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吴朝香 通讯员 江桥英 宋黎胜
怀孕6个月的准妈妈患上严重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母婴命悬一线……幸运的是,在浙江省人民医院多学科医务人员合力救治下,上周,小婴儿呱呱坠地,母子平安。
怀孕6个月的准妈妈,感染心内膜炎
35岁的孕妇小沈(化名)家住浙东某县,已经有两个孩子的她,去年下半年,如愿以偿怀上三胎, 然而在怀孕4个月时,意外来临。
“一开始莫名其妙发烧,体温一直在38度上下,身体不舒服但不是很剧烈那种,像牛皮糖老黏着你。后来情况逐渐加重,有咳嗽与腹痛,怎么也好不了。”小沈说,在两个月时间里,连轴转上多家医院就诊,光住院就有3次,却始终未能找到病因。“担心自己,也担心肚中宝宝,有次晚上做噩梦,肚中的宝宝突然消失了,醒来一身冷汗。”
直到孕6个月时,在当地一家医院心脏超声检查揭开真相:严重感染性心内膜炎!脓肿赘生物累及主动脉瓣、二尖瓣及中心纤维体,极重度瓣膜返流,母婴危在旦夕。
“赘生物可导致心脏瓣膜穿孔、心力衰竭等,数据显示,未经治疗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死亡率超90%,即使规范治疗,死亡率仍有10%-30%。”医生说,况且患者还怀着孩子 ,雪上加霜,必须尽快手术。
但是心脏手术属大手术,母婴均面临危险,根据当地医生建议,小沈连夜被120紧急转往上级医院。
医院供图
多学科合作,完成一场惊心动魄的手术
当晚十点半,小沈一到浙江省人民医院,医院就立即启动多学科会诊(MDT)讨论。产科主任杨立伟主任医师、心脏大血管外科周冰主任医师,以及感染病科、药学部与血管外科等专家共同商讨救治方案。次日,又进行了第二次MDT。
杨立伟主任建议,目前胎儿状态良好,通过梳理患者发病以来的用药,尚未发现有对胎儿造成严重致畸影响的情况,这个孕周可争取一下。 得知专家团队的治疗方案,小沈夫妇重燃希望,“如同站在悬崖边,岌岌可危,突然伸来一双坚实的手。”
充分准备后,次日晚上,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崔勇主任医师团队、麻醉科严美娟主任医师等站上手术台,手术紧张而有序。
“患者心脏主动脉瓣及二尖瓣瓣被细菌破坏得已不能正常的开闭了,边缘还漂浮着很多絮状物,心脏血打不出去,脑、肝、肾等外周器官缺血……”崔勇说, 就好比心脏这间房子的承重墙已经塌了一半,要重铸心脏的承重部位,否则心脏的“地基”垮了,心脏的正常跳动、泵血功能根本无法维持,手术难度很大,还得考虑对腹中宝宝影响。
历时3个半小时,治疗团队成功完成了主动脉及二尖瓣瓣膜置换,小沈腹中的宝宝也安然无恙。
及时治疗远比“熬熬”安全
小沈是孕妇,术后管理比普通心脏术后患者更加复杂。
“既要预防她心衰和感染,又要确保用药对胎儿安全,预防流产。在此基础上,尽可能使胎龄增加,让宝宝‘壮实’些。”杨立伟说。
所幸,经过产科、ICU、心脏大血管科等学科通力协作,精细管理,小沈顺利闯过重重关卡,完美避开以上风险,很快从ICU转入产科普通病房,然后顺利出院。经全面评估,小沈在33周+回浙江省人民医院产科接受剖宫产手术,诞下体重4斤多的男宝宝,各项指标都不错。
见到宝宝一刹那,小沈夫妇又一次眼睛湿润,那是从心底涌出来的高兴、激动,担心了这么久,终于可以团圆在一起了。
导致此次险情的真正元凶是谁?医生追根溯源终于水落石出。小沈回忆,怀孕期间有牙龈发炎,疼痛,因为怀孕,怕用药影响胎儿,就想着熬一熬。
杨立伟解释说,孕妇牙痛未及时治疗,可能导致菌血症,即通过血液循环进入心脏,加上小沈本身有先天性心脏瓣膜异常,细菌趁机附着瓣膜繁衍,引发严重感染性心内膜炎,危及母婴生命。检验证实,血液中测出口腔细菌。
“很多孕妇担心孕期用药会影响胎儿,事实上,不少药物在孕期是可以安全使用的。像牙病问题,及时治疗远比‘熬一熬’更安全,但服药等治疗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诚然,为避免孕期被动,还是建议大家在备孕前就处理好牙病等问题。”杨立伟提醒道。
“转载请注明出处”
更新时间:2025-05-2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