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县城的奶茶店,也开不下去了。
下沉市场在前几年一直是新茶饮品牌的“兵家必争之地”,国内主流的奶茶品牌中,像蜜雪冰城、古茗等,都是靠三线城市店铺起家的。
从全国角度看,我国的奶茶店主要集中在华中、华东、华南地区,其中开在二线以下城市的奶茶店占比高达54.94%,位于乡镇的店铺更是达到了17%以上。
相对而言,下沉市场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开店的门槛和人工成本较低,因此成为奶茶店快速回流资金的理想目标市场。
不过,现在的小县城的生意也不好干了。
截止到2025年4月25日,中国的奶茶饮品门店共有41.19万家,相当于每个50万人口的城市中,奶茶店的数量都超过了145家。
这代表着,茶饮赛道已经从结构性短缺的竞争过渡到了总量过剩的竞争。
近一年来,全国各地共关停了4.28万家奶茶店,资本市场对茶饮赛道的投资热情也直线下降,2024年茶饮企业的融资事件仅为2021年的三分之一。
因此,越来越多的主流茶饮品牌走起了上市之路。
2024年以来,已实现上市的茶饮品牌共有奈雪的茶、茶百道、蜜雪冰城、古茗、霸王茶姬五家。
今年4月23日,沪上阿姨也向港交所递交了聆讯后资料集,距离上市只差 “临门一脚”。
新茶饮行业“大混战”,谁才是最有机会杀出来的?
我们先来比较一下上述几家品牌的财务指标。
无论是从门店数量还是从营收规模来看,蜜雪冰城都是新茶饮行业目前最大的奶茶品牌,牢牢占据了低客单价的市场。
除了蜜雪冰城之外,低客单价市场还有一个被严重低估的品牌——沪上阿姨。
横向比较,沪上阿姨的收入规模是奈雪的茶、茶百道、古茗等一众同行中最少的,净利润水平排名倒数第二,但其门店数量却能排在业内第三。
最牛的是,沪上阿姨能在市场越来越卷的时候实现销售额翻倍。
2022年至2024年,沪上阿姨的GMV(商品交易总额)从60.68亿元增长到了107.36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33.01%,是中国前五大现制茶饮品牌中增速最快的品牌。
未来,沪上阿姨大概率依然会保持高GMV增速。
首先,沪上阿姨是少数实现不同客单价全覆盖的品牌。
现在沪上阿姨旗下共有三个品牌,分别是沪上阿姨、沪咖和轻享版。
1、沪上阿姨:客单价7-22元,提供鲜果茶、多料奶茶、轻乳茶、酸奶昔及袋装小食。
2、沪咖:2022年推出,客单价13-23元,提供各种咖啡饮品。
3、轻享版:2023年推出,客单价2-12元,提供三线城市及以下的多料奶茶、轻乳茶、水果茶及冰激凌。
过去两年沪上阿姨新推出的这两个品牌增长非常快,特别是轻享版,订单数量和全年商品交易总额都实现了10倍增长。
有这两个新品牌在,沪上阿姨不仅能实现低中高三个客单价全方位布局,还能借此抢占咖啡、冰激凌等新增细分市场。
未来随着消费降级持续加剧,预计客单价更低的轻享版有望成为沪上阿姨的第二成长曲线。
其次,沪上阿姨是营销力度最大的茶饮品牌之一。
除了2024年亏损的奈雪的茶,沪上阿姨的净利率是几大茶饮品牌中最低的一档。
问题并没有出在毛利率上,而是出在了费用端。
以2024年为例,沪上阿姨的毛利率是31.28%,净利率为10.01%,两者相差21个百分点。
同期毛利率水平也在30%左右的蜜雪冰城,毛利率净利率之差却仅有15个百分点。
沪上阿姨净利率显著低于行业均值的核心动因,在于其高强度的销售费用投入与下沉市场扩张成本对利润的持续性侵蚀。
2024年,沪上阿姨的销售费用率高达12%,是同在港股上市的几家茶饮企业中最高的。
沪上阿姨的销售费用不仅用在了线上小程序销售、数字化运营的优化上,更用在了产品更新上。
沪上阿姨平均每个季度都会出2-3款新品,更多侧重在当季的时令水果茶饮。而可比公司中,奈雪的茶更新频率是每月1-2款,蜜雪冰城每年3-4款,都不如沪上阿姨的产品迭代速度快。
奶茶是高频次消费品,用户流失风险大,沪上阿姨通过快速迭代,给消费者带来了高于其他品牌的新鲜感,有助于维持自身品牌热度。
此外,沪上阿姨还为公司研发团队成员提供了其年薪的三倍以上的平均股权价值激励,从而确保了技术的持续创新。
整体来看,沪上阿姨的品类布局和消费者维护做的都很好,靠着新推出品牌的带动,短期内公司大概率会继续实现商品交易额的高速增长。
最后,总结一下。
沪上阿姨港股上市后,凭借“高性价比+全价格带”的差异化布局,有望加速扩张。
轻享版在下沉市场的爆发潜力、高频新品迭代的消费黏性,叠加资本加持下的供应链升级,将进一步巩固其在下沉市场的领先地位。
上市或为其打开融资通道,释放规模增长动能,成为新茶饮赛道中“下沉突围”的标杆。
以上分析不构成具体买卖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更新时间:2025-04-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