汤冲淡了,吃下去的食物,无法得到很好的消化吸收,这样,就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久而久之,就会引发多种疾病。
喝汤要适量
喝汤对健康有益,并不是喝得多就好,要因人而异。同时,也要掌握喝汤时间,以饭前20分钟左右为好,吃饭时也可以少量喝汤。总之,喝汤以胃部舒适为度,切忌“狂饮”。
喝汤不宜过快
美国营养学家指出,只有延长吃饭的时间,才能充分享受食物的味道,并提前产生饱腹的感觉,喝汤也是同一道理。慢喝汤会给食物的消化吸收留出充足的时间,感觉饱了时,就是吃得恰到好处之时;而快速喝汤,等你意识到饱了,可能摄入的食物已经超过了身体所需要的量。
不宜喝单一种类的汤品
人体需要补充各种营养,而爱喝单一种类汤水的人,易出现营养不良的现象。医学上提倡用肉类与蔬菜类食物混合煮汤,不但可以使食材鲜味相互交融,还能为人体提供多种氨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从而达到维护营养均衡的目的。
不宜喝60℃以上的汤品
人的口腔、食道、胃肠道所能承受的最高温度为60℃,一旦超过了这个界限,就会造成黏膜烫伤。尽管人体有自行修复的功能,但反复损伤也会使消化道黏膜恶变。据调查材料表明,喜欢吃烫食的人,食道癌的发病概率要高于常人。为了维护健康,将汤的养生作用发挥出来,最好待汤冷却到50℃以下时再饮用。
不宜喝隔日汤
为了避免浪费,很多人将剩下的汤留到第二天再加热饮用。煲好的汤超过24小时,维生素就会自动流失,剩下的就只有脂肪和胆固醇等,若再经加热,汤便会变质,长期饮用这类汤有损人体健康。
好啦,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
更新时间:2025-05-0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